標籤:

上海曌豐文化講述先秦書法藝術

(前221年以前)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漢字從起源到逐漸形

成的重要時期。

上海曌豐文化為你講述先秦書法藝術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目前還沒有一個科學統一的結論。按

照《中國通史》的記述,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的伏羲

氏(也有稱伏犧、庖犧、少皞氏或少皞部落,在各種典章中稱謂

用字上有別,後根據前人稱謂使用)時代出現的八卦圖形,取代

了結繩記事,是漢字的起源。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

黃帝時代,出現了倉頡造字。@上述說法,主要基於古代典章中

的傳說,如北魏書法家江式《論書表》中所說:「臣聞皰犧氏作

而八卦列其畫,軒轅氏興而靈龜彰其彩。古史倉頡覽二象之爻

觀鳥獸之跡,別創文字。」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漢字起源於原

始社會,是勞動和社會管理的產物,是無數中華先民辛勤探索的

結果,在使用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萌發出了對美的樸素追求。現

代考古學從形狀上區別認為,漢字經歷了幾何形記號、象形符號

和多符號並刻的過程。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發現了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陶器,

上面有代表語意的原始書契,可以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這

是6個刻畫的文字型符號,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如「炅」(熱)

字,出現了3個。兩個繁體,上面是「日」,中間是「火」,下

面是「山」;一個是簡體,只有「日」和「火」。這個「炅」字,

不是簡單的象形字組合,可以看做是意符的合體圖畫會意字。0

許多書籍中,也介紹了在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發現的仰韶彩陶

上,有大量的原始書契刻畫。其後的馬家窯、龍山、良渚等文化

遺址中,都有陶器文字刻畫符號。現代著名文史學家、書法家郭

沫若先生分析說:「彩陶上的那些刻畫記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

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在彩陶文字上表

現出來的象形圖案線條筆觸感、結構意識,已涵養了書法藝術的

基礎。


推薦閱讀:

我的書法選—嚴師,海濤(021)
業字的部首是什麼?
圍棋人類已完敗,人工智慧下一挑戰會是書法嗎?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