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男性也需要「生孩子」

中年危機-男性也需要「生孩子」

最近在通過社交頻道認識了一個女孩子,落落大方,氣質出眾,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女性,一聊居然是電影投資人,主要是做網路電影和線下電影投資的,發的朋友圈,也是自己投資拍攝電影宣傳,和某導演合影,或者自己的某場聚會,或者履行,絕對談不上奢華,但很有生活品質,我始終在想,如何展開一個和你不同在同一個階層人的話題和溝通。

1. 跨越階層

毫無疑問,對方比我是成功的,溫飽和衣食住行問題不再是問題,那我們該聊點什麼呢?如何才能跨越階層的去和對方聊,雙方因為生活圈子的差異,如果想踏入某個圈子,必須找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還好我在這方面也算是小有經驗,畢竟有很多MBA同學身價上千萬的也有幾個,首先態度方面我們也要不卑不亢,把對方當做普通人去對待。

所有人都有需求,在解決馬斯洛理論的、生理、安全基本需求後,作為一名投資人,或者中產階級跟高級別收入的女性,她們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當然一定是情感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於是我們作為這個話題切入,我們開始聊,後面她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人生還缺什麼?

2. 你的人生還缺啥

這種探討人生的哲學的問題我是很少和女性聊的,實際上女性大部分都不喜歡這些內容,你的人生還缺什麼?大範圍的題目,用大範圍的回答,我仔細想想,我覺得還有兩種東西缺乏,一種是自我實現,人生理想、事業、家庭等和社會產生互動和協作的目標沒有實現,另一種沒有實現的就是各種體驗,戀愛、結婚、生子、做父母,還有各種來自於內心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體驗沒有體會到極致,甚者經常說的入境,天人合一,那種玄之又玄奇幻妙境,人生總要經歷挫折、痛苦、例如去敦煌徒步,登雪山、去南極,那些極限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體驗,一定能讓我明白一些內容,絕對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

人生一些沒有經歷過的東西,在深深的吸引著我,就像我讀到登山日記裡面,提到在絕境中,身體各種反饋,我們的應激反應,身體狀態糟糕的程度,讀之扼腕,念之斷腸,試想一下,如果是自己,該如何選擇,感受死能量,才能體會到省能量的珍貴。

也許我們還不曾經歷,但,不要讓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3. 中年男人的危機是沒有「孩子」

人到中年後,突然會醒悟,我活著這麼多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曾為社會做過什麼?我曾家庭、企業做過什麼?如果某一天離開人世,有誰會記得我,我曾經創造什麼,值得讓別人記住我呢?於是某一天想透了,就身體所有東西都捐了。

武志紅老師說過:男人的中年危機是指男人也得生孩子,如果沒有「生」,或者「生」的很差,就會有嚴重的中年危機,當然這是比喻,男人要生孩子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寫一本書,或者是寄託情感的事業。

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過: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人生的四個根本命題:死亡、孤獨感、自由與責任、生命的意義。亞隆說,對抗死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影響力,如果這個人突然死於,但他對這個世界依然存在影響力,那麼意味著他依然存在。

4. 真實地活著

很多人在經歷死亡瀕危體驗後,開始更加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於是開始更加真實的或者,享受生命存在的意義,如果活的不真實,那種虛無感就會困擾著你,那種「父母要求我這樣」「老公/老婆要求我這樣」,「老闆要求我這樣」的生活模式,活在虛假里,和真實自己我相互拉扯,最終會撕裂自我。

人到中年,身體各個技能開始走下坡路,於是死亡的恐懼會緊緊的抓住我們,越是虛假的人,越開始恐懼死亡,對於時間的緊張和不安,會擔心越來越沒有機會去彌補缺憾,因此有了嚴重的危機感,這個是那種「我要為自己而活」的想法,不停的出現,衝擊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恐懼、憤怒、焦慮的死亡情緒,也許是想讓我們的

內心早一點察覺,另一個自己的存在,想要提醒我:你應該真實的活著。(文:時義軒)中年危機-男性也需要「生孩子」

最近在通過社交頻道認識了一個女孩子,落落大方,氣質出眾,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女性,一聊居然是電影投資人,主要是做網路電影和線下電影投資的,發的朋友圈,也是自己投資拍攝電影宣傳,和某導演合影,或者自己的某場聚會,或者履行,絕對談不上奢華,但很有生活品質,我始終在想,如何展開一個和你不同在同一個階層人的話題和溝通。

1. 跨越階層

毫無疑問,對方比我是成功的,溫飽和衣食住行問題不再是問題,那我們該聊點什麼呢?如何才能跨越階層的去和對方聊,雙方因為生活圈子的差異,如果想踏入某個圈子,必須找一些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還好我在這方面也算是小有經驗,畢竟有很多MBA同學身價上千萬的也有幾個,首先態度方面我們也要不卑不亢,把對方當做普通人去對待。

所有人都有需求,在解決馬斯洛理論的、生理、安全基本需求後,作為一名投資人,或者中產階級跟高級別收入的女性,她們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當然一定是情感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於是我們作為這個話題切入,我們開始聊,後面她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人生還缺什麼?

2. 你的人生還缺啥

這種探討人生的哲學的問題我是很少和女性聊的,實際上女性大部分都不喜歡這些內容,你的人生還缺什麼?大範圍的題目,用大範圍的回答,我仔細想想,我覺得還有兩種東西缺乏,一種是自我實現,人生理想、事業、家庭等和社會產生互動和協作的目標沒有實現,另一種沒有實現的就是各種體驗,戀愛、結婚、生子、做父母,還有各種來自於內心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體驗沒有體會到極致,甚者經常說的入境,天人合一,那種玄之又玄奇幻妙境,人生總要經歷挫折、痛苦、例如去敦煌徒步,登雪山、去南極,那些極限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體驗,一定能讓我明白一些內容,絕對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

人生一些沒有經歷過的東西,在深深的吸引著我,就像我讀到登山日記裡面,提到在絕境中,身體各種反饋,我們的應激反應,身體狀態糟糕的程度,讀之扼腕,念之斷腸,試想一下,如果是自己,該如何選擇,感受死能量,才能體會到省能量的珍貴。

也許我們還不曾經歷,但,不要讓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3. 中年男人的危機是沒有「孩子」

人到中年後,突然會醒悟,我活著這麼多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曾為社會做過什麼?我曾家庭、企業做過什麼?如果某一天離開人世,有誰會記得我,我曾經創造什麼,值得讓別人記住我呢?於是某一天想透了,就身體所有東西都捐了。

武志紅老師說過:男人的中年危機是指男人也得生孩子,如果沒有「生」,或者「生」的很差,就會有嚴重的中年危機,當然這是比喻,男人要生孩子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寫一本書,或者是寄託情感的事業。

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過: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人生的四個根本命題:死亡、孤獨感、自由與責任、生命的意義。亞隆說,對抗死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影響力,如果這個人突然死於,但他對這個世界依然存在影響力,那麼意味著他依然存在。

4. 真實地活著

很多人在經歷死亡瀕危體驗後,開始更加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於是開始更加真實的或者,享受生命存在的意義,如果活的不真實,那種虛無感就會困擾著你,那種「父母要求我這樣」「老公/老婆要求我這樣」,「老闆要求我這樣」的生活模式,活在虛假里,和真實自己我相互拉扯,最終會撕裂自我。

人到中年,身體各個技能開始走下坡路,於是死亡的恐懼會緊緊的抓住我們,越是虛假的人,越開始恐懼死亡,對於時間的緊張和不安,會擔心越來越沒有機會去彌補缺憾,因此有了嚴重的危機感,這個是那種「我要為自己而活」的想法,不停的出現,衝擊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恐懼、憤怒、焦慮的死亡情緒,也許是想讓我們的

內心早一點察覺,另一個自己的存在,想要提醒我:你應該真實的活著。(文:時義軒)


推薦閱讀:

試管反覆失敗,不知能否繼續,如何面對沒有孩子的人生?
辣媽生產過程總結(爆笑)
什麼?生個孩子也可能得子宮腺肌病?!
已經生了孩子的各位,如果再給你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還會選擇生嗎?
順轉剖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以及產後需要進行怎樣的護理,有什麼注意事項?

TAG:生孩子 | 中年危機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