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藝術】年輕住過哪裡,可能決定一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書畫少年俱樂部

很久之前,讀過海明威的一句話。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後來我有一個朋友真的搬去了巴黎。後來,她的朋友圈裡全部都是街拍,巴黎街頭的咖啡館,塞納河邊的畫板,打扮精緻的老婦人,踩著滑板呼嘯而過的年輕人。

她去巴黎之前有著體面的工作,薪水頗豐,她在CBD上班,住在陸家嘴滿是老外,租金不菲的小區里。周末和閨蜜們shopping,買她愛的鞋子包包,然後在周一到來的時候,繼續加班賺錢。

這是特別上海的風格。日復一日,日子過得有風有雨,但沒有巴黎。

她想起了海明威的這句話。

她說,如果我年輕的時候住在過巴黎,那麼人生到底會有什麼不同。

她就這樣去了巴黎,用存款交了學費。租住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小的閣樓里,每天除了去學校上課,還要去甜品店打工賺一點生活費。晚上打工回來踩著舊式木板爬上閣樓,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和她在上海的生活完全是兩個模樣。

我問她,所以,巴黎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人此後的一生永遠懷念,或者說,能深入骨髓地去影響一個人。

她說,不是巴黎。是你年輕時候居住過的地方。

1

我好像懂了。

你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它們都深深地影響著你。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們居住的三線小城。

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並且這樣的氣質將在你年輕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這個去了巴黎的姑娘,一改在上海時候快節奏生活,高頻率消費的模樣,好像住在巴黎,整個人都和這個城市一樣閑散慵懶了起來,卻又帶著一絲不苟的精緻。

現在,她在塞納河邊跑步,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停下來摸摸路邊的小狗。

現在即使白天上課再疲累,哪怕只是去甜品店打工,她都會打扮精緻,她認真地擺弄著蛋糕的紙托,仔細地調烤箱的溫度,她對每一個客人發自內心地微笑。並且,直到晚上下班回到小閣樓里,眼線都不會花。

她變得細膩而美好,變得開闊而篤定。

她說,這是你二十多歲的時候,一個城市對一個人的改變。

2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有一個師妹對我說過,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去美國讀了研,在紐約生活了兩年。哪怕是文科碩士讀的感覺像是用生命換來了一個學位,但是紐約生活令她終身難忘。

這個城市的包容和多樣性,讓所有的文化和價值觀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3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

我想,關於到底大城市好還是小城市好,那個永恆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住在一個大城市。

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之前也寫到過,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有一個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一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然後,你就不必去理會三線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為她們並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業,有愛情,多姿多彩地生活著,還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有太多精彩沒來得及去體驗的大有人在。

你只有早早看見過最好,享受過最好,體驗過最好以後,你才有資格說,我選擇在大城市生活,還是選擇在一個寧靜的小城市裡生活。你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認識一對三十多歲的記者夫婦,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北京以及歐洲工作,跑會寫稿寫深度觀察,至今你在網上搜索他們的名字,百度出來的稿件有幾十頁。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們選擇去廣西定居。

如今,他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寫字畫畫,教小孩子彈琴,那是一種走過世界的篤定,安然偏居一隅。

4

如果你二十多歲的時候,去過最美的地方,看過最美的風景,看到過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壯麗而遼闊,看到過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麼你會安然接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苦難。因為如果歡樂必不可少,那麼我們也應該能夠坦然接受暫時的挫折和困難。

你心裡會明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的努力。

因為,你年輕時候居住的地方,影響著你的一生。


推薦閱讀:

豆瓣8.6!和《阿甘正傳》比,它一點不差!
一個女人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誰的職場不委屈,哪份工作不辛苦
你聽過哪些伴你成長的老歌?
楔子 盛夏,陽光溫暖

TAG:成長 | 人生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