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真的明白「斜杠青年」的含義么

今年年初,我在《「多重職業」成為全球新趨勢》這篇文章中首次提到了「斜杠青年」這個概念。文章推出之後,「斜杠青年」立刻被引爆,這個概念也受到大批人的追捧。然而,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受到「斜杠青年」鼓舞的同時,另一群人則站了出來唱反調,他們的理由是,人要專註,因為在他們看來斜杠青年太浮躁,不踏實。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反駁那些反對者,二是為「斜杠青年」正名,避免其被濫用或者誤解。

「斜杠青年」的反對者們最常用的反駁理由就是,人一輩子精力有限,所以要專註,而他們常常拿那些因為衝動「今天學學這個,明天學學那個」的人來舉例子。說實話,要反駁他們簡直輕而易舉,因為這些論證根本站不住腳。

我們先從他們提到的例子下手,不過我不會去評論這種喜歡各種嘗試的行為,因為這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不過這類人並不是我們所談論的「斜杠青年」。「Slash」這個說法最早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提出,然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她僅僅只是用slash去描述和概括了自己看到的一種現象,即在紐約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多重身份,在寫自己頭銜的時候,他們會用斜杠來區分不同身份。Marci把這種現象稱為斜杠現象(The Slash Effect),並用Slash來指代擁有多重身份的這群人。

根據Marci的說法,「斜杠青年」的核心標準應該是擁有兩個以上能被他人辨認的技能優勢。若僅僅只是接觸了某個領域,還沒有通過長期投入讓其成為自己能夠被認可的優勢,那麼這樣的人沒有資格標榜自己為「斜杠青年」。實際上,「斜杠青年」這個翻譯並不準確,因為英文原詞Slash中並沒有包含「青年」的意思,而「青年」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文藝青年」。正是因為這種不自覺的聯想,「斜杠青年」才會給人一種不踏實,不靠譜的感覺。但其實,斜杠與年齡毫無關係,我倒是覺得,越成熟的人成為斜杠的可能性越大,因為時間和閱歷會讓人更了解自己,並且有足夠多的時間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上。

當我們了解了「斜杠青年」的準確定義之後,「專註」就無法再成為反駁的理由了,因為任何技能要成為能夠被他人認可的優勢,背後都需要無數個「專註時刻」的投入。即便如此,反對者還是會繼續反駁: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錯了。真的是這樣嗎?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以及其他生活瑣事之外,你的時間都花在了專註於某個技能的磨練上么?為了讓自己達到精專的程度,你每天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又投入和付出了多少呢?

事實上,除了想在藝術或者學術領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之外,這個世界大部分事情不需要你把一輩子的時間投入進去才能做好,要知道成為博士也只需要五年時間而已。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到不了可以探討「專註」的地步,然而可笑的是,有些人自己把大把時間浪費在刷朋友圈,看韓劇美劇、或者聚餐聚會上,卻在別人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技能時,指責道:「人要專註」。很多人連一件事情都做不好,不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是因為不自律,不努力,所謂的「人要專註」只不過是他們的自我安慰劑罷了。對於那些自律和勤奮的人來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能把兩件甚至三件事情做好,正所謂「越努力的人越優秀,越優秀的人就越努力」。

我覺得,「斜杠青年」的意義不在於告訴我們「要怎樣」,而是告訴我們「可以怎樣」。我並不是在鼓勵所有的人都去發展多重身份,而是想要讓大家知道,人生有超越傳統思維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在職業之外,我們還可以擁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身份。

對於有些人來說,「斜杠青年」是一種很自然的人生狀態,因為他們天生就喜歡折騰,並且還能把那些折騰的事堅持到開花結果,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會擁有不止一種身份。我其實就是這類人當中典型的一員。我從小就興趣愛好廣泛,經常用業餘時間學習和干各種有意思的事情,這使得我練就了不少本領。每當我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時,總有人會提出質疑:做那麼多事情忙得過來嗎?這樣活著不累嗎?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我天性如此,從小就想法多,好奇心強,任何時候都閑不下來,如果不讓我去學習和折騰,我反而會很痛苦,會失去很多人生樂趣。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斜杠青年」則意味著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希望。曾經不止一個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怎麼辦?說實話,能夠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謀生是件極其幸運的事情,這是因為大部分人在要開始找工作的時候,還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許當我們用現實的眼光去看待工作,把它僅僅當作一種維持生計的手段,然後用工作之外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如此糾結了。這樣,我們起碼能夠既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收入來源,又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在共享經濟的趨勢下,這件事情很有可能還會成為你的另一個收入來源。萬一某天,業餘收入趕上或者超過了工作收入,那麼我們就可以成功地把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真正的事業。

然而,即便很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這也不妨礙我們把業餘時間「投資「於自我探索,發掘一個新的興奮點,或發展一個職業之外的身份。這樣的生活會更加有趣和充實,或許還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會。不僅如此,我甚至覺得,在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未來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當今社會,擁有多重技能還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對抗未來不確定性的自我發展策略,因為很多職業可能逃脫不了將來被智能機器人淘汰的命運。

當然,我不否認,還有一些人,因為家庭責任或者其他原因,他們並不會去過多地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只想踏實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這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十分尊重這種選擇,但我害怕的是,有些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是出於一種理性的思考,而是出於無奈或者某種固有的思維模式。

總結來說,「斜杠青年」是一種能夠讓你的業餘生活更充實和更有趣的生活方式,但它更是一種策略——一種讓你在保持現有收入的同時做真正喜歡的事情的策略,一種讓你對抗未來不確定性的策略。儘管聽上去美好,但成為「斜杠青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任何一種技能的修鍊和優勢的獲得都離不開自律,以及長期的努力和付出。

Susan Kuang, Linkedin專欄作家,第2身份創始人,「斜桿青年」生活方式引領者,推崇並致力於理性和啟蒙(Enlightment)教育。

微信公眾號:Susankuang2014

推薦閱讀:

斜杠青年養成:為什麼斜杠青年會成為一種嚮往?
給自己寫一封信
致永遠不會停止的
關於發展的技術問題
35歲的發展困境思考

TAG: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