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路奔跑丨見證了我抑鬱進步點點滴滴【下篇】

異域薇姬 一路奔跑

本篇精彩的文章分享只是下篇哦。

我們在之前分享上篇以後,很多人都來私信小編,什麼時候可以更新啊·?

別催別催,現在就來咯

???

一路奔跑 | 見證我的點點滴滴(上篇)

續上篇

6

跌至木僵

麻木無感,讓我很自責,我感覺不到我愛兒子

但是我有很強的責任感要去為兒子做點什麼事情

可是我又害怕有一點小事情,很小的事情我也很難很難完成,最後體現出來的就是對現實的逃避。

這種自責和無能和責任的對沖,又一次重重擊倒了我。

都說抑鬱是曲線上升,螺旋好轉。可是這次的反覆是毀滅性的,直接把我打到木僵的狀態。

我躺在床上不起來了,想想哭哭。

之前的醫生根據狀況果斷調整的藥量,調回雙通道的文拉法辛,劑量也從75毫克調整到150毫克。

送孩子去留學前連續三天。

我躺在床上不能起來了,這個時候媽媽又變成狠心的媽媽了,她對我說怎麼都要堅持去送。

為母則剛。

死也要為自己的兒子做這點事情,不能兒子覺得媽媽是一個廢物,不是依靠。

晚上妹妹和媽媽幫我整理的赴日的行李,眾人的幫助下,我成功的轉化為一個靠譜的媽媽,完成了去日本送學的任務。

母愛的力量可以把我托起。

7

一路奔跑

天氣漸漸的暖和。

依舊每天,在媽媽的陪伴和引導下生活。

從一個什麼也不會的嬰兒狀態成長到了幼兒園小朋友了,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在網上搜索各種關於抑鬱症的消息和人物。

搜一些名人抑鬱症,看到誰誰誰都得過抑鬱症,放心很多了,他們都是可以走出來的,而且都是用了兩三年的時間。

開始看別人恢復的經歷。

想可以從別人的體驗中得到啟迪。

偶然的機會我搜到了一路奔跑的平台。

那是一個之前得過抑鬱患者鍾瑜創辦的平台,有些不少病友參加,頓時感到找到組織一樣。

他們會象徵性地收一點費用(畢竟組織要發展,才能為我們更好地服務),被拉進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群,主辦人鍾瑜也在群里,還被分派到一個心理學在讀的大學妹妹,做我的客服。

在每天裡面

這個妹妹會關心我,詢問我開心嘛,發一些可愛的圖片給我。一路奔跑倡導的是運動可以改善情緒,鼓勵患者多跑步,參加體育鍛煉。

群里還有每天打卡參加運動,有新聞簡報,有夜間讀書活動,還有經驗分享。

在這裡找到了理解,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

大家都是這樣了,讓人有個錯覺,覺得大家都這樣,我也放心了。

我們都是一樣這麼活著,臣服了抑鬱的狀態,可以開始和抑鬱和平共處。找到了安頓心靈的家園。

這個平台讓我感到自助和助人的力量,交流分享的效果,抱團取暖的溫暖。

每天在這個網上虛擬的家園尋找力量,多麼希望可以有一點實體的線下的幫助。

說來正巧,鍾老師竟然!竟然!竟然會組織6月上海站的活動。

平時的活動我都是不會去參加的,作秀成分多多。

但是現在已經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程度了。

估量著我參加還是不參加還是參加還是不參加?

真的很糾結,不想錯過這個體驗,果斷的交了活動費。

鍾老師主動加了我的微信,再次邀請我要參加這個活動。

我和他說:「不一定的我不知道自己到那天的情況如何,你也知道抑鬱的人經常變卦的」。

鍾老師說要如果不來,要扣除一部分報名費。

我覺得聽了很不舒服,直接和他說報名費你全部拿去好了。

鍾老師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希望你來,讓你有違約成本,你不來我和很多小夥伴到你家樓下來叫你。」

誠懇的對話,我倒覺得我不去倒是辜負了鍾老師的好意了。

我一個人意志不堅定。

於是我覺得幫媽媽也報名,讓她來監督和陪同我參加這個線下活動,這樣我可以給自己出席活動,做最大的保障。

自從有了鍾老師的微信,可以看到他在忙活些什麼。

前一天到上海,偵查地形,聯繫場地,安排攝影,聯繫運動老師,去郊縣找輔導醫生,溝通心理講座老師等等等等。

一天之內可以做這麼多事情。

這個小夥子的團隊是實幹團隊!

如約我去參加了活動,熱身運動,場外慢跑,午餐咖啡,分享交流,心理課堂,病理講座,現場提問回答互動,每個小夥伴談經歷心得體會,抑鬱原因等等。

我們主辦類似的小組形式的活動很多場次。

我第一次看到這麼落地,有深度和每個場內人員都投入進去的活動。

從上午開始到下午五點多,很多人都沒有歸去的意思。

我也感言肺腑說了很多心裡話。

坦誠相待,人與人這樣的形式相處多好。

鍾瑜老師是我抑鬱路上遇到的貴人之一。

他的團體,在治療過程中自我修復的環節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協助。

線下互動以後,鍾老師的團隊開闢了很多關於抑鬱心理課程,還可以和老師提問互動,每周有一兩次,晚上8點準時的微課。

一段時間我吃好飯 就是等著晚上的課程。

記得第一堂課是雪梨老師分享的她的恢復的過程,這些都讓我感到康復之路越走越有希望,越走越輕鬆。

以後又開闢了即時問答專欄。

鍾老師團隊做的事情對沒有方向的抑鬱病人,真的是一場及時雨。

整理了各種參考資料、康復案例心得、專家文章乾貨。

我參加過很多類似的活動,但真沒有見過一個這樣組織做的那麼用心,那麼落地的。

真心希望這樣一個好的項目可以得以發展。

真心體會到抑鬱痛的人才會做到真心無保留的幫助抑鬱患者。

一路奔跑的力量是引導我主動投入抱團取暖的團隊,網路的,現實的,開始一點一點打開心扉。

感謝一路奔跑團隊,感謝發起人鍾瑜!

8

一曲入耳

通過四個月的試藥

醫生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劑量。

藥物的作用已經發揮了最大的效果,接下來就需要靠自己動起來,建立新的社交圈子。

主動要求參加各種飯局和活動。

一開始都是抗拒的。一桌子人在吃飯我獃獃的坐著,一言不發,看到比較對胃口的菜夾一塊,然後又呆坐著。

幸好朋友們沒有嫌棄我。

幾次參與以後,我可以慢慢的接話了,也參加他們的話題討論。接著就被邀請去唱K。

本來我也不怎麼喜歡唱歌,也一樣做在角落裡 聽別人吼叫,半個小時以後一個快節奏的曲子撞進耳朵。

突然有了想吼叫的意願,我跟著唱了起來。

那天我似乎一瞬間體驗到了久違的開心的感覺,哪怕是一點點時間,我有了哪種體會。

興奮的我在每個群里發紅包。

當天鍾老師馬上發消息讓我注意不要轉躁了,真是好老師,好貼心,防患於未然。

原來還是可以開心的,對治療有了一點信心。

9

四件事情

很多朋友關心我,也有很多朋友參考了很多抑鬱症的內容,會發一些勵志的字句。

但是這些話道理都懂,並沒有給我很大的鼓勵。

休息天的早上。

當時進入嗜睡狀態的我一如往常睡懶覺,一個朋友發給我微信:「睡覺吃飯看書運動我已經做了四分之三了」突然我覺得這個口氣蠻好玩。

想想也是啊。

每天正常人也做這些事情,我也可以就完成四件事情,一天就完美了。

我回答他我只做了四分之一。然後我起來吃飯,下午看書,在走路。

一天竟然是不用擔心時間就輕鬆過去了。

原來我不要對自己要求很多,每天就堅持做這個四件事情,

就可以一天一天熬過去的。只要熬著不死,總會有一天可以好起來。

10

打發時間

這麼多年來對於興趣,我唯一堅持的就是沒有堅持下來。

治療抑鬱症是要有一個長久的愛好。

於是我被教導要找一個興趣愛好,把所有可以作為愛好有一點點不那麼討厭的事情都記下來。

想到學日語,去買了日語書聽了一節課覺得不怎麼記得住有點壓力,就放棄了(半途而廢)。

我想應該找一個沒有壓力的興趣,其實也不是找興趣 ,我認為就是找打發時間的事情而已。

我做了很多對別人沒有意義的事情,用絨線編織一塊布(半途而廢)。

買了毛筆抄寫心經,每天晚上寫一篇堅持了一段時間,還是沒堅持(半途而廢)。

打太極拳,健身房運動,瑜伽,跳舞,等等。找了很多很多嘗試。

這幾天在塗數字油畫,這件事情可以廢寢忘食。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可以維持多久。我對尋在興趣愛好的治療方法的理解就是找一件可以打發時間的事情。

並不需要一定是興趣愛好。哪怕常翻常新 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他有助於你打發時間。

11

耐心等候

很多次的抑鬱焦慮反覆反覆。

體驗到了那種心跳心慌心臟跳到喉嚨口可以被吐出來的感覺。

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大家描述的瀕死感,就是在密閉空間氣透不過來的感覺。

多次這樣的體驗以後。

知道了這樣的感覺是神經的失調不是心臟有毛病,不會窒息的。

有經驗以後就好辦了。

自己告訴自己,這個感覺會過去的,堅持一下,馬上就過去了,安心安心,真的越是安心,這樣的感覺過去就越快。

當然這個時候能夠走到戶外,也會很快好的。

我還有一個立刻定心的辦法,就是去開車

當車子啟動,會不自覺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視覺上。

大腦也許是個很笨的東西,它只可以專心關注一件事情,忘記了焦慮。

12

認知調整

鍾老師平常很忙,但他有空也會經常和大家聊天。

我記得群里有人抱怨,過多討論癥狀,負面的。

鍾老師會馬上叫停,說所有負能量都私聊他,所以群里氛圍非常好

這個小夥子真的很不錯,他會找一些話安慰鼓勵激勵我,總讓人覺得一陣見血,一語點醒夢中人,書看的多對人還是有幫助的。

他說:死不了就好好活。

真的誒,又沒有膽子去死,親者痛仇者快,這個真的何必呢?

死不了就好好活 這個話竟然進到我心裡去了,很實在也很激勵人。

他說:「人生就像打翻的調味品,讓人嘗盡苦辣酸甜,,如果只有一種味道(哪怕是快樂),那不是太無趣了。」

在之前

我們不停的尋找人生的快樂,總以為人生是快樂的。

這個話一聽,突然間人生是酸甜苦辣各種經歷的體驗,我們來世界走一遭,就是來經歷各種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嘗試各種味道,那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呢?

他說人生來是孤獨的,孤獨是常態。

總歸要面對孤獨,到最後還是要一個人直面孤獨。

夫妻兩個人總有一個要先離開,剩下的那個人還是要孤單的面對,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享受孤獨。

我不能做到享受孤獨。

可是我意識到不能夠逃避孤獨,要練習獨處的本領,強大自己的內心。

他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我們做家長的,與其擔心他們不如給他祝福,剛成年的孩子就是想到外面去闖一下。

他想逃脫父母的掌控,體現自我價值。

總算明白了孩子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並不是我的個人所有物,我不可以讓他按照我的意願去生活。

慢慢的也放下了無端端操碎的心。

他說:你以為你是人民幣,人人都要喜歡你嘛?

每個人看出來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以前我總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人家有點違背,就會很不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這個認知調整好,對很多人奇奇怪怪的作風就可以理解了。

沒有必須和應該。

他說的話都很犀利,很多都直入內心,瞬間點醒夢中人。

過去種種是是非非,我會提醒自己好比當初要死要活的時候已經過去。

我現在是從新出生的嬰兒,重新學習生存的本領,從新認識這個世界,一輩子活了兩輩子,這個是多麼划算的事情。

抑鬱之路不好走,粗略留下些筆記。

慢慢的,我學會了如何與之共處,還在吃藥控制,我會聽醫生的忠告,願意服足療程

這些藥物的副作用,相比抑鬱本身,根本微乎其微。

我還在抑鬱邊界遊走,已經慢慢地變得更好了。

就像鍾老師經常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心不希望再次走入。

最後感謝一路奔跑平台,成為我抑鬱之路的一個轉折點。

也感謝鍾瑜,我生命中的貴人之一!

給我這個機會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祝大家早日康復,天天開心!

=END=


推薦閱讀:

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自白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康復過程-希望需要的人能看到
抑鬱症的成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也許不知道:抑鬱是未完成的悲傷
一位抑鬱症患者的實錄

TAG: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