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默想福音書 | 信耶穌是一個常識

對基督信仰最常見的質疑當屬對耶穌復活的歷史真實性的懷疑,認為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是早期基督教傳教士編造的謊言。如果真有耶穌這個人,他一定早就死了,並且沒有復活。當然,按照常識,死人復活是不可能的,無需用多麼深奧的言語去論證,自從你來到世上,你認識的人就在一個又一個地死去,你也相信,你終有一天也要死去,這是毋庸置疑的。

世上最難的事莫過於理解自己生活經驗之外的事了。在青蛙眼中,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在農民看來,皇帝用的鋤頭都是金的。然而不理解未必意味著不承認。當柏拉圖的囚徒從洞穴中走出的時候,他一開始會困惑,他所看到的世界與他眼中唯一真實的世界——洞穴牆壁上的影子——完全不同。倘若他沒有就此瘋掉,終將會認識到影子只是影子。只是他作為真實世界的先知,再回到洞穴傳道的時候,面臨的命運或者是被用石頭打死。

死而復活雖然不合常識,耶穌的死而復活卻是一個常識。在科學昌隆的今天,人們更願意「相信科學」而非「相信宗教」。然而如果把耶穌的死而復活作為嚴肅的課題對待,其研究方法倒是與科學研究有幾分相似。我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是探討一類化合物的反應機理。由於化合物結構和性質的相似性,其反應機理也具有某種普遍性,但是結構上的細微差別,在其普遍性基礎上竟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這種普遍性基礎上的獨特性,使實驗室至少畢業了四位博士生。現代物理學的誕生,也是基於對普遍性基礎上的獨特性的探索。19世紀的最後一天,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開爾文男爵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造完畢,剩下的工作只能是做些裝飾而已,只是美麗而晴朗的天空還有兩朵小小的烏雲。可是,這兩朵烏雲在不經意間竟撼動了經典物理學大廈的根基。

由此可見,從普遍性推導獨特性是會犯錯誤的。所以根據「死人不能復活」這一普遍性常識得出「耶穌不可能從死里復活」這一特性,也並非符合科學精神,它或許只是滿足了人們某種不假思索的潛意識罷了。這種潛意識,與歷史真相之間,還隔著一條鴻溝。那麼耶穌死而復活憑什麼能夠突破普遍性,具有獨特的歷史真實性呢?

要知道,福音書的寫就,不是幾個人到了晚年整理封存已久的記憶開始寫回憶錄。門徒們自耶穌復活之後,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他們朝夕相處三年之久的老師介紹給人。猶太拉比帶門徒的方式就是朝夕相處言傳身教,可不像現在的學校,每天去上幾節課聽老師講講課本里的知識,高中三年下來,可能最讓你感動的就是在你生病的時候老師去看望你一下,實際上你對老師的認識和了解非常粗淺。使徒們與耶穌朝夕相處,熟悉並尊敬他的教導和為人,甚至願意跟隨耶穌哪怕犧牲。儘管如此,在基督被釘十字架之後,他們還是隱藏了,恐懼、困惑,使得他們只能重操舊業,不願意再向人提及這位曾經的老師。再公開地提他又有何意義呢?他已經是羅馬人眼中的亂黨,猶太人眼中的瀆神者,他已經從肉體和精神兩個層面被處死了。

質疑基督復活的人往往會宣稱可能是門徒們製造了復活的假象。但是這是不合常理的,是絕不可能的。一個人可以為他的崇高理想去死,為他的精神支柱去死,但是讓他為之心甘情願去死的,對他來說都是不可置疑的,是比生命更有價值的。誰會故意捏造一個謊言,然後為之去死?而且不只是一人,而是多人?歷史上不乏為了「崇高的理想或信念」而犧牲生命的勇士,遠的有蘇格拉底,近的有共產主義戰士。也有為精神支柱的倒掉而自殺之人。然而他們都並非為「自己捏造的謊言」而犧牲。反而捏造謊言的人一旦掌握權力,往往是讓別人去死。這是人們應當接受的普遍性常識。因此,當門徒們宣稱「耶穌復活」時,他們不是在宣揚一個信念,而是宣告一個剛剛發生不久的事實。這一事實反過來威脅到猶太祭司的權威以及羅馬當局統治的穩定性,儘管耶穌和門徒們並非要顛覆現有的政治秩序。門徒們的殉道,正是宣稱「耶穌復活」的結果,是羅馬當局和猶太祭司對「耶穌事件」可能導致的失序的聯合絞殺。除非門徒們都是不存在的,否則他們用生命所見證的耶穌的歷史真實性、復活的歷史真實性,都是上述普遍性常識基礎上的獨特性事件。如果案件提交給現代的陪審團,而非一位學者,我相信沒有哪個具有常識的陪審團會斷定基督復活是虛假的,因為基督復活並非不合理,而是簡直太符合常識了。

C.S. Lewis精通希羅神話和北歐神話,他說跟希羅神話和北歐神話相比,基督的故事一點也不像神話。跟真正的神話故事相比,基督道成肉身,實實在在地活在門徒中間。人們常用『古人』這樣一個含義不明的詞去指代那些『創造』神話的群體,至於『古人』的身份,則完全淹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沒有人能指出是誰『創造』了女媧,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是耶穌的門徒——每個人都有確切的姓名,部分人的生平可以流傳下來——在傳遞與耶穌有關的信息。在這個意義上,倘若說耶穌是個神話人物,那與通常意義上的神話人物——比如宙斯——是截然不同的。

而基督復活故事的廣傳,亦非二手三手四手的消息,這不同於《叫魂》中那些缺乏實據和真實見證人的傳說,也不同於你聽到的隔壁縣城某戶人家的家長里短,而是使徒們親自巡遊各地傳播開來的。這也是為什麼說使徒是教會的根基,必須有使徒在場,才能確保在一地建立真正的教會,沒有使徒的確認,自行建立的教會就是不合法的。因此,初代教會所相信的基督復活,是直接來自於與基督關係最為密切的使徒。使徒身份確保了信息來源的可靠性,這後來在面對迅速興起的異端時被發展成使徒統緒的原則,如果一個人不能在師承關係上追溯到十二使徒,那麼他的教導就是可疑的,甚至是虛假的。

四處興起的異端(尤其是諾斯替)對福音信息的準確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人們無從判斷這些神秘的互相矛盾的信息到底是不是基督的教導。如果歷史就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展下去,的確,我們今天可以說,耶穌只是一個亞瑟王或羅賓漢那樣的文學形象,真實的耶穌早已被淹沒在口口相傳的小道消息中了。

但是使徒統緒原則的出現,成功地阻止了歷史這一可能的走向。歷史證明了這一原則的有效性。那些並非師承自使徒的教師們,他們的教導被有效地排除在教會之外,從而保證了基督復活的信息從一開始就沒有被扭曲,反而被精心呵護保存在教會之中。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耶穌沒有復活,否則就成了否認常識。可是從相信耶穌復活到信耶穌之間還有一道鴻溝。你可能會好奇於2000年前的羅馬當局和猶太祭司為什麼對「耶穌復活」如臨大敵,似乎2000年前那個以瀆神和謀反的罪名——雖然都是虛假的指控——被處死的巴勒斯坦人與你不可能有什麼關係,這兩個罪名離你的生活太遙遠了。

中國人常常無法理解為什麼耶穌有資格和孔夫子同列於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夫子留下了相當多富有哲思的語錄,而耶穌留下的不過是隻言片語,也無非是「愛人如己」之類的空話。當然,如果猶太人能夠對古老的律法有正確的理解,耶穌實際上要說的會更少。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死而復活,這與他對自己身份的宣稱有著莫大的關係。

死而復活是他神子之身份的最有力證明,是一個無罪之人對罪惡世界最有力的控告,也是對墮落世界中罪人最有力的救贖。

你無法否認耶穌的死而復活,因此你無法否認耶穌神子的身份,也無法否認他以無罪之人的死對整個世界的定罪。你不想和耶穌有任何的關係,你要保留你對靈魂的主權,可是耶穌的死和復活已經來到你的門前,他的愛要侵略你的獨立王國。他要你正視現實,就是你是個罪人,他是被你釘死的,也是甘願為你而死的。他不僅是一個猶太人,他也是一個英國人、一個阿拉伯人、一個中國人、一個日本人……

耶穌是無罪的,這迫使你必須承認自己是有罪的,這罪根植於你靈魂的深處,帶來傲慢、嫉妒、憤恨、冷漠、傷害……也迫使你承認公義之上帝對罪的極為憤怒,只有永久的死亡才能平息上帝對罪的怒氣。這就是相信耶穌復活與信耶穌之間的鴻溝,你必須承認這條鴻溝的存在,因為它是存在的。被稱為聖母的馬利亞,耶穌尚且為她的罪而死,你的生命與「聖」字有何關係,竟讓你否認自己是個罪人?

上帝從鴻溝的那邊以自己獨生兒子在十字架上的死搭建了一座橋,這是救贖之橋,是愛之橋,要將你從罪惡黑暗當中拯救出來,從此,一切的重擔你都無需獨自承擔,你也無法獨自承擔。

沒有比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更壞的消息了,然而也沒有比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更好的消息了。這種強烈的轉變,就是從青蛙變成了王子,從「罪該萬死」變成了「萬歲萬歲萬萬歲」。

推薦閱讀:

智慧果實到底是什麼,吃它獲取知識值得嗎?
經常閱讀聖經,但無法建立關於道成肉身,末世審判,死後復活等基督教整體教義的信仰,怎麼能有所突破呢?
關於基督的「神人二性」及其「人性」的重要性
怎樣才算虔誠的基督徒呢?
聖經中的神是否獨裁者?

TAG: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