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業餘--從吳軍的文章談留學申請的專業與業餘的區別

前幾天得到的羅胖精選中有一篇文章談了專業和業餘的區別,說得非常透徹,很有智慧。我對吳軍博士所說的這個道理深為認同,文章中所說的道理在我工作的留學領域,無論是對於留學機構,從業者自己,還是對於准留學生和家長(在我看來絕大多數DIY的學生都是業餘選手),都非常適用。因此我根據這篇文章的做了留學方面的延伸。(因為吳軍博士的文章寫得很精彩,所以我直接用斜體字引用了)

吳軍在他的文章中講了個故事:

「有一天早上我送孩子上學之後,時間很早,就到我常去的一個9洞的小高爾夫球場打球,那個球場的教練是我孩子的啟蒙教練,叫做傑夫(Jeff),他平時下午在球場教課,但是那天很巧他早上在那裡,自己正準備打9個洞活動活動身體,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同加入。我能有一個教練陪著打球、指導當然好了,就和他一同出發了。

傑夫是職業高爾夫球協會(PGA)登記的職業球員,年輕的時候參加過美國公開賽,因此從水平上講算是全世界二流職業選手。在此之前,我雖然和一些水平還不錯的人一起打過球,並且能感覺到他們水平比我高不少,但是沒有和職業選手同場打過球,對職業選手的表現全無概念,因此我也好奇職業選手的表現會是什麼樣的。

高爾夫球的比賽規則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場子有18個洞或者9個洞,每一個洞一般在擊球點之外100米到600米之間,選手以最少的擊球次數將球逐一打進所有的洞即可。當然只有100米長的球道可能只需要3次擊球(稱為三桿)就能進洞,而500米以上的則需要5桿。

每一個球道根據距離和中間障礙物的難度分為3桿、4桿和5桿洞三種。如果一個運動員擊球的次數正好和規定的桿數相同,則稱為平桿(即平標準桿的意思,Par);如果少一次擊球則稱為小鳥球(Birdie),少兩次擊球則稱為老鷹球(Eagle);相反,多一次擊球稱為柏忌(Bogey),多兩次稱為雙柏忌(Double Bogey)。如果每一個洞平均得分都是Par(一般總分為18x4=72分),基本上就是職業水平了。

我在昨天來信中提到的企業家韋爾奇和麥克尼里都是這樣的水平。當然,今天要想奪得冠軍,一般18個洞下來總要比標準桿少上5桿左右,也就是必須打出一些小鳥球。如果一個球手每個洞只比標準桿多出一桿,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業餘球手了,這樣和水平再高的人也能打到一塊去。

我們打球的球場的第一個洞是一個180米長的三桿進洞的球道。傑夫第一下就打到了離洞5米左右的地方,然後輕輕推了一桿就進洞了,得了一個小鳥(少一桿)。在高手的眼皮子底下,我自然也不敢怠慢,第一個洞獲得了平桿的分數(算是不錯了)。

最後九個洞打下來,傑夫有四個洞是少一桿,即小鳥,四個洞是平桿,另外一個洞他開始就沒打好,但是最後成績不算太壞,比規定的多一桿(柏忌),最後9個洞下來他比規定的桿數少了3桿,如果在比賽中,這算很不錯的成績了。

而我在傑夫的指導下,雖然一路打出了不少好球,但是有的時候發揮很失常,最後算下來,一共比規定的桿數多了9桿,算是及格吧。

打完球,傑夫就給我分析得失。他講的三件事對我很有啟發:

1. 職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區別並不在於後者打不出好球,而在於他們打出一個好球,可能伴隨著一兩個壞球,比如打偏了掉到水裡或者乾脆丟失了。而要彌補一個壞球帶來的結果,有時需要多打好幾桿,這樣成績不僅差,而且不穩定。相比之下,職業選手的發揮要穩定得多

2. 職業選手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打了一個壞球而輸掉整場比賽,也不會因為打出一個好球而得意,而業餘選手打壞一個球會怨天尤人,接連幾個球都打不好。而打出一個好球,會得意忘形,接下來可能會放鬆,並失去領先的優勢。

3. 要想打好球,不僅要練出打出好球的水平,而且要按照職業選手的方式去打球,也就是說要講究職業的做事方法

幾乎任何一個領域,做事情都有專業和不專業之分。兩者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傑夫講的前兩條,在任何專業都是如此。」

對學生

以留學申請為例,一個申請一共有十幾個環節組成,信息搜集,時間規劃,專業學習,綜合素質提升,專業選擇,選校研究,推薦信、簡歷、個人陳述、Essay、Writing Sample,套磁,面試,網申,簽證等等環節。有很多學生都能在其中幾個環節做得很不錯,但是極少有人能夠在所有環節都做得很專業。這就是這些年,為什麼不少優秀的學生DIY結果不理想,而經我們能指導之後,都能拿到很好結果的原因。

關於第二個點:每年很多學生都會有這樣的一種狀態起伏,一會兒覺得自己能去哈佛,一會兒覺得自己可能要成為失學兒童。

這種情況在在出結果的時候尤為明顯,如果一個學生前幾個結果是offer,那麼立刻信心爆棚;而如果是拒信,立刻開始焦急的不行。我們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學生情緒平復下來。比如我之前有一個上海的家長,在快交申請的那些天,一開始覺得自己孩子能有個前一百的學校讀就行了;後來把自己孩子的文書給了一個老外看了之後,老美朋友一頓誇,說你這個孩子能去前20,哈佛都有機會。(其實很多業餘人士看不到的是:美國人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咱中國孩子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而且20年前藤校的難度和現在的難度,也不是一個量級)交了申請材料之後,經常晚上很晚給我打電話:水哥,我孩子不會沒書讀吧。。。(這孩子最後去的是UVA的本科)

有些學生或者家長,在看到Dream school的新的標化要求出來之後,如果超出預期,就立刻傻眼了。有些學生在自己科研進展不順利時,就立刻沒了狀態。有些學生在寫PS時,沒有思路,就啥也不想干。有些學生標化考砸了,就玩兒消失。

關於第三個點,如果學生要DIY,就一定要像專業的諮詢師一樣,去全面了解整個申請制度,邏輯,案例及其背後的各種。比如我要研究套磁不同教授的情況時,我查了很多研究美國大學體制的論文,把美國的Tenure制度的來龍去脈,美國大學的管理體制搞得很清楚,於是我明白了不同教授態度背後的各種原因。

但是這塊兒有個問題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花那麼多時間把自己變成申請專家,但一輩子就用一次?還是把這個時間精力留出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英語水平,更有意義?

-------------------------------------------------

給同行

吳軍總結了專業素養的四個點,對從事行業的諮詢師也很有啟發:

首先,好的專業人士要在任何情況下為工作本身著想,他們不會因為看到患者是個癮君子,態度就和對待一個社會名士有所不同,也不會因為最近自己的一些家庭變故就影響自己的工作。

相比之下,我觀察到那些職級和層次比較低的員工,常常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比如最近和女朋友吵了一架,一周的工作就受影響,上班路上被一個大媽罵了兩句,這幾天接待老年婦女就沒有好臉色。這就是不專業的表現。

同樣,我在做和創諮詢師的培訓時,關於什麼樣的人應該考慮離開諮詢師這個崗位的PPT第一條:如果遇到你不喜歡的學生,不能做好你的本分,那麼你就不適合成為諮詢師

我做留學11年,應該是擁有學生朋友最多的諮詢師之一。但是我也有遇到自己很不喜歡的學生。這些年,只有在2007年,我因為年輕,還不夠專業,勸退了一名學生,其他的學生我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會按照職業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題外話,其實真正容易令諮詢師反感的往往不是學生,而是其家人或者所謂「懂申請的朋友」)一個專業的諮詢師,不管遇到的學生,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不管前一天是不是被投訴了,還是跟女朋友吵架了,在接到學生電話,或者思考學生PS思路的時候,都要進入工作狀態。

其次,專業素養意味著遵守流程和行業規範。我記得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一位名醫給我女兒檢查近視眼毛病時,給她先做了一系列的檢查,排除了那些可能性極小(但是如果發生結果會很糟糕)的情況,然後一步步找出原因。在此之前,其他一些眼科大夫則顯得沒有章法,當然也就沒有找出病因。

我總說,對於一般的難度不大的case,我和大多數諮詢師的結果不會有非常大的差別,但是遇到複雜的case,一個專業的,經驗豐富的諮詢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經驗提出很多問題,了解該了解的內容。因為很多學生或者家長會有意無意遺漏掉一些可能是很關鍵的信息。

比如文書思路設計時,一個很小的點,在學生和家長看來可能沒意義的點,卻很可能是一個學生最大的亮點。所以我每次跟學生聊文書的時候,都會聊很長時間,記很多點。

第三點,是否有專業素養體現在是否願意花工夫尋找更好的答案,而不是交差了事。比如我的會計每年替我報稅的時候都會仔細地走一個流程,不漏掉每一個能替我省稅的地方。有一年我去為大學盡我的義務,按照美國的稅法,我掏腰包花的錢,比如飛機票和酒店房費都是可以免稅的,但是那一次我是用我的里程購買的機票,因此沒有飛機票的發票。

一般的會計可能是我給他什麼發票他就怎麼替我做賬,但是這個會計發現這次差旅只有酒店的發票,而沒有機票的,就主動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明了原因後,他將里程數折算成等值的金額,替我省了100多美元的稅。雖然100多美元不算多,但是由於他在每一個細節之處幫我尋找更好的省稅方法,加起來每年能替我節省幾千美元的稅。

相比之下,我的一些朋友為了省錢找了一些不很專業的會計師報稅,那些人做事就是交差了事的心態。

這一點在寫文書的時候體現最為明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學生並不如諮詢師專業,對文書的鑒別能力有限。所以專業的諮詢師最在乎的不是文書寫出來學生是不是ok了,而是在我們自己的角度,是否達到了一個令我們自己滿意的程度,這就不是一種交差了事的心態。

第四點,專業人士常常有完整的領域知識,或者說掌握了成體系的知識,而業餘人士常常只掌握了一些知識點。前者因此具有分析問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後者常常只能應用所知的一些知識。

比如在法律上,一個業餘的有些法律知識的人如果再遇到他以前遇到的事情,比如某種情況下的財產糾紛,他知道如何處理。但是對於他們沒有見過的事情,提不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而專業的法律從業者則不同,他們能夠應用自己廣博的法律知識,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即使那種方法未必是最佳的。我在Google時,我們遇到的很多專利、知識產權甚至隱私權的糾紛可謂千奇百怪,很多是沒有先例的,但是專業人士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其實也有提到。我做諮詢師培訓的時候,總跟他們強調,如果只是從留學申請這一個領域去看待自己的工作,那麼3年之後就不再有提升空間。而我會希望他們從美國教育體制,教育發展歷史,大學的理念,營銷,個人成長,職業規劃這些相關的領域進行系統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一些複雜的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時,可以通過這個體系做出正確的分析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打比方,留學錄取政策學校每年都在變,有些諮詢師只能記住一些知識,當出現一些新的,沒有官方結論的事情時,業餘的諮詢師不知道如何處理,而一個專業的諮詢師會通過各種有效的渠道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然後進行匯總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是在動態中進步的。無論是當工程師、醫生還是會計師,一流的從業者都是不斷學習和進步的

講回到我的牙科醫生,他是從斯坦福醫學院畢業的非常盡職的優秀牙醫,給我和我的家庭做了十五年的牙醫,在這十五年的過程中,他不斷學習和接受新的技術,從牙根治療到植牙,技術都在不斷提高。因此,我才能用了他這麼長時間。

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在和創的諮詢師培訓PPT最後一頁是:「你現在聽到的一切,很有可能是錯的」。當我持續研究美國大學歷史,發展歷程,對美國文化了解越來越多,對教育了解越來越深時,我發現我早年的很多觀點其實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雖然在當時我們可能並不知道。

所以持續學習和進步,是成為一名專業諮詢師必不可少的事情。

--------------------

吳軍博士的內容來自:

羅胖精選|專業和業餘的區別

「得到」的訂閱專欄《吳軍·矽谷來信》。

專業和業餘的區別

強烈推薦得到,推薦吳軍博士的《大學之路》


推薦閱讀:

留學新加坡,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情
文書課堂|從PS和SOP的異同講起
紐西蘭簽證新政策,
美國留學景觀設計專業分析
在邁阿密大學讀腫瘤生物學PhD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留學美國 | 留學申請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