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用「辯證」的思維去對待抑鬱症,不晚!

這次,我想談一談「辯證思維」對心理疾病的治癒過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本人體會)

既然提到「辯證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治療心理疾病,那它到底哪個方面對我們的治療有較大的幫助呢?「辯證」「思維」,我會用中醫里的「辨證」思想來引出「辯證思維」可能會使大家容易接受。

首先, 個人認為,得出結論的方式有兩種,1:先學習理論,然後進行不斷實踐,最後得出結論!2、通過觀察,發現規律,進行不斷的實踐,得出結論。

個人認為「辯證思維」屬於第二種,它是我們思想中的一部分,甚至每天都會用到,只不過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更加需要有針對性的去運用。

在我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的前2年里(大概是初一到初二),那會兒,我總是徘徊於處在我那個年齡段里的人不會感興趣的人、物或事情中。比如我當時對一本書特別的感興趣,甚至有些老師都來向我借這本書-----《哲學與人生》。慢慢,通過這本書,我又開始嘗試接觸中國哲學,可讀來讀去,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這些書,僅僅是盲目的沉迷。(13年後的今天,我才了解到我那會兒的心態:可能那段時間我一直處在一個「我並不知道當時讀它是為了尋找一個答案,更有趣的是,我竟然連我尋找答案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的狀態。那段日子,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徹頭徹尾的顛覆了。對於教條式的學習模式,對於學校的各種課程,全部拋棄了)。後來我又莫名其妙的對中醫開始感興趣,我第一回接觸的中醫書是「黃帝內經」,而記住的第一個內容卻是黃帝內經封皮上的那句「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用一個成語可以準確的形容我看到這句話時的想法「不明覺厲」。於是,我便抱著上醫治國和中醫治人然後實在不行就治治病的心態開始讀一些關於中醫的書(其實,我現在認為,當時讀中醫的初衷也許並不是只為學習如何當一名醫生或如何給人治病,因為中醫是由中國哲學思想所衍生,中國的哲學思想才是中醫的基礎,我可能仍然希望在哲學的世界裡尋找那個未知的問題的答案)。後來我發現有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書不但都會出現「辨證論治」這樣的字眼,而且幾乎每一個理論,每一個案例都是圍繞著這四個字。

那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中醫最常用的「辯證」分類,為「八綱辨證」也就是「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發現他們的特點了嗎?------相互對立,對嗎?比如,寒的存在是因為它所對立的熱也同時存在,陰的存在也是因為陽的同時存在;那麼,我們可以把中醫的「辯證」思想看成通過客觀的角度去辨別這些對立存在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癥候,部位,病的深淺等等。所以,事物是由對立的兩個方面而組成的,只有善,善便不存在;只有窮,窮便不存在。大概了解中醫「辯證」的思想,那把「辯證」思想前的「中醫」(限制性環境)兩個字去掉後,單單看「辯證」,如何用這種思維去分析問題呢?

實踐出真知,題目一:小明在學校,成績一直很穩定,排名前三,但一次考試結果並不是全班前3名,而是排到了第10名,他很沮喪,逐漸產生了抑鬱情緒:1、他用這次成績排名與他之前成績排名做比較,然後發現成績變差。2、他與成績排在他前面的6名同學成績作比較,所以他認為自己成績變差。那麼,你認為這兩點中哪一點是促使他產生抑鬱情緒的呢?如果想明白這個問題,也許會對理解,通過「辯證思維」看事情和打開你抑鬱的心結有一定的幫助。

其實,上邊這個故事就是通過「辯證」的角度去客觀的分析這件事,如果他只意識到第2點,「通過與超越他的人進行對比,然後用別人的進步(或成就)否定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是不客觀的,如果這種觀念不能轉變的話,會發生什麼?產生心理負擔,形成心理壓力(負擔、壓力哪裡來的?別人成績的優秀並不是導致你產生壓力的決定性因素,相反決定性因素在於你如何對待別人的優秀),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說,我是因為某某事才導致的我抑鬱,然而,導致抑鬱的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你用這件事情去做了一種不客觀的對比,你又通過這種對比進行自我否定,然後沉浸在自責與悲傷中。相反,如果他所意識到的是第1點呢?他可能會尋找學習方法上的漏洞,可能會考慮每天的的學習時間是否需要重新安排,一切的一切,源於對自己的分析,與調整。雖然,壓力產生的因素一定具備內因和外因,「受力方」與「用力方」,但是,這個過程中「受力方」是可以決定是否接受這個力,或者如何化解這個力的。

最後呢,我希望還處在抑鬱狀態下的你讀完這篇文章後,可以找到一種新思路,一種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新方式,並且它們一定要基於客觀的角度,這樣你才能把事情觀察的更全面,所做的決定更正確!但如果你認為「我已經得抑鬱症了,太晚了」,那我很負責任的跟你說「我患病14年,如今好轉,我做每一件事情時,從不會有太晚了這種想法,唯一讓我感到比較晚的是,因為我沒能儘早的讓自己的思想開悟與轉變,以至於我耽誤了親人對我14年的期盼」。

上邊的那段回憶里,我可能一直徘徊在哲學的書籍中,那時我對朋友、同學侃侃而談,告訴他們什麼是哲學,現如今,14年已過,如果你見到我,問「什麼是哲學?」我也許會對你說「哲學,可能什麼也不是」但它確實讓我找到了那個當時讓我苦苦尋找答案的,我未知的問題!


推薦閱讀:

學傷寒論的好處
【十年】初識
別讓你的厭惡先於善良
抑鬱症患者的數量近幾年一直在呈指數級增長~它的背後是什麼?
抑鬱症,真的,沒什麼,好怕的(霧

TAG:哲學 | 抑鬱症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