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裝上資本火箭,商湯會不會成為AI界樂視?

這兩年,AI(人工智慧)這個詞異常火爆。自從阿爾法狗打敗柯傑之後,有關人工智慧的討論就從未停歇。一時間,貼著人工智慧標籤的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個AI公司在風投圈也遇到瘋狂追捧,數億美元的融資並不罕見。人工智慧真的這麼神?

相對於國外AI創業公司的小而美,國內出現了不少AI領域的獨角獸,其中的佼佼者商湯科技,甚至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兩輪累加10.1億美元的融資,難道它的發展有什麼獨特奧秘?

黑奇士對大量資料進行綜合整理,並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結果卻發現:太陽底下哪有新鮮事,不過又是一場資本、野心和慾望綜合的遊戲。

2018年4月,商湯科技SenseTime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淡馬錫、蘇寧跟投。9個月前,商湯拿到了中金、鼎暉、高通等投資的B輪4.1億美元。

說到商湯的B輪融資,裡面有個小聰明的做法:所謂B輪其實是B1和B2組成,B1輪由私募公司鼎暉領投;B2輪由賽領資本領投,萬達、中金等知名公司參投和跟投。

自從2014年2月,凡客拿到G輪的1億美元之後,大家為了避諱「融資輪次太多,把26個字母用光」這種尷尬,都開始在風投的輪次上做文章。以前融個資,開始就是A輪,現在有Pre-A,有天使輪,還有種子輪。

反正凡客要是放到現在的話,估計就算融七八輪,也能在C輪以內。更不用說像樂視賈老師那樣的巔峰級長袖善舞者:公司主體融一輪,拆出個樂視體育融幾輪,拆個樂視影業融幾輪,七大生態,每個生態融三五輪,融來的錢就夠公司活三五十年的。

遙想百度當年,上市前14個月才融了第三輪,融了1500萬美元,2005年上市,才拿12.5%股份換了1.09億美元……對比現今的高額快速融資,不得不感嘆VC們的錢多人傻。

時隔9個月,商湯的薛定諤估值

在成立三年多的時間裡,前兩年的商湯以賣技術為主,「150個博士、亞洲最大人工智慧團隊、湯教授領銜」,是商湯最願意說的亮點。直到2017年7月,商湯對外宣布4.1億美元的巨額融資,一下震驚了風投界、媒體圈、創業圈等等等,大家一下子被鎮懵了:原來人工智慧真的這麼值錢啊。

當然,商湯在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沒有提對應的估值。

不過,我找到了一篇2017年12月,松禾資本發布的一篇新聞稿,題目叫《商湯科技獲松禾資本投資 成立3年估值超過20億美金》。同時,商湯在官網上宣布了高通戰略投資的消息,具體數額是「數千萬美元」。既然松禾資本投資的消息沒被商湯放到官網,我姑且認為他的投資額少於高通,一兩千萬的樣子,晚了5個月投資,投資數額不大,估值是20億美元。

那麼,此前的B輪融資,估值不太可能跟20億美元持平(要麼多給錢估值低,要麼少給錢估值高,二者必居其一)。徐冰在接受創業邦採訪時,也說上輪融資的估值是「超過15億美元」。那麼,就按照15億美元計算,商湯的B輪融資,出讓了大約27%的股份。

早在2017年的12月,財經雜誌就通過自己的渠道,稱商湯獲得阿里的15億人民幣投資(約2.38億美元),對應超過30億美元的估值。2018年4月,商湯照例發布了6億美元的巨額融資消息,不過對應的估值,不同媒體給出的結果不同。第一財經日報、新京報的報道是45億美元,騰訊科技的採訪、以及商湯CEO徐立在接受境外媒體時卻表示,自己的估值是30億美元。

對於這個估值差異,業內人士普遍猜測,在阿里領投的C輪融資中,商湯簽了對賭協議,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做到某個業績指標,就可以估值45億,如果做不到,就是30億。按照30億美元計算,C輪融資商湯出讓了20%的股權。

這麼一算,商湯在B輪和C輪已經賣掉了大約47%的股份!加上A輪出讓的份額,將超過60%。這種割肉融資的瘋狂情況,此前我只在共享單車和網約車的大戰中看到過。樂視的賈老師,都沒這麼瘋狂融資過!

商湯跟幾家投資人簽了對賭協議?

2017年11月,彭博社報道,商湯將從阿里獲得巨額融資,但業界猜測,阿里投資商湯的條件之一,就是簽了對賭協議。

所謂對賭,業外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我提兩個著名的例子:俏江南的張蘭和雷士照明的吳長江。2015年,有媒體報道說,因為與鼎暉對賭失敗,張蘭失去了對俏江南的控制權。

2008年,俏江南獲得等值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融資,投資者是鼎暉。對應的對賭條件是,俏江南需要在2012年底前上市,否則將觸發回購條款,要以投資額兩倍的價格回購鼎暉手裡的股份。

後來的結果都知道了,張蘭對賭失敗,又沒錢回購鼎暉的股份,不得不「凈身出戶」,離開自己創業23年的俏江南。

鼎暉!!

我好像發現了什麼!

2017年3月,商湯科技獲得鼎暉領投、萬達跟投的B1輪融資,1.2億美元。不知道商湯跟鼎暉簽訂的投資合同,觸發回購的價格是多少。(馬化騰曾在朋友圈中感嘆,如果融資太多,被資本綁架的不僅是創業者,更有眾多的小投資人。當時,他這個感嘆是針對ofo的。)

在中國的風險投資界,有一張著名的輪次表。——A輪、B輪、C輪、D輪、BAT輪、美國上市、A股上市、孫宏斌輪、許家印輪……

有風險投資人曾經給黒奇士解釋過這其中的差別:A輪融資看團隊、B輪融資看模型,C輪就開始看真正的商業收入,「夢想、生態、估值」這些樂視賈老師擅長的東西,說服力就不會那麼大。

否則無法解釋,摩拜的投資人接受了美團37億估值(包含10億美元債務)的收購,而沒有接受滴滴和軟銀45億美元的下一輪投資報價。實際上,到了BAT輪,投資人已經不僅是看商業收入,還需要看這個行業對自己的戰略意義。例如,阿里投資了哈羅單車和OFO,這不僅是因為共享單車能賺錢,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每天能產生2000萬次以上的支付行為,是支付寶具有戰略意義的流量入口資源。

黑奇士搜集了近期商湯對外發布的新聞稿,發現「AI平台」已經成為其主要關鍵詞。平台、生態、智能……翻看商湯近期的稿子,我生生看出一個「生態化反」來,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跨過產業化,商湯大躍進至生態化

2016年12月,商湯科技首席研發總監林倞出席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大會,在演講中表示,商湯在四大行業進行了人工智慧的產業化布局:安防-智慧城市、金融行業(主要是互聯網身份認證)、移動(娛樂互聯網)和智慧商業。

2018年4月,騰訊科技在《一文讀懂30億美元估值的商湯科技,這些年做了哪些布局》中表示:「在行業落地方向上,商湯目前專註於安防監控、金融、手機、移動互聯網和深度學習晶元五大領域;在核心技術上,主攻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識別演算法、增強現實、文字識別、自動駕駛識別演算法和醫療影像識別演算法幾項技術」可以看到,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商湯的產業化對外口徑,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安防仍然佔據了主要地位,智慧商業悄悄從產業化列表中消失了。

業內人透露,截至目前,商湯的收入大約在3-4億元之間,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安防演算法授權等領域。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其2016年的收入約為2-3億元。這麼算下來,其年增長在30-40%,並不像其外對宣稱的「每年400%的超高增長」。實際上,在目前商湯重點布局的五大領域中,每個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

以商湯的重點領域安防業務為例(據稱也是商湯營收的主要來源):

早期商湯依靠演算法授權,從海康威視(A股上市,市值3500億)、大華股份(A股上市,市值660億)等行業領頭羊里獲取了不錯的收入,但隨著這些安防大廠相繼成立自己的演算法隊伍(畢竟核心技術不敢單純依賴外部採購),商湯的這種演算法授權模式遇到極大困難。

目前,曠視、依圖、雲從等對手廠商全部都入場安防。與商湯的演算法授權不同,依圖和曠視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服務模式,不止是提供演算法,還自己開發硬體做智能攝像頭,做計算單元,在全國各地招募銷售商務直接和安防巨頭「搶」客戶。

前有先入場的同行,後有自建演算法隊伍的安防巨頭,此前商湯也曾與某安防大廠成立合資公司做硬體,試圖做的更實一點,但項目難產,結果並不理想。商湯多次在媒體上宣稱,自己有400家重量級客戶,僅僅在2017年年底前後,就先後公布了與上海儀電、深圳公安局、上海市政府等「智慧城市」方面的戰略合作。

但對安防行業來講,大額標的都屬於政府採購,都得在招投標網站公布。黑奇士查詢了招投標網站,在全部搜索結果中,僅有4條中標公告。這和商湯宣稱的多個城市深度合作、安防行業領先地位,實在有些差距過大。

那些合作,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生態化反——戰略合作

商湯的戰略合作夥伴,和別家的合作夥伴不同。別家公司的合作夥伴,一般會初步接觸、制定計劃、逐漸合作、產生成果,一個重要級合作夥伴的進展,恨不得能說好幾年。(比如ofo被阿里多輪投資,總有上千篇新聞)。而商湯所謂的戰略一般是露一面,宣布個煞有其事的合作計劃,就被束之高閣,從公布的內容中看不出建設性的合作細節,也沒有後續的成果進展。比如英偉達、Qualcomm,還有上述提到的儀電,深圳公安局以及近期的MIT等等。但具體進行了哪些合作、合作進展如何就沒有下文了。

再比如自動駕駛領域,2017年12月,商湯高調宣稱與本田戰略合作,這被認為是阿里巨資投入的一個重要推高因素。幾乎在同時,商湯宣布接受高通的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

接下來怎麼著呢?商湯沒說。

倒是獲得6億美元之後,高通和本田又被拎出來大說特說,看起來,商湯在用合作夥伴的名氣、地位來套現,尤其是進行資本運作。實際合作如何,並不重要。

旗下投資公司早已撤資卻被用來宣傳

2018年4月,獲得6億融資之後,極客公園對商湯有一篇深度採訪,題目叫做《商湯融資啟示錄:面向新零售的出發與落地》裡面列舉了商湯投資的五家公司,如下圖:

但黑奇士查詢工商資料得知,2017年7月12日,該公司的高管已經進行了變更,徐立(商湯CEO)已經撤出。而且商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已經賣掉了該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只是該公司的小股東。

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僅憑現有的商業成績難以定論,但是人家技術實力在那擺著呢!沒錯,技術實力一直是商湯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對外口徑的高亮詞往往離不開:150個博士(這個數字是慢慢漲上來的,歷經60名、100名、120名等階段);29篇論文中的14篇(實際上那些都是11年-13年的論文,跟14年成立的商湯真心關係不大);多項專利……

說到專利,黑奇士在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平台搜索,全球範圍內商湯科技的專利是185篇,旗下的合資公司是23篇,總計208篇,這對於一家號稱有150個博士的「全球最大深度學習華人研究團隊」來說是不是少了點?商湯的專利數量稀少,與產業化落地緩慢正是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描述。

為夢想窒息 讓AI引領人類進步

回看過去一段時間商湯的公關信息,畫風都是這樣的,不難看出商湯這隻巨型獨角獸正在跑馬圈地,從安防監控、金融、手機、移動互聯網和深度學習晶元到智能汽車、智能晶元、智能教育……似乎沒有商湯不做的,感受一下這個畫風:

當然,此前在採訪中,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曾對媒體表示:「在垂直領域方面,商湯的打法是先找頭部公司,摸索AI技術落地,從項目到產品;然後再垂直打通某個行業生態,做平台化。」——這話似乎很耳熟,看看下面這張圖

只不過,「讓我們為夢想窒息」的樂視已經真的窒息了,融資的步子跨的太大,總會扯到蛋。當時樂視的對外說法,和今天的商湯簡直是一摸一樣,所謂的「生態化反」,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盲目多元化的戰略賭博,樂視現了原形,商湯的未來會有不同嗎?

大敗局:資本助推還是資本反噬?

這兩三年,互聯網圈的泡沫破滅速度越來越快。以火爆的共享單車為例:

2017年6月,摩拜宣布了6億美元的巨額融資(騰訊領投),10個月後,宣布巨虧,被美團收購;

無人貨架,猩便利2017年6月成立,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就完成了累計5億人民幣的融資。成立7個月後,2018年1月底(春節前),猩便利被爆出資金流斷裂,開始全國裁員。

前三個月還是投資人熱捧的明星,後三個月就成了誰都不願意搭理的臭狗屎。

資本是嗜血的,這在互聯網圈表現的尤為明顯。還說回商湯,以現在商湯的資金消耗速度,成立三年就賣掉了一半的股份(按照媒體報道估算,只計算B輪和C輪)。

每年燒掉16%的股份融資,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燒下去,商湯還能燒多久?摩拜賣掉之後,創始人胡煒煒手裡僅剩下8%的股份,去掉投資人優先權之後的金額,據說僅套現1億人民幣(此前估值40億美元)。

按照這個比例,即使將來商湯能賣掉,除了湯教授能收回點錢之外,其餘那「150個博士」,能撈到幾條毛?承諾員工的期權也會成泡泡!

不過話說回來,AI是中國高科技領域裡,真正有希望彎道超車、領先世界的領域(不是外賣、共享單車那種模式創新,是真正的高科技創新,大國重器那種量級的創新),但是在發展之中存在諸多誘惑,短期估值也不是未來。

作為自媒體、作為一個AI行業的旁觀者,我真心希望咱們中國的企業能踏實一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呼一口氣,終於寫完了。

上周有同學對我說,黑哥,你最近的文章退步了。我問為啥,他說,你只敢寫弱者,寫小偷、寫笨賊,大公司你不敢碰了。

好吧,那我就沉下心來,對商湯這個AI獨角獸進行全景式的剖析。

有些領域是我所不熟悉的,例如風投的對賭協議,雖然有業內人給我解釋過,但如果我理解不到位,導致文中結論有所偏差,請相信,那是水平問題,不是態度問題。

五千字長文,奉獻給大家。

若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指出,謝謝。

推薦閱讀:

比特幣重新破萬了,但他們的財富卻已經縮水90%
血流成河!又一龐氏騙局突然崩塌!多少投資者無眠!
深度解剖【勻加速】一個比民族大業 更惡劣 更猖狂的傳銷騙局!
血流成河,又一龐氏騙局突然崩塌,多少投資者無眠!
又倒了一個旁氏騙局——金額600億

TAG:人工智慧 | 融資 | 龐氏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