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蒙特梭利幼兒園有那麼多的「工作」?

又到了周一,早上安安一到跨世紀幼兒園,就熱情地和自己的老師問候,和媽媽告別後,她熟練地脫下了自己的鞋子,換上室內鞋就開始了新一周的幼兒園生活。9點鐘,課程正式開始,安安和其他小朋友像往常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走線圈,從簡單到複雜,安安還有些浮躁的心漸漸平息下來。今天,老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加法板的工作。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蒙特梭利幼兒園會有那麼多的「工作」?

蒙特梭利博士說:「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幼兒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並且是在生命的初始就已經存在。在這偉大的規律中,幼兒個體為了成長,會不斷地顯露出「內在需要」,驅使著幼兒主動地接觸環境,以達到成長的目的。

工作是人的天職,是生命發展的第一個動力,是上帝賦予兒童的本能。人要藉助工作來建構自我,兒童則藉助工作正常化。兒童具有自我學習並通過工作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趨於完善的潛能。如果沒有工作,兒童的人格便不可能得到建構。

蒙特梭利說:「只有兒童會把他最高的激情、全部的人格力量完全地投入到自我建構中去。如果兒童不能把他全部的人格力量投入到自我建構中的話,兒童的成長就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蒙特梭利認為,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就是「工作」。兒童在專心地做完自己所選擇的工作後,表現出極度的愉悅、平靜與寧靜。所有的破壞性行為,不論是破壞物品、侵犯他人、表現敵意,或是消沉、冷漠等都不再出現。

跨世紀蒙氏教育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兒童的自我發展和人格建構。在跨世紀幼兒園,蒙氏班的孩子們在一個充滿愛、營養、快樂和寬鬆的環境中,自由地選擇喜歡的工作,專註地操作。孩子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工作過程中,正是孩子們自我成長、自我建構的過程。這不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滿足,而且也獲得了獨立的能力。

蒙氏教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完整的、系統性的工作材料及教具,但並不是指幼兒只在操作教具時才叫工作。教具只是幼兒工作的一種工具材料而已。凡是以智力為目的的活動都稱為工作,如玩沙、玩水、搭積木、繪畫、參與家務等一系列活動,都是兒童在通過工作建構自己的過程。如頻繁吸吮母乳的新生兒,手舞足蹈的兩三個月大的嬰兒,不斷爬來爬去的爬行兒,想到處走動的學步兒,想自己取水、倒水、穿脫鞋襪的幼兒,這些都是努力爭取工作機會、喜愛工作的孩子自我建構的積極表現。

所以,成人一定要為孩子創造適合的工作機會,讓他們在日常生活的鍛煉中吸收成長所需的「養分」,以此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建構。


推薦閱讀:

(1 條消息)窮人家的孩子只有讀書一條出路么?
一個25歲的人如何學好英語?
第十名現象是否普遍?
工作一年後再出國讀碩士是否有必要?
於建嶸教授:【愚見】你害怕嗎?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