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你的職場複利?

我有一個同事,叫做大頭仔,前兩天他給我看了一個關於如何做好銷售的ppt,他曾經是阿里巴巴一個優秀的sales,但看完ppt後我大吃一驚,在整個課件中我幾乎找不到有任何以往工作的影子,阿里的直銷在業界是非常有名的,心態的激勵,制度的設計,直銷的方法和技巧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實踐,這些他都有經歷和參與其中,但在這個課件中我看到了心理學,nlp,教練技術,成功學等等的影子,唯獨沒有看到阿里的影子,我問大頭仔,你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最近學了很多的東西,在走向講師這條道路上他希望能夠「去阿里化」,不是大家都說選擇一個新的職業和崗位的時候要「從零開始「嗎?我哈哈大笑:你錯了,大錯特錯!如此太浪費你過往那些有價值的經驗和經歷了,要想攀登更高的山峰,已在山坡上了,又何必下山從頭開始呢?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經濟學的名詞,叫做「複利」,複利是指在每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這樣,在每一個計息期,上一個計息期的利息都將成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搞怪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複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如何應用於職場或是人生呢?

?NO.1 時間去哪兒了? ?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運用複利的原則,我們第一步就要來檢視在自己曾經的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時間是放在了哪裡?是銷售產品,是培訓員工,是接觸客戶,還是具體的技術工作?如果那份工作並不是讓你非常的不喜歡的話,那麼在這個領域五年,你就可能成為了專家,十年,你就可以成為大師,我們往往高估自己在一年裡面的成就,而遠遠低估了自己在十年中的成就,沉下心來,在一個行業,一個崗位,一個職責多待一些時間,讓自己的時間價值可以累積和疊加,從而形成複利的滾動。

?NO.2 資源的優勢評估 ?

創業也好,進行下一份工作的選擇也好,首先我們要評估在當下,我們自己所擁有最大的優勢資源是什麼?可能和上一份工作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完全可以是同一批客戶啊。比如說我們在剛做培訓的時候,我們最大的客戶群體就是中國的外貿企業,而這些企業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在之前的公司中,我們銷售電子商務平台給他們,從此了解到他們的需求和培訓的方向。在這種優勢資源之下,我們就會比其它的培訓公司更容易起步,也更容易建立信任感,相對而言市場推廣成本也會低很多。這樣的話,也把之前所曾經投入的時間,人脈,又做了一次二度開發和運用,也是一種「利滾利」的體現。

?NO.3 把一個人活成是一個隊伍 ?

美國一位作家寫了本書叫《雙重職業》,中間提出一個概念叫「斜杠青年」,指的是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群,他們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利用才藝的優勢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並賺得多一份收入。這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不管老闆們喜歡或是不喜歡,都很難避免這樣的情況。有人利用自己在行業的經驗,在行家或是有牛這樣的平台上用知識賺錢,有人利用自己的顏值和藝術天分在直播上賺錢,有人利用自己的文字功底在公眾號上寫文章,賺取的打賞費超過工資,有一位朋友在企業中做著HR的相關工作,但利用自己對於PPT的愛好和深入研究,成為這個領域的網上專家,每個月都可以通過PPT的創新模板售賣賺取多一份收入。他們通常是一個個體,但身兼多職,好象活出了一個隊伍的模樣。

最為驚訝的是,對這些人進行調研後,儘管發現他們並沒有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目前在職的這個固定工作中,但是他們在本崗位的工作表現卻往往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並且因為他們在思維上的開闊及創新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成就價值。

資產增值的關鍵是複利,個人發展也是如此,讓你曾經的經驗,感動和成功,變成你的本金,讓每一次學習成長和新的職位,不斷的擴大充實本金,為下一個台階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推薦閱讀:

先賺錢,再談詩和遠方
面試官最不喜歡聽到的話是什麼?
信貸員如何才能做到年薪超過50萬?
最好的人生:有能力愛自己,有餘力愛別人!
不變的經典,苛求的質感

TAG:職場 | 職場與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