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與「拖延」只在一線之間

很多時候,我會感受到,專註與拖延只在一線之間,它們更像是一塊雙面鏡。當你對著鏡子的一面梳理自己時,鏡子的另一面就會被遺忘,以至於你根本想不去來,這面鏡子其實還有另外一面可以使用。

在大多數長輩眼裡,小孩是最容易三心二意的。他們似乎從來不懂得做事要專註,注意力要集中。但與此同時,在孩子們做自己極其感興趣的事情時,卻顯現出了超強的專註力。這一點總是被長輩們所忽視,原因是:沒有將這股力量用在正途上。對此我深有體會。

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由於鎮子里剛流行來看「網吧」這一新名詞。對於一位剛升到中學的初中生來講,新鮮事物是極具致命的誘惑。即便我並不知情那個叫做「網吧」的地方是做什麼的。也不妨礙我去探個究竟。

有些東西就是這麼奇妙,一旦被發現便會停不下腳步。比如對網吧的這次深入探究使我發現了一件好玩的東西——互聯網。

隨後的幾年當中,「上網」已經與我不可分割。某種程度上,我的部分新生活是以網上開始的。

在那個階段,我似乎有些瘋狂。除了每天上網之外,基本上很少接觸外界的事物,即便去學校上課談論的還是網上的那點事兒。這種輕微漂浮的感覺,不僅僅只有我能夠感受得到。當時平均一個班裡,普遍會存在五六個這個的例子。

當然,這種做法在大人眼裡是不入眼的壞事兒。值得注意的是,我在那段時間裡,感受到時間如流水般飛逝!

與此同時,我的學習成績也如流水般飛流直下三千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上網這件事情上,我算得上是一心一意,專註投入在其中。並且發揮到樂在其中的境界。多年來唯有在這點上,能令我感到一絲由衷的安慰。

成年之後,相應的要履行很多責任,因此免不了要做一些即便再不願意自己還得必須完成的事情。在這方面任何人都免不了承擔某些痛苦。有些人經歷痛苦之後,選擇繼續前行,完成應履行的責任;另一些人選擇逃避,他們管用的方式是:迴避問題。——此後演變為拖延。

之前我總認為拖延只是單純的不想做,不願意做而採取的迴避措施。時間久了,會給人一種逃跑現實的狀態呈現出來。

當然,直到現在我依然這麼認為,只是最近以我對周圍人群的觀察,加之對自身的反思,得出了另外一個結論:

也許「專註」與「拖延」本身就是雙胞胎,或者你可以理解為它們是一副雙面鏡。

大多數人似乎並沒察覺到:當自己為了逃避做某件事情時,本能的會選擇另一件令自己愉快的事情。(至少暫時性自我感覺很愉快)但隨後的發展卻是,自己被這件事情所吸引,並且專註於眼前的這件事情。其結果將是,做起來感覺不愉快的事情被迴避,被拖延;感覺愉快的事情,正專註於眼前。當然,即便這份愉快僅僅只有很短暫的時間,當事人也在所不惜。

遺憾的是,我經常為此而頭痛。原因是常常因此而擾亂我的計劃,即便我再三阻礙,雖然有時會有些成效,可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被坑害。

我常常在與父母吃飯的時候,由於電視機的緣故,會使我晚1個小時結束用餐時間。這是極其苦惱的事情!要知道,每天1個小時閱讀時間的話,以我目前的閱讀速度,基本上8-10天閱讀完一本300頁左右的非虛構類書籍。

無形中我將專註於重要事情上的注意力被電視機所吸引。對本該立刻去做的事情上拖延了時間,卻在絲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如此專註。此時此刻我更像是面對著這幅雙面鏡子梳理自己,卻毫無察覺到鏡子的背後還隱藏著另一面鏡子。

被電視機吸引很奇怪。剛開始你只是無意間瞄上幾眼,還沒有進入到忘乎所以的境界。這個時候及時扣下這面鏡子還是很容易的。一旦你開始認真的觀察鏡子當中的你自己時,似乎周圍的一切都不在你的視覺,觸覺範圍之內。某種程度上,眼下你與電視劇情以融為一體。時間隨著劇情的進展如流水般飛逝。

其實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無意間瞄上幾眼之際,及時阻礙是極其重要的。一旦沒能及時制止,將進入所謂的忘我境界。

與此同時,我們換個角度來看:

在自己刻意迴避和拖延的事情上,如果能夠先瞄上幾眼的話,顯然更容易進入狀態。換言之,在自己不情願的事情上,不妨先動手做一點點,好讓這件事情開始。古人云:萬事開頭難。一旦開了頭,凡事都好辦。

面對某些較為困難的事情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動手做起來再說。不論這件事情有多麼困難,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動手去做就會比不動手強得多。愚翁移山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最後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沒能專註於有價值的事情上,注意力必定會淪落到無意義的事情上。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RVhoX1RuRXFHVFhyWDJhOXhCR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憑什麼侵犯我的隱私?!
神奇的聽覺,倉鴞是如何空間定位的呢?
接納承諾療法是如何幫助你的?
每天學點馬雲方法論之唯物辯證法
得了強迫症怎麼辦?

TAG:拖延現象 | 心理學 | 學習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