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知

本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通述:

能認識到別人優缺的人,是有聰明才智的人,然後,不但能識人,還能識己的人,才是擁有明了通達智慧的人。能戰勝別人,憑藉的是自身的力量,能夠克服自身不足的人,才會變得強大。安於自得者,會心生富有之念。然而,那些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往往是富有志向追求的人。

任何人遠離自身的根基,便無法做到長久不衰,就像修鍊的人一樣,雖然他們身死了,但他們並不會消亡,仍然會存在於天地之間,我們將其稱為「長壽「,原因是他們雖身死,卻守住了自己的神識這一根基。

釋義:

知人:能認識到別人的優點和缺點

明:明了通達。

知足:安於自得,心生滿足。

志:志向,追求

圖引:

本章內容,簡而概括之,智者,知可為,知不可為。

作者列舉了三個例子,知人與自知,勝人與自勝,自足與自求,都是在講,智者,不但應知可為,更應知不可為。那麼,可為與不可為之間,它的界線或區別標準是什麼?是不遠其本。

因此,作者認為,每個人要認知到什麼樣的事可為,什麼樣的事不可為,要知道做事的根基在什麼,這個根基分兩方面,一是自身所求,二是自身所長。只要不遠離根基,方可長久發展。

註:本文轉自 nanshankongtong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怎麼能夠學習道家?
道德經從哲學意義上講是被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哲學意義上有什麼價值?
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去背誦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周易這樣的書嗎?
道是孤獨嗎?
老子主張的無為而治是不存在的對嗎?

TAG:道德經書籍 | 中國傳統文化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