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而美」——家庭農場的生存之道

導 語「家庭農場」就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家庭農場,國內學者還有其他的定義,如:家庭農場是指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農戶家庭為基本組織單位,從事適度規模的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和科學管理的新型經濟組織。今年中央1號文件4次提到「家庭農場」,足見中央對這一農業經濟實體的重視。本文發現,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由於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家庭農場的定義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家庭農場還處於「摸石頭過河」的狀態。農業部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中並未明確家庭農場處於什麼樣的法律地位,就目前部分地區的實踐來說,有地區是按個體工商戶進行註冊,還有地區給了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選項。對於「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說法,個人覺得還是有欠缺的。目前我國家庭農場中大多存在著僱傭他人的狀況,且以國外經驗來說家庭成員滿足不了家庭農場最終發展的需要,最終亦出現職業經理人型式的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發展迅猛家庭農場具體該怎麼規範呢?「小而美」,不貪大求多,讓農戶管理適度規模的農場,從小型農場向「精緻農場」的轉型,成為保證家庭農場品質的關鍵。

在浙江,小而美的家庭農場蓬勃發展。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讓農戶管理「適度規模」的農場。同時,浙江全省提出規範化的經營標準,通過家庭農場管理制度來嚴控標準,它包括標準化生產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品牌創建制度和學習培訓制度。於是,生產過程有了高標準,高品質的農產品不斷推出,農業生產逐步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1.中國式家庭農場呈現三大特徵

受政策利好催動和天然的「親農」特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後,家庭農場發展迅速形成熱潮。記者調研了解到,家庭農場呈現出以「家庭」為主體、專司「農事」、經營一定規模的「場」地等三大特徵,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無人種地的困局有望就此打破。

2.以「場」為基,經營有「度」

家庭農場以「場」為生產基礎,最符合適度規模經營理念,這使其區別於傳統的超小規模農戶和大規模的僱工農場。農業部數據顯示,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達到200.2畝,是全國承包農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7.5畝的近27倍,而其中經營規模在500畝以下的佔96%。可見,家庭農場以達到一定規模的土地資源作為其開展農業生產的基礎,其經營面積或養殖規模能夠確保獲得與當地城鎮居民相當的收入水平。

不過,「場」的規模,又以家庭成員勞動能力為限度,其經營面積或養殖規模與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相匹配。因此,它的未來之路應是適中的和精巧的。以上海松江為例,家庭農場之所以確定100-150畝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勞動收入、經營能力和勞動力轉移程度。

此外,由於我國土地散而細碎,家庭農場的規模多以流轉承包戶土地,以少積多、匯聚而成,其「租地農場」的特性非常突出,農場主期待著更加穩定的土地流轉關係。

3.家庭農場需政策跟進

當下,家庭農場的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和一些基層幹部認為,家庭農場發展應避免走農民專業合作社「先發展、後規範」的路子。建議根據各地實踐探索,高起點抓緊研究出台其明確定義和扶持優惠政策,用以指導全國遵行實踐。同時,放權於地方繼續探索,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的家庭農場系列政策舉措。

同時,中央一號文件鮮明的政策指向為培育家庭農場提供了契機,然而我國的家庭農場畢竟還處於初級階段,在具體操作上卻面臨種種困惑。到底什麼是家庭農場?它與專業大戶有什麼區別?是否必須註冊?城裡人能辦家庭農場嗎?調研發現,中央等待地方探索,地方期待中央加強指導,家庭農場在困惑中前行。

家庭農場困惑中前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後,農業部對家庭農場作出「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定義,提出了家庭農場七條標準,但由於描述較為籠統,各地對家庭農場還沒有一個清晰統一的認識和定義。

首先,對家庭農場的主觀認識分歧大。「對於家庭農場的認定,我們農牧廳內部就產生了很大的爭議。有的廳領導認為工商企業也可以進入,導致標準遲遲出不來,現在真是有勁使不出。」 在一些地方,有的專業大戶、養殖大戶已基本形成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自己卻不知道家庭農場為何物;有的農場不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甚至不以農業經營為主業,卻也被稱為家庭農場。

其次,對是否設定門檻分歧大,導致不同地區寬嚴不一。很多專家認為,家庭農場的准入門檻應該高一點,因為「專業合作社就是先進入後規範的,導致幾年來亂象叢生剎不住,希望家庭農場能從准入階段就規範起來。」

第三,難以說清與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區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扶持,可見家庭農場是有別於專業大戶的。但在實際中,不僅絕大多數農民,甚至連研究「三農」的專家也對二者的不同和關係說不清楚。

1.家庭農場三關難過:錢缺、地少、後繼無人

調研中了解到,家庭農場真正經營起來並不容易。由於中央尚未出台扶持細則,除個別地區大膽探索扶持舉措,多數地方仍持觀望態度。很多家庭農場經營者向記者訴苦,辦了家庭農場還是貸不到款;租金又貴了,擴大面積很困難;設施農用地批不下來,糧食收了沒法存。而辛苦操持的家庭農場也常遇到後繼無人的問題。

2.「泛家庭農場化」顯現

記者調研了解到,由於缺乏清晰的定義,「泛家庭農場化」苗頭顯現。家庭農場發展風光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貓膩。中農辦一位相關負責人不無擔心地說,家庭農場意外地成為了大家的興奮點,好像只有家庭農場才是新型經營主體,這一勢頭需要降溫。

3.怎樣註冊 ?誰來註冊?

登記的經營類別也各有不同,有個體工商戶,也有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工商局個體處負責人說,目前家庭農場可以登記為除上市公司以外的任何企業性質。但對是否一定要註冊,基層和專家各有看法。註冊家庭農場有實際的好處嗎?有人認為農民有了身份對外經營就方便了,有人認為將來向銀行貸款就好貸了。但也有人提出疑問,在尚無法律保障的前提下,登記註冊是否有意義?有人甚至認為搞不好會帶來繁瑣和形式主義的負擔。

4.城裡人能否當家庭農場主?

家庭農場需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者,按照農業部要求,家庭農場經營者必須是農村戶籍。其主體必須堅持是農民,城裡人不應再擠占農民的就業空間。因此,城裡人下鄉從事農業生產,不視為家庭農場,不享受國家扶持政策。

然而一些專家和基層幹部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

以上海為例,2001年後出生的小孩就不再有農村戶口。從國家正在逐步放開城市戶籍限制的趨勢看,今後有可能將不再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還怎麼區分誰是農民?

而事實上,關於家庭農場經營者的主體問題,並非僅是基層的口舌之爭,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城裡人開辦家庭農場的實例,打聽相關政策的更是不少。

「家庭農場」概念新穎,的確近幾年呈現井噴狀態,遍地開花。然而,各經營主體的發展都需要相當長的培育過程,不能上面強調什麼,下面就放棄或忽略其他主體,人為地割裂好不容易培養起的農業生產社會分工體系。

於是,為了解決家庭農場存在的困惑與難題,專家們提出了優秀的管理制度,方便新農民進行家庭農場的管理和學習。

管理制度解答發展困惑 同時為了嚴控標準,浙江省堅持多樣化的家庭農場管理制度。它包括標準化生產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品牌創建制度和學習培訓制度。

1.崗位責任制度

在崗位責任制度上,家庭農場從業人員要有明確的分工,結合自身實際,設置生產主管、銷售主管和財務主管等崗位,明確工作職責。有條件的可以設置各部門經理。同時實行農場主負責制,農場主統攬全場工作,主要是擬定發展目標和計劃,制定管理制度,加強從業人員管理,有序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加強財務審核審批,協調解決農場重大事宜,爭取各項扶持政策,開展工作考核和總結評比。

2.標準化生產制度

在標準化生產制度上,它規定了家庭農場必須具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有穩定的生產基地,有配套的設施設備;規定了家庭農場應結合自身行業特點,科學制定生產操作規範,生產優質、生態和安全的農產品。提出應按照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管理。有條件的要聘請固定的生產技術人員或專家顧問,專門負責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和監測服務,它包括制定一系列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檔案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而浙江對家庭農場的生產檔案制度要求格外嚴格,通過建立「記錄本」和在線監控系統,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做到「管理有人員、生產有台賬、操作有規程、檢測有記錄、去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

3.財務管理制度

在財務管理制度上,家庭農場應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準確核算生產經營收益情況。配備必要的財務人員,辦理財務會計工作。有條件的可以聘請有資質的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代理記賬,實行會計電算化管理。同時,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科目,準確記載資產負債和經營收益情況,開展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

4.品牌和示範創建制度

在品牌和示範創建制度上,家庭農場應加強品牌創建工作,積極爭取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識認證,參與產品展示、推介、交流活動,合理利用網路信息資源進行宣傳。其應根據縣級農經管理部門制度的示範性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要求,也應制定品牌和示範創建計劃,分步組織實施。同時加強示範性點創建申報工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落實好財政獎補等扶持政策。

5.學習培訓制度

在學習培訓制度上,家庭農場從業人員應當積极參加各類業務學習培訓,取得相關培訓合格證。學習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涉農法律法規、生產經營管理知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職業農民專業技能等方面;學習培訓採取集中學習、以會代訓、參觀考察等方式進行。

「小而美」的具體實例1.「二維碼」的新妙用

淅淅瀝瀝的雨聲中,浙江長興縣的藍莓成熟了,「藍莓採摘游」吸引著長三角遊客紛至沓來。細心的遊客發現,每盒藍莓都有一張小小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寫著家庭農場的生產地址、聯繫方式、檢驗證書,拿手機對著證上的二維碼掃一掃,還能看到藍莓何時用藥、何時檢測、何時採摘。「這個辦法好,吃起來多放心!」帶孫女來採摘的上海遊客陸清媛很滿意。

長興縣呂山鄉南楊村「四代同堂」家庭農場的農場主洑月龍說,他的甲魚按標準精心養殖,每隻能比普通甲魚多賣10多元,還有客戶千方百計找到他,成了忠實「粉絲」。

目前長興800多家規模農業主體全部用上了合格證,在全國率先實現合格證規模主體全覆蓋。在浙江,小而美的家庭農場蓬勃發展,生產過程有了高標準,高品質的農產品不斷推出,農業生產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2.「精緻農業」輕鬆轉型

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西方家庭農場農場主余松岳說,他的葡萄種植基地總共就7畝多,「這點地我們夫妻忙得過來;每畝成本1萬左右,承受得起;年收入10多萬元,我們很滿意。顧客最看重品質,我就不斷學習,琢磨怎麼讓葡萄種植更安全、更放心。」 ;海鹽縣百合美農場,是全縣的葡萄種植家庭農場,由早春開始一家家指導過去,全程跟蹤服務。每畝種幾株葡萄,每株葡萄要留幾根枝蔓,每根枝蔓要留幾片葉子,結幾串葡萄,都有嚴格規定,產量精確控制在每畝3000斤左右。高標準讓海鹽葡萄異軍突起,成為長三角一個深受歡迎的品牌。

現在海鹽共有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1項,項目類別覆蓋農、林、牧、漁。到2016年底,浙江省經工商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29172家,比2015年底增加23%,以戶為單位的小型家庭農場,實踐了「精緻農業」。

3.「新農民」,新氣象

紹興市柯橋區宏芳家庭農場農場主趙宏海剛參加了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知識更新培訓班回來,他說,農業政策、行業標準化、質量安全、種植技術,市場需求……辦好家庭農場,要學的東西真多!衢州市衢江區每年都要舉辦20期左右家庭農場培訓班,期期爆滿;海鹽縣每年舉辦的大型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班,長三角各地的葡萄大戶都聞訊趕來參加。通過一輪輪培訓,一大批傳統農民逐步轉變成為懂政策、技術精、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這些都僅是家庭農場學習培訓的冰山一角,大批量的集中學習,輔助以會代訓、參觀考察等方式,通過對農民和示範點的考察,讓家庭農場逐步走向專業化、科學化的道路。

他山之石:海外家庭農場借鑒分析 案例1.日本:小規模經營,立法保障,重視環保型農業可持續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人多地少,耕地面積呈日趨減少之勢。受自然條件限制,日本家庭農場以小規模經營為主,農場面積平均佔地不足2公頃。政府制定《新糧食法》、《食品衛生法》等多部法律,保障家庭農場和農業發展,同時在農業稅收、農業補貼方面制定多種優惠政策。政府視水田農業為發展環保型農業的重要措施,大力研究推廣各類水田新技術、新產品。重視利用農業科技、生物科技,確保水田精耕細作,通過發展高科技農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促進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

案例2.荷蘭:農場加入合作社 孕育農產品企業家

荷蘭國土面積不足4.2萬平方公里,包括農業、畜牧業等在內的所有農業用地大約為2萬平方公里。雖然土地資源有限,荷蘭卻創造了全球農產品出口凈值排名第二的成績,成為農業大國。而荷蘭的家庭農場,作為荷蘭農業體系中的基本單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荷蘭的家庭農場幾乎都在不同領域加入了合作社。荷蘭是一個合作社發達的國家,在許多領域農業合作社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0%以上。統計顯示,目前荷蘭有大約5萬名農產品企業家從事農業生產。荷蘭大多數農民都是世代為農,然而從事農業生產的他們更像是企業家,特別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根據自己農場的實際情況拓展業務、多種經營,更加盤活了荷蘭的家庭農場。

案例3.美國: 大興農場,科學規劃,區域分工

美國有200多萬個農場,多為佔地100公頃以上的大型農場。通過科學規劃,全國分為10個農業生產區域,每個區域主要生產一、二種農產品。位於相關地帶的家庭農場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提高了農業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程度。美國家庭農場的高生產率離不開先進的農業科技,農業教育、研究和技術推廣形成極富特色的「三位一體」,技術轉化順暢,為家庭農場的現代化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案例4.俄羅斯: 頒布專門法,政府無償提供土地並發放補貼

俄羅斯《農民(農場)經濟聯邦法》規定:家庭農場是享有法人權利的獨立的生產經營主體。它可由農民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組成,並在利用終身佔有、繼承土地和資產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政府對經營家庭農場的農民無償提供定額標準以內的土地,5年內免徵土地稅,農用機具折價後分期付款,使用期可達25年,提供無息或年息低於2%的貸款,向家庭農場發放補貼,對家庭農場主和成員進行經營管理和科學技術培訓等。2000年之後,俄羅斯家庭農場在數量上雖然不斷下降,在質量和規模效益上卻得到了提高和發展。目前,俄羅斯已登記的農場總數超30萬個,佔用土地達到3000萬公頃。

編 者 按

1. 蓬勃發展的家庭農場,也吸引著更多有知識、有理想的年輕人回到農村,投身農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談及未來,站在農莊高處,望著滿目蔥綠的田野,年輕人們對辦好家庭農場信心滿滿。

2.通過上述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通過不斷的實踐、調研了解到,由於缺乏清晰的定義,「泛家庭農場化」苗頭顯現。家庭農場發展風光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貓膩。一些精於算計的「政策投機者」紛紛翻牌,掛起家庭農場招牌,企圖套取項目扶持;有的地方政府「一哄而上求政績」,只扶持大戶,忽略對潛在家庭農場的培育。

推薦閱讀:

2017年家庭農場政策匯總:補貼金額、規模標準與申報流程

TAG:家庭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