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三節 末世論

今天我們仍然處於一個利益衝突的時代,彼此因利益的爭奪,而存在強烈的競爭意識,這種競爭意識源於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就國家而言,人們對周圍的其他國家的存在感到不安,存在領地的衝突,財產的紛爭,還有信仰不同的鬥爭,更讓彼此之間的戰爭不斷。每個國家都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擴張軍備,而這大部分並非出於侵略的本性,而是出於自我保存的本能。假想敵是必要的,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也是必要,原因是一個國家的存亡,一個民族的興亡,都需要足夠的軍隊來保護,至少應保證自己的這片土地和人民不受摧殘。就像核武器,對於人們而言誰都不希望真有用到的那一天,但如果別人有而我沒有,別人就比自己多了底牌而讓對手忌憚,所以有些武器並不是需要使用的,而是時刻保持一種攻擊狀態來防守。

中國的清朝末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清朝初期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清末時人口達到四億以上。而這一時期整個世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外國侵略者第一次進入這個帝國時,為它的疆域遼闊和物產豐富感到驚訝,在經歷短暫的貿易後,由於清政府在對外態度上極力排斥,選擇了閉關自守,故而禁止了貿易往來,但私商仍然從事走私貿易,當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時,英國藉此事件侵略中國,而戰爭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隨著戰爭的失敗,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衝擊著中國封建經濟,而這個過程中,侵略者最初只是保持好奇試探態度,這種試探狀態,決定了他們的態度,如果這個國家跟他們一樣強大或相差不多,他們更願意平等的貿易,如果這個國家軟弱,他們就會通過一次次試探,將他當做潛在的食物吞噬掉,這一切都是由價值產生的地位決定的,畢竟如果是實力相同的對手,把其當做食物,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可能是深受重傷或者反而變為食物,這是幾千萬年叢林法則決定的,叢林里大部分動物某些器官都特別靈敏,例如嗅覺、視覺、熱感應等等,這能敏銳能保證他們分辨究竟是食物還是處於危險中,這種試探是通過一次次好奇而又謹慎的嘗試完成的,例如一條狗他發現一個不知道的東西時,他首先是通過嗅覺試探,試探幾次之後才會用嘴咬,直到完全吃進嘴裡,如果這個過程中,那個東西動了一下或者反擊,它會立即驚慌的跑開。經過長期的試探,他們發現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腐化了,根本沒有什麼抵抗力,於是他們張開了大口,將這個國家的財富一點點吞噬,至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以後。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近百年的時間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中國逐漸喪失了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我們社會環境中,同樣存在著與此相似的情況,存在著利益的爭奪,例如財富,地位,權利,榮譽這些東西,當你失去這些東西時,你的社會價值就會喪失,而被社會所歧視和遺棄。別人也會去侵犯你的利益,只有你具有足夠的威懾你和證明你所具有的價值時,別人才不會隨意輕視你和侵犯你的利益,這就是我們在社會中保持自己的尊嚴是如此的重要。就像中世紀的西歐,如果有人對他的騎士榮譽感發出挑釁,他就會與之生死決鬥,為了榮譽哪怕是失去生命也不後悔,因為人們公認忍受這種侮辱,而不進行決鬥的成員是不配擁有騎士精神這一榮譽的,必須被逐出他們的社群,而失去騎士榮譽所忍受的痛苦,可能大於生命所值的痛苦。

有時這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甚至蔓延到了保護整個人類的延續,這種強烈的感覺就是末世論,末世的寓言和審判並未隨著文明的進步而發生任何本質性改變,當我們的文明發展到這樣一種高度的時候,並且這種文明以有足夠的能力保存我們的時候,這種恐懼感反而比任何時候都顯得要強烈,其根源在於我們天性所延續下來的,對於自然力量的未知恐懼感,雖然我們脫離了自然,但它隨著天性中自我保存的兇殘一同保存了下來,其並非出於自我毀滅衝動的支配,而是出於自我保存的衝動,保存整個人類不被一場未知的災難毀滅。自我保存在某些時刻,會因危機感而產生一種毀滅性的報復,這也從側面反應這種自我保存的本能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這一點可以從蜂巢中看到,其嚴密的分工令人驚奇,同時在受到外在的侵犯時,會瘋狂的發動攻擊,用尾針將侵犯者蜇的渾身是傷,而它們也因為尾針所帶出了內臟,不久很快便會死亡,所以很多動物雖然知道蜂蜜很香甜又富有營養,但它在出手之前會下意識的考慮是否值得。而這種意識實際上正是自我保存這種防禦性所需要達到的,讓對方潛意識感到會受傷害,而蛇、蠍,蜘蛛,蟾蜍一類的生物給人的印象就是「巨毒」,隱藏在洞中的蠍子或蜘蛛,使其他生物不敢隨意試探,隨意侵犯可能會被狠狠的蟄中,雖然不會致命但會留下痛苦的回憶,自然界中顏色鮮艷的蘑菇都讓會讓人產生一種有毒的印象,畢竟野外美味的蘑菇湯也不是容易喝,正是這種意識也同時使人對這些東西敬而遠之,而使彼此間保持距離互不侵犯,而這種時時保持進攻的意識,實際上卻是一種防守,它不是為了侵害別人,而是為了不讓別人隨意的傷害自己,也許你不想傷害別人,但如果別人企圖傷害你,那你就要找准機會狠狠地教訓他們,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惹的。我想,這也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所有生物的自然本能,無論是自身的威懾力還是在藉助外力的保護,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否則對方會將你當作食物,沒有這種能力就沒有生存的空間,更無法生存。

嚴酷的自然環境,所有生物都能在威脅到生命的情況下奮起反抗,或者逃跑,而就是這種生死危機下,它能爆發出生命的所有潛能,於此同時為了保存自身,殘忍在這種狀態下很容易暴露出來,並且陷入一種瘋狂中,幾乎用一種毀滅性的報復,去摧毀敵人的一切,使對手變的忌憚起來,以消除這種潛在的危機感。例如一隻蟒蛇和一頭美洲豹兩個強者之間的博斗,這種暴怒感,能讓他們更充滿力量,沒有恐懼,並充分發揮潛能,彷彿失去了理性,最重要的忘記自身劇烈的疼痛感,使其在戰鬥中更占勢,並且這種忘我的毀滅中,能在戰鬥中佔據更多優勢,忘記恐懼感和疼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應暴怒而集中全部的力量去瘋狂攻擊對方,在兩個強者間,勝負僅僅就在於極微小的差距上,因為與疼痛相比,生命顯得更重要。即便自己被殺死也要給予敵人重創,也正是因為這種重創會讓對手產生顧慮,因為一旦受傷,在殘酷自然界很可能應無法在捕捉到事物而死亡,這讓它會在飢餓的情況下,也要經過充分的考慮才會攻擊。雖然大家都在謹慎的生存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但在潛意識中卻因天性而形成了一種毀滅性報復的衝動,如果誰讓他遭受重創甚至是被消滅,他一定會動用所有力量重創對手,哪怕這種手段對它自身也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也在所不惜,蜜蜂的攻擊正是如此,這種意識會讓人本能的亢奮起來,其中夾雜著不安所產生的興奮和躁動感,而這就是自我保存中衝動的表現。

所有生物都在自然法則下謹慎生存著,沒有什麼比保護整個種族生存和繁衍下去更重要的事情了,至少我們還無法確定有多少物種滅絕了,這種本能是極其必要的,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太多強大生物,太多曾經先進的文明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只留下隻言片語……

推薦閱讀:

【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意識是演化出來的用戶錯覺
計算進化史:改變數學的命運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面對失敗
猴戲和賣拐——談哲學和宗教
痛苦與無聊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