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要不要讓梨 | 批判與邏輯訓練

先重溫一下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還懂得禮節,大家非常喜愛他。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孔融爸爸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了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

探討

1、是否同意孔融的分梨方式?

2、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關注孩子提出的理由,是自己利益優先,還是他人利益優先,還是迫於壓力,或者其他因素。但無所謂對錯,無需引導孩子必須怎麼分梨,需要關注的是孩子是否能提出足夠有力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思考孩子腦海里內在邏輯是什麼。

啟示

可從以下角度進行批判和邏輯辯論:

觀點一:這樣分梨不公平

論據:每個人得到的梨大小不一,應該把梨切了分。

觀點二:孔融只是在作秀

論據:孔融故意當著父親和父親朋友等成年人的面做出這種分梨決定,沒有證據證明父親和父親朋友不在場的情況下,孔融還能做出同樣決定。

觀點三:孔融是被迫的

論據:孔融的哥哥如果分不到大梨,回頭可能會欺負他。有可能平時被欺負慣了,迫於哥哥們的壓力,他不得不這樣做。

觀點四:孔融很強勢,剝奪了其他兄弟的機會

論據:為什麼孔融父親單讓孔融來分,不讓其他兄弟來分。孔融擅自就分完了梨,其他兄弟一點分梨的機會都沒有。這並不公平。可能孔融平時生活中就很強勢,在父親眼裡地位佔優。

觀點五:孔融的父親不負責任

論據:孔融只有四歲,只是個幼兒園中班小屁孩,讓沒有是非能力和責任能力的孔融來分梨,這個決定本身就是一件不負責任的事。

關注公眾號【人格工廠】,培養孩子七大人格魅力!

推薦閱讀:

如何培育孩子們的好奇心?
10歲兒子欺凌同學被罰跑步上學 美父稱方法「古老直接」
教育的分類
原來我們和林丹老婆一樣,一直在堅持和突破一件事!
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大的內核——寫自一名不能長期陪伴孩子成長的父親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