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讀書的新經驗

又一年世界讀書日,談一些讀書的新經驗。

1.挑書要慎重,要和擇友一樣慎重

挑書,要挑真的懂的人寫的書。大部分的書,都是抄來抄去,越看越糊塗。怎麼挑書,跟買鞋一樣,多聽口碑,貨比三家,上腳試穿。

2.讀書要小心,要和交友一樣小心

讀書不能越讀越傻,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要能遷移,能對比,會類比。不能隨便就被糊弄了,忽悠了。怎麼防騙?同一問題,多讀幾本,兼聽則明。

3.大量泛讀,少量精讀

泛讀是撿珍珠,多多益善,精讀是穿珍珠,幾根就夠了,但是要結實。珍珠太少,線太多,項鏈變成麻繩。這一點跟交友也很像,盡量廣結善緣,只對少數人袒露心扉。

4.讀得多才能讀得快

想要讀得快,就得讀得多,這是泰勒·科文的秘密。小白拿到一本書,背景不了解,一個一個查百科,你說慢不慢。讀得多的人讀書,就像做只剩一個空的數獨,簡直是作弊,只要看有什麼新觀點,新思想就行了。小白也想讀快怎麼辦?努力多讀了,沒有捷徑。抓住一個領域一通硬讀,自然也會快。

5.讀書不需要休息

有的時候讀完一章,寫完一篇之後,總是告訴自己,該休息一下了。但休息也就是去翻翻手機,胡思亂想。直到一天我猛然醒悟,其實我並不需要休息,只需要適時運動就行。如果熱愛讀書寫作,每天都讀,一讀一天,也一點兒不會覺得累,大腦反而特別興奮。像我們這種為愛工作的人,不需要休息。

6.邊旅行,邊讀書

對於人文閱讀來說,最好的金線就是旅行。咿呀學語的小孩,把「聽的」和「說的」對上號,然後學會了講話。旅行者也是如此,「讀的」和「看的」對上號,然後才真正精神成人。

7.以寫帶讀

知識都是體系化的,碎片化的只能叫談資。木心說他「不事體系」,但是讀者需要有體系才能與他對話,他的「讀者意識」是默認你有體系的。怎麼形成體系?寫。一開始是引用別人,後來可以引用自己,體系成了。

8.捧著讀不如踩著讀

這是最近的一個新體會,高級的講法叫做「祛魅」。捧著讀,仰望著看,很難形成自己的理解,也不敢下判斷;如果能低頭看,踩著讀,就說明真的通了,懂了。

外國的東西,西方的東西,先進的歸先進,糟粕的歸糟粕,不必頂禮膜拜,等我們都走過來,不過爾爾。真英雄,真大師,我們當他作朋友,不作廟裡的神仙。

9.讀書不是最重要的事

萬維鋼說,讀書沒有做事重要。讀書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事,但是讀書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享受。熱愛閱讀的人都熱愛生活,無一例外。如今不僅要讀,還要寫,還要為他人服務,融入大眾的話語體系。但是也不要給讀書加上太多的包袱。還是要享受閱讀單純的快樂。

除了閱讀,哪還能給我們這麼多單純的快樂呢?

weixin.qq.com/r/W0wiO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ixin.qq.com/r/SjpheY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書看了就忘,怎麼辦?|思維篇
三年讀了539本書之後,他說他還能繼續讀
讀書完成這5步,你就敢扔掉書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又見高倍速閱讀法

TAG:閱讀 | 寫作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