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讀」= 有效的閱讀

閱讀過程中的意識過程和合理的動腦方式:

1、不同的字詞,具有不同的權重,權重大的、不熟悉的自然應當分配更多的精力;

2、知識的不變性與表達者的個性:同一門知識,其本質必然是不變的,表現為關鍵詞、名詞、專業術語、名詞之間的基本關係等等要素不變,是讀者應當提煉出來的;但不同的作者寫同一本教材,會帶有作者的個性,這種個性會在書上表現出來,這些個性信息都是信息冗餘(非知識信息),是讀者應當忽略的(一般表現為一次性的信息,也就是說只需看一遍)

3、書上的內容每看一遍,同一段話對於我們大腦而言,知識基本要素(名詞、專業術語、關係等)的熟悉程度都在發生改變。

因此,閱讀過程中應該具有大量的跳讀,做記號只是學習階段中某次閱讀在某種熟悉程度上的標記行為,它當然會引導(改變)我們的注意力在書本上的運動方式,產生跳讀,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在知識基本要素的跳讀的第一、二、三……次之間,每次會有所不同,主要是速度上的不同。

所以,真正有效的閱讀過程,一定是一個從外部信息源到人腦知識的信息精簡過程,一層一層的剝離,去偽(知識)存真;也是一個大腦內部發生的信息關聯過程,也就是從大腦A處信息到大腦B處信息,它們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從外部信息A到大腦內部信息a。

【 關於信息從書本到人腦的形式變化過程,可以稱教材為源信息形式,而大腦最終形成的知識為目標信息形式。這個過程有點像Java從源程序(書),編譯成位元組碼(過程),最後跑在機器(人腦)上的過程,只是我們編譯信息(閱讀)會發生很多次】

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大腦現象:真正有效的閱讀,一定是發生在人腦內部的信息A到信息B之間的關聯。如果是從外部(如書上)信息A到大腦內部信息a,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大腦信息激活過程,是假閱讀,這個過程是相當數量的讀者存在的偽閱讀過程,這個過程不存在思考。

思考的本質過程,是大腦信息A和信息B發生關聯,外部信息x只是起到一個提示的過程,這個外部信息對於思考這種行為而言是非必要的。

我把一個人在一本書上的游移路線稱之為注意力閱讀演算法,不同的人閱讀同一本書具有不同的視覺注意力游移過程,就像不同的人寫同一個字,會產生不同的個人字體一樣,有的人字跡漂亮,有的人字跡醜陋。同樣,不同的人閱讀效率肯定會有差異,我們姑且忽略每個人頭腦內部已有的知識基礎不同以及其他會影響到閱讀質量的差異。

【沙漏模型】

另一種信息過程表述,假設某教材上的知識有效信息量為M,作為讀者你的頭腦已有的該知識相關信息量為N, N<M;

那麼,在你閱讀的過程中,你需要閱讀的內容對M的覆蓋率,會從100%到接近為0,而你頭腦擁有的該知識相關信息量N會越來越大,慢慢接近M;

簡言之,你在某一時刻知道該門知識中的某個知識點,需要外部給出的提示信息量,隨著有效閱讀量的增加,會越來越少。

閱讀方法啟示:閱讀過程中,當你的注意力在某些字句上停留的時候,比如停留在一段話上,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你應該嘗試減少要閱讀的信息量,僅通過有限的提示來回憶它包含的全部內容。如果你能僅僅通過一個名詞術語提示,表達出其全部要點,那你的閱讀就算有效、完整的。

(臨時興起,草稿,見諒)

推薦閱讀:

什麼是瓦爾拉斯定理?
如何掌握費曼的學習方法?
如何制定大數據學習計劃?
數據分析之漫漫征途的開始
精選的10張截圖,要這樣思考與學習!

TAG:閱讀 | 學習 | 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