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形態判斷股票頂底——風險最小化、深度學習拒絕虧損!

  三種判斷股票頂和底的形態——

  【吞沒形態】

  通常股票投資者會用陰包陽或者陽包陰來表述「吞沒形態」。而在實際交易中,要密切留意吞沒形態,配合別的技術指標組合,吞沒形態會給分析和交易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在選擇進場點位、離場點位、止損設置等方面可以做比較好的參考。吞沒形態主要蘊含的是交易當中市場資金和心裡博弈過程,直觀表現了整個市場當時運行狀態。

  何為「吞沒形態」

  吞沒形態,也叫抱線形態,是由兩根K線構成。看漲吞沒發生在下降趨勢中,第二根陽線的實體吃掉第一根陰線的實體;看跌吞沒則發生在上升趨勢中,第二根陰線的實體吃掉第一根陽線的實體。

  對於吞沒形態,還須結合這一形態所處的整體技術面來判斷——有沒有合理的風險收益比和觸發概率的乘積?有沒有壓力支撐位的配合?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種K線形態,環顧四周,注意整體的情勢。

  吞沒形態判別標準

  在吞沒形態之前,市場必須處在清晰可辨的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中,哪怕這個趨勢只是短期的。

  吞沒形態必須由2條蠟燭線組成。其中第二根蠟燭線的實體必須覆蓋第一根蠟燭線的實體(但是不一定需要吞沒前者的上下影線)。若第二根K線的實體完全吃掉第一根線形——包括影線,這樣的吞沒形態,意義較大。

  吞沒形態的第二個實體必須與第一個實體的顏色相反。

  這一標準有例外的情況,條件是:第一條蠟燭線的實體非常小,小得幾乎構成了一根十字線(或者它就是一根十字線)。如此一來,如果在長期的下降趨勢之後,一個小小的白色實體為一個巨大的白色實體所吞沒,那麼也可能構成了底部反轉形態。反之,在上升趨勢中,如果一個小小的黑色實體為一個巨大的黑色實體所吞沒,那麼也可能構成了頂部反轉形態。

  看漲吞沒形態

  在技術形態上看漲吞沒形態要求右面的陽線實體完全蓋住左面的陰線實體,在經過大幅殺跌後無助的投資者於左面的陰線中出局,但右面的陽線實體突然吞噬了左面的陰線實體,因此在第二日拉長陽線後都急於回補手上的頭寸,這樣陽線抄底者、殺跌出局者在短期內就達成了看漲做多的默契,於是趨勢被逆轉,上升趨勢從此展開,底部也就此確認。

  看跌吞沒形態

  經過一段時期的上漲後,市場突然出現了一根中陰線,它將前一日的陽線全部吞沒,給人們以巨大的反差,使人們意識到空方的咄咄攻勢。於是,出於獲利了結的考慮,後市開始進入盤整或潰退時期。

  【箱體突破】

  所謂的箱體就是股價在運行一個階段,由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的連線分別做頂和底,在這個漲跌的周期形成一個長方形,這就是箱體。下圖就是箱體,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震蕩區間。

  一般來說,箱體是整理形態,既可出現在升勢中,也可出現在跌勢中,長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在原始底部比較常出現。突破上下了限後有買入和賣出的訊號,漲跌幅度通常等於箱體本身寬度。在箱體形態的過程中成交量不斷減少。

  箱體突破時的投資機遇

  股價本來運行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打破了之前的「寧靜」,我們需及時判斷是突破原箱體的「頂」還是「底」,一旦突破,那麼股價就會進入一個新的行情,而原箱體的頂部或底部將成為重要的支撐位和壓力位。因此,只要股價上揚並衝到了箱體上軌,就應買進;反之應賣出。

  其一,突破長方形箱體下軌:

  其二,突破長方形上軌:

  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長方形整理形態的時候,可以依靠長方形的上下軌去進行波段性質的操作,但一定要注意設置好止損,以免突破下軌行情一落千丈使自己深深套牢。

  箱體突破時的風險提示

  股票市場當中,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和技巧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系好安全帶才能抓黑馬。以下兩種情況需要進行風險控制。

  由於量能不足或者受市場大勢影響,雖然突破了箱體上邊線,但是無功而返,重新回到箱體之內,此時由於股價尚處於箱體上邊線附近,處於相對高位,追高買入者可以考慮先止損出局,等待接近箱體下邊線時再伺機介入。


推薦閱讀:

不分紅,格力電器市值蒸發360億,只因董明珠生氣?
陸離解盤:黃金避險消退回撤修正,多頭仍有希望。
長線是金
絕味鴨脖的黃色營銷,為何會激怒消費者?
阿里雲布局物聯網 目標5年連接100億台設備

TAG:個股期權 | 財經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