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簽比利·林恩一個公道

作者:奇奇哥

鏈接:如何評價李安的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 奇奇哥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關於李安,其實我感觸不深,特別是他的好萊塢作品。《綠巨人》就不說了,而諸如《卧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這些,雖然都覺得是很好的影片,但始終沒有多麼大的觸動。

這次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評論界一片失望、而國內對新技術的評論也遠多於影片評論的背景,所以我對影片不免抱有極低的期待。

可昨天偶然獲得了一次120幀原版觀影機會,帶著「不要與新技術里程碑擦肩而過」的心態,我來到影院。心裡想著影片本身無所謂,主要來看一看李安導演的電影拍攝新法門。

萬萬沒想到,影片結束的時候,我好像挨了一記化骨綿掌,被一種綿密澎湃的力量死死按在座位上。腦子裡只反覆響徹一句台詞:這就是獅吼功嗎?誰人打的太極拳?

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是李安導演的平生絕學,大概也是對《比利林恩》最恰當的形容。

與電影本身的故事和人物相比,120幀的技術根本算個屁。只要你在家用4k電視看過電影,接受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然後真正難得的是,李安導演沒有把這麼好的一個故事拍成像《阿凡達》那樣空洞的技術試驗片。

以樂景寫哀,或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這是中學就教過的技巧。李安在《比利林恩》大張旗鼓地踐行了這句話。

如果用一句話講這個故事確實很簡單,「戰鬥英雄受表彰的一天」。就算再加上家庭人物關係,球場鬥毆事件,無恥財閥騙人等情節,放在電影的時空里,都實在是一個平淡得不能再無奇的故事。

然而,當電影的時空世界,被李安化解為一個平凡青年的內心世界時,這些平淡的瑣事,這些無奇的對白,這些庸俗的活動,就變成了一枚接一枚的「.50」 子彈,一波接一波的爆破,一場接一場鏖戰。讓這位剛從生死線返回的年輕人一點一點地感受到,這個熟悉的家鄉,這個和平的國度,這個由推崇英雄的成年人們打造的自由世界,並不是英雄主角的神話。

這裡的殺戮,不分善惡美醜,不講正義恐怖

這裡是鈍刀子割肉的名利場

這個冷冷的球場,遠比血與火的戰場更加殘酷。

為了形成這種反差,導演為我們設置了精巧的場景:

奢華的宴會,對比伊拉克兒童投射來的仇恨目光;

光輝的煙火,對比戰場真實的硝煙;

歡迎的拉拉隊,對比記者冷酷質問戰爭的作用;

因為維護姐姐而被迫走向戰場,姐姐卻質疑戰爭目的不就是為了石油;

只花了五分鐘就找到的願意長相廝守的意中人,卻堅定地要他返回戰爭繼續做英雄;

更不用提中場秀前的人人追捧,與中場秀之後的無人問津、甚至棍棒相加,以及那卸磨殺驢般的十萬與五千五百美元的對比……

所有的這些都是隻言片語,都是故事進行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小小細節,卻在3D+4K+120幀的強力堆積下,形成直指人心的衝擊力。特別是從中場秀開始,閃回到林恩因之授勛的真實戰鬥場景,進而到與大財閥簡短卻有力的話語衝突,再到英雄們被黑幫毆打,進而與姐姐訣別,最後超長悍馬閃回成戰鬥車輛,林恩見到了犧牲的班長,再與兄弟們互道情誼。短短的時間裡,導演為我們足足準備了六場高潮戲,一波強烈過一波,壓得人喘不過氣(上一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還是在看《一步之遙》里馬走日輕描淡寫的「四個日」三個字時)。

這哪裡是trailer里的戰爭片?這哪裡是影評說的反戰片?這才是一把鈍刀。李安導演,輕輕地,狠狠地,把所謂的美國精神剖析給你看。那光耀千秋的美國英雄主義,被各種名義地利用和蠶食後,還剩下多少,留給林恩癱瘓在輪椅上的老父親呢?

用繁榮反襯殘酷,用和平描摹戰爭,用對白代替槍林彈雨,用人群媒體放大內心孤獨。這些發生在美國本土的生活場景,絲毫不亞於越戰三部曲里的發生在戰場上的追問反思。反思在光鮮的價值觀背後,有著怎樣的冷暖人心。

面對這些技巧,我深深地為李安導演,也為原著作者折服。我們,僅僅是在電影院里就感受到了如此強烈的衝突。而那些真正的士兵,親身經歷過冰火兩重天的人,他們該承受多麼巨大的壓力呢?

林恩獲得的銀星勳章,是美國軍隊體系內第三高級的榮譽。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共有270名美國軍人獲得該勳章。而八年多的戰爭中,美軍共陣亡4497人,4萬7千多人受傷。退役或回國的美軍士兵,享有林恩般歡迎的也許不少,但遭受著片中非難和失落的人,恐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目前共有3000名死囚,其中10%是退伍軍人。120萬退伍軍人沒有醫保,5萬退伍軍人無家可歸。退伍軍人自殺率比平民高50%,患有精神疾病的2.2萬名軍人失去福利待遇。而就在此次美國大選前不久,加州還發生了要求老兵返還參戰獎金的事件。這個獎金,與片中的為了鼓勵士兵入伍下發的新兵獎金交相輝映,諷刺異常。

影片的最後,借林恩的戰友之口,說出了本片的點題之筆:這裡太危險了,我們還是回戰場吧。戰場上,愛恨情仇,簡單明了;但生活,不是只信仰正義就行了的。

本片在美國本土的評價,遠遠遜於在中國觀眾中的口碑。也許是李安的表現方式充滿東方的含蓄,也許是為新技術所吸引想看戰爭大片的美國觀眾被兩小時的內心戲搞得失望透頂,也許是片中的反諷的事實在美國其實並不多見抑或早就習以為常。這些都不要緊,就好像東方主義可以幻化一個西方喜愛的東方,我們也大可創造一個對等的西方主義。偉大的中國電影觀眾幫李安導演做到了。

原本真的以為本片會流為《阿凡達》,沒想到比《少年派》更進了一步。導演雖然下了大精力在技術上,但沒有讓技術喧賓奪主。反而通過技術突出了人物內心,將簡單的故事打造出豐富的內涵。延續本片的餘溫,李安導演正在積極籌備下一部電影《馬尼拉之戰》,講述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喬·弗雷澤與阿里之間的傳奇大戰,也是運用同樣「3D+4K+120幀」技術。相信經過《比利林恩》的實驗,這部新作會更加突出視效,令人充滿期待。

最後,如果你問我,為啥你看的時候覺得好頭暈,抱歉,技術方面的事我也不明了。而哥坐在最後一排,根本看不出啥特效,只能沉浸在影片中。所以,喜歡李安並打算觀賞《比利林恩》的朋友,盡量選10排以後的座位。你不會失望的。


推薦閱讀:

《初戀這件小事》評價如何?
有關《銀翼殺手2049》的幕後製作是怎麼樣的?
張柏芝為什麼退齣電影《3D封神榜》?
我的團長我的團經典台詞?
大逃殺導演北野武都獲過什麼獎?

TAG: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電影 | 電影 | 李安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