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不是引發疼痛的元兇,因為剔除了還是痛,還是會長

今天寫一點關於疼痛的事。

母親的膝關節自在一次關節絞索後,總是多走一些就會隱隱作痛。因此,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她首先做的就是找能治療膝關節痛的醫生。這次回家也是想著好好給她處理一下膝關節問題。回到家,聽她描述說:到醫院看骨科醫生,拍了片,也沒上手檢查,就說是骨質增生,開了葯,說要多休息,就讓回了。聽完後很感慨:現如今看醫生,如果沒熟人或是對身體了解不多,是很容易被簡單唬弄的,能視患者如親人的真的不多。

上手檢查後,發現髕骨活動嚴重受限,在旋轉脛骨時,膝關節發出了平時的痛感,順帶看了一下X片,發現也確實有骨質增生現象,但都過六旬的人了,有點骨刺是很正常的嘛。最終判斷是股脛關節對合異常及髕骨關節壓力增大,導致活動後引發的疼痛。因為關節對合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總是多走一些就開始隱痛,不動又不痛。

根據這一思路,隨即對其髕骨關節進行鬆動,運用傷科調脛骨的手法調整了脛骨位置,母親再次下地走動就感覺輕鬆了很多。接著又針刺了膝關節痹證的數個穴位,最後,艾灸犢鼻、梁丘、血海、足三里。結束後,母親高興地笑了。

晚上躺在床上想,今天母親是高興兒子回家呢還是感覺自己一直苦惱的膝蓋痛終於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了?也許兩者都有吧,還有什麼比她開心更重要呢。這次在家中停留了6天,為母親治療了5次,每次都基本按這一思路進行。離開時,母親說膝關節已經不痛了!離開時雖然不舍,但還是高興的,因為自己所學終於能幫助到自己的親人。

工作中,遇到有骨刺的問題還是蠻多的。一次,大學時的同學問到:我有一個病人,腳後跟長了個骨刺,X光照出來挺大一個,腳踩地就會痛,請問這要怎麼處理?

我說:痛和骨刺無關,骨刺是因為跟腱張力太大,以致於骨質增生,長出骨刺,以減輕肌腱的張力,也就是肌肉肌腱不需要被拉那麼長,其實是人體偉大的代償能力的表現罷了。就當作一般所謂的足底筋膜炎治療,處理異常的張力系統就好,不必理會骨刺!

一般,跟骨的骨刺,大多發生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跟腱附著處,另一個是腳底,屈指短肌的附著處。不管哪個位置,理由都相同,是因肌腱附著處壓力增加,為適應這一改變而長出了骨刺。

不只是跟骨如此,所有的骨刺都是為了適應壓力而來的一種形變。也就是結構有了某種程度的改變,於是骨頭上各區所受的壓力不同,成骨細胞比噬骨細胞更活躍,使得骨質開始積累,直到各區壓力比較平均為止。

最明顯的變化在脊柱上。自從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大齡老人,脊柱旁密集的骨刺,而通常幾次針灸或推拿就能夠消除疼痛後,我就再也不相信疼痛和骨刺之間的必然關聯。

慢慢地才明白,骨刺只是系統張力持久改變所形成的果,而非致痛的因。所謂的系統張力變化,也就是身體上一處骨錯縫或筋出槽沒有管,繼而引發的一系列代償改變。骨刺反而是這種情況下的一種補救辦法。常可以看到許多老頭老太太,脊柱彎曲變形的厲害,而脊柱尚能支撐,就是因為每個椎體都變形讓結構形成一個較圓順的弧而受力平均,並長出許多大型骨刺支撐著歪斜的結構。

但話說回來,骨刺某種程度還是和病情相關的,因為骨刺愈大,表示結構變形的愈厲害,時間拖得愈久,所以通常也比較不好治療。

許多坐骨神經痛或頸椎神經根受壓迫的病人,拍片的結果通常會顯示骨質增生(骨刺),於是許多人就把疼痛和骨刺直接關聯起來。其實,疼痛與骨刺無關,一個最簡單的事實便是,骨刺要長那麼大,必須是經年累月的改變而來,但嚴重的疼痛常是近期內突發的,且治療後疼痛消失了,骨刺並沒有隨之消失。類似的問題,做針刀的醫生通常會用針刀來將距骨刺較近的張力給瀉掉或直接鏟骨刺,但我通常的處理方法就是調結構結,理順筋膜,便可消除癥狀。

有人會問,那骨刺會消失嗎?當然所有西醫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我認為,只要結構無異常的受力,骨刺是會逐漸變小,最終吸收的,這應該也是可以理解,骨刺是因壓力而長出,當然也會因壓力改變而再度改變

所有的骨刺和骨刺部位相應的疼痛如腕、肘、膝、踝、跟,都該以上述的想法去理解處理結構的病因,而不是去想辦法對付骨刺,因為,即使通過外科手術將骨刺去除,但結構的異常受力並沒有改變,最後剔除的骨刺仍會再次長出

今天就寫到這裡。望大家都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從傷病中恢復並讓自己變得更強
健身運動中常見的損傷及其預防方法
如何改善跟腱炎
教你看懂自己骨盆問題的X光片分析
是什麼引起了下腰痛?(二)

TAG:醫療 | 保健 | 運動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