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城堡:未來簡史

這本書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出生,是一位年輕的以色列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他的上一本書《人類簡史》可算得上是「國際暢銷書」,被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還得到過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的書單推薦。

本書核心觀點

1,學歷史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擺脫歷史的枷鎖,讓我們更自由。

2,人比動物強在人能通過某種假想出來的意義,把眾多的人給高效地組織起來。

3,推動社會變革的不是我們對真實現實的認識,而是我們頭腦中虛構的現實。

4,人文主義就是現代世界的宗教,自由主義是體驗最好的一種人文主義。

5,現代科學證明,自由意志和自我,其實只是人類的幻覺。

6,計算機演算法比人更了解自己,演算法會拿走絕大部分人的意義感和體驗。

7,數據主義會成為未來的新宗教。

點擊圖片可以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或者轉發到朋友圈 第一個觀點:學歷史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擺脫歷史的枷鎖,讓我們更自由。

1,今天的現實,只不過是偶然事件的歷史枷鎖而已。

比如說,歐美中產階級花很多時間去維護家門前的草坪。但草坪只是個歷史的產物,工業革命之前,草坪是個非常好的身份信號,因為種草坪既貴又沒用,一看就是貴族家的東西。所以當時人們崇拜草坪。後來人還崇拜草坪,就只是歷史習慣而已。

2,我們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擺脫歷史的枷鎖。歷史學家的作用不是在緊要關頭告訴我們下一步的歷史一定會往哪個方向走,反而恰恰是告訴我們你可以想像多種不同的可能性,讓歷史往一個不一樣的方向走。 所以欲知未來如何,我們得先了解歷史。

3,欲知未來,必須先了解歷史。歷史上一直困擾人類的三大問題是饑荒、瘟疫和戰爭,現在因為科技、經濟和政治進步,這三個問題我們都控制住了。但我們智人永不滿足,現在正要干三件大事。追求獲得永生、追求幸福、直接成神。

第二個觀點,人比動物強在人能通過某種假想出來的意義,把眾多的人給高效地組織起來。

1,「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嗎?——採集狩獵時代並不認為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農業社會的人認為神是第一個可寶貴的,人是第二個可寶貴的; 進化論一出現,神的說法也被顛覆了,人就需要一個更新的理論,來說明為什麼人就比其他動物高級。

2,讓人寶貴,強於別的動物的是「意識」嗎?但生物學家解釋不了意識,人根本不需要意識,而且動物也有意識。所以「人有意識」,也不能被當成「人是最可寶貴的」的理論依據。

3,人類厲害的,能讓人群實現大規模的靈活合作的,不是意識,也不是個人想像出來的主觀現實,而是所謂「互聯主觀(Intersubjectivity)」 。上帝、國家、金錢、公司、價值觀,這些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互聯主觀。

第三個觀點,推動社會變革的不是我們對真實現實的認識,而是我們頭腦中虛構的現實,也就是宗教的力量。

1,「宗教」的定義。滿足下面這三個特點的,就是宗教:它有一套號稱不是人發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變的道德法規,要求人們必須遵守;它給人們一個許諾:只要你遵從這套法規,就會有什麼什麼好處;它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設想的社會秩序。

2,馬丁·路德和佛陀自己修行沒問題,可是等到他們有了追隨者,需要聯合更多的人一起做事的話,就必須得寫下一點什麼東西,比如說戒律和規章制度,以及自己對這個事業的理解 — 因為人總是喜歡確定性的答案。可是這樣一來,他們寫下的東西就是新的宗教規則,他們實際上就是創立了新的宗教。

3,宗教給人提供的道德指引,通常分三步。第一步道德判斷,第二步事實陳述,第三步道德指引。

第四個觀點,人文主義就是現代世界的宗教,自由主義是體驗最好的一種人文主義。

1,以前科學一直在幫助宗教擴大力量,但是從此刻開始,科學開始要敲打宗教了。當前最大的宗教不是別的,正是人文主義。

2,人文主義的最大分支:西方國家的主流思想——自由主義。人文主義,倡導我們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過去宗教里神的位置,用人的體驗,給外部世界製造意義。就是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人文主義公式:知識=體驗 X 敏感度。

3,人文主義的三個派別: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進化人文主義。自由主義認為不管是誰,每個人的內心體驗都是重要的,都會讓世界變得更豐富多彩,所以你應該賦予所有人自由表達的權利。社會主義的人文主義者,認為自由主義者太過強調個人的感情,尤其是太過強調了每個人自己的感情。 進化人文主義者,則認為「所有人的情感都重要」根本就不對,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強,我們應該讓那些優秀的脫穎而出。

第五個觀點,現代科學證明,自由意志和自我,其實是人類的幻覺。

1,自由主義重視每個人的體驗,這是基於三個假設:

第一,我有一個不可分割的「自我」。

第二,這個真實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說我有自由意志。

第三,沒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只有我才知道我想要什麼,不能讓別人替我做決定,不管他是誰。

2,科學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證據,這三個假設都是錯的。

第一個假設:我有一個不可分割的自我。

答案是錯的。

左右腦實驗,證明人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

「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也證明人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

[體驗自我]評估一段經歷的時候,對這段經歷的長短沒有感覺,只在乎這段經歷中感受最強烈的部分,和結尾的部分。這叫做「峰值— 結尾規則」。

[敘事自我]一直都在講故事,讓我們感覺自己生活得有意義。

第二個假設:我有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科學家說的自由意志,是人能不能*選擇*自己的慾望。

答案是不能。老鼠實驗證明,人的慾望並不受意識控制,意識是受慾望控制。

第三個假設:沒人比我更了解自己。

答案是錯的。

計算機演算法就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我,我們大家,都應該讓演算法替我們做決定。

3,自由主義的三個假設全被顛覆,自由主義真沒意義了。

第六個觀點,計算機演算法比人更了解自己,演算法會拿走絕大部分人的意義感和體驗。

1,世界有三個趨勢,對應著人的三種不同的命運:

第一種,人工智慧如此強大,人作為一個工作者的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都沒有了,那麼政治經濟系統就會認為人沒有價值。

第二種,也許人類整體還是有價值的,但是每個人作為個體,是沒有價值的。

第三種,也許有些個體還是有價值的,但他們是經過了生物學升級改造的「超人」。

2,二十一世紀,全體人類將會被技術進步的趨勢給劃分為三種人:無用的人、沒有自主的人,和神人。

「無用的人」——工業革命帶來了無產階級,現在人工智慧革命也會帶來一個新階層:一個對經濟和軍事來說都沒有用的階層。

「沒有自主的人」——作為一個整體,也許有價值。但是他們作為個體可能還是沒有價值,因為他們也許會放棄決策權。

3, 「神人」——也許還真有一種人就不受演算法控制,而是控制演算法。他們是利用生物技術主動升級了的人。

第七個觀點,赫拉利做出了他的終極判斷,他認為,數據主義就是未來的宗教。

1,神人有副作用:人的體驗能升級,但是也能降級。市場和經濟系統要求他們做出這些升級的同時,也會要求他們把另外一些認知能力給降級。技術人文主義者這條路走到最後將會無所適從。他們會再次面臨*意義*危機。

2,從數學角度,我們可以把一個人、一個動物、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國家,都想像成一個數據處理系統。如果你把每個人都想像成一個處理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整個人類歷史,就是給這個系統增加效率的歷史。

3,科學實驗的判斷,再加上這三個實踐的趨勢,自由主義大勢已去。二十一世紀正在醞釀新的宗教。一個叫「技術人文主義」,一個叫「數據教」。「萬物之網」就是新的宗教。

知識城堡:zhishicb


推薦閱讀:

如何一年讀300本書
給你一本書 你當如何?
《如何閱讀一本書》:不讀書,多說無益
張一鳴:世界上的書,兩類最值得讀
春日慵懶不讀書

TAG:讀書方法 | 學習 | 在線學習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