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溯溪尋正山之二 丨 桐木村掛墩項大哥的茶江湖

「我今天如果沒有經過的話,你們是不是會把這一片茶都采掉呢?」

在去往茶山的小路上,項大哥正好遇到兩位採茶卻搞錯地方的大姐,顯得有些生氣。

掛墩的茶園,鳥語花香

「去年我這一片也不知道被誰採光了,這一天你采多少知道嗎?我損失至少也得七八百吧。」項大哥來回跟兩位鉛山過來的採茶工強調著。

「實在不好意思,是我們自己搞忘記了,不關我們老闆(打工的茶農家代稱)的事啊。去年肯定不是我們採的啦。」兩位五十多歲的大姐,上下一身深綠色的雨衣,操著不太準的普通話連忙道歉著,有點不好意思。「你看我們把這個茶葉還給你吧,不好意思,我們給你道個歉啊。」

掛墩茶園

與江西鉛山過來的採茶工人一起合影

她們是隔壁江西鉛山過來的採茶工,每年的春天,她們便會來桐木村找份採茶的工作,有的採茶工人已經連續十多年過來採茶,所以哪家茶農的茶山在哪個位置,哪片地方先發芽,哪條小溝或者小樹是分界,都是很清楚了。

毛竹在茶園裡發芽抽筍

桐木村茶和毛竹,永遠是唱不完戲的主角

4月24日,掛墩,桐木村海拔最高的生產小組。

正是每年採摘最珍貴金駿眉芽葉的時間。

右拐進入掛墩路口前

小夥伴被七里橋的風光所吸引

隨行的畫家穀苗說,去年她來武夷山,有導遊跟她說桐木村掛墩的路根本上不去的,他們還曾翻過車呢。大伙兒笑著說那你肯定是被忽悠了,來桐木村一天多,雖然山路曲折,但都是水泥路面,而且基本可以兩輛車同時錯車。

可當我們從七里橋小組往右拐入「掛墩,4公里「的路牌時,我想大伙兒們開始明白了那個導遊並沒有忽悠。這條小路,正好容下一輛小型轎車,左邊是激流湍急亂石聳立的小溪,右邊是高山森林,根本來不得半點走神,因為坡度較高,我只能昂起脖子才能看到前方的路面,一路小雨,小車在這個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往上爬。

通往掛墩

長達4公里驚險曲折山路的入口

「進村子,左邊第一棟樓就是我家,很好找的。」項大哥在電話里交代著我們。

車子到村口,一群鴨子擋住了去路,項大哥已經在遠方村口路邊朝我們揮手。

一群鴨子擋住了進村的路

」今天上午我就做了點金駿眉,在發酵呢。」項大哥到家便把我們帶進他新建的加工廠。說是加工廠,其實就是一棟四層的樓房,項大哥把一、二樓改裝成加工茶葉的工廠,然後在一樓的中間,裝修了一間專門接待客人的茶室。

正在發酵的金駿眉

「我們掛墩小組基本就我和我大哥茶葉做得多一點吧,其他還有兩三家做茶,村民們大多賣茶青給我們。」項大哥一邊帶我們去他的茶山參觀,一邊給我們介紹。「我自己茶園的加上村子裡收購的,大概占我們小組一半的茶葉產量吧。」

走在掛墩後山茶園的小路上,山霧瀰漫,空氣清新,小溪潺潺。

森林中的掛墩茶園

從茶園回來,已過正午。項大哥的家人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一桌飯菜。

「中午是要喝一杯的,」項大哥一邊說一邊給大家用飯碗分酒,「我們這是正宗的農家菜了,除了新鮮肉是開車進來的小販那兒買的,其他都是我們自己種的。來,嘗嘗這個,我老媽自己做的香腸,」項大哥熱情地招呼著我們。

滿滿一桌子的菜

項大哥戲稱的正山炒蛋

項大哥母親做的手工香腸

「喂,唐哥進來吃飯啊,」項大哥站起來,向走過家門口的一位大哥招呼道。

「這是給我修茶廠的人,從四川過來的。」

「哦,這麼多客人喲。」唐哥進來笑笑地跟大家打招呼,項大哥忙著搬椅子倒酒。

「去哪兒忙啊?」項大哥問道,「沒得事兒,上去打打牌兒,剛剛從皮坑過來(進保護區的那個生產小組)。」唐哥一邊聊著一邊敬酒。

「我在這裡快20年了哦,幫幫他們修修茶廠啥的啊,現在已經安家了咯。」唐哥吃一口菜,把筷子放在桌沿上,然後與我們每個夥伴一個個敬起酒來。

「我剛剛那個發酵的金駿眉差不多了,來。我們幾個把它烘乾,等會兒就可以一起品品。」吃完飯,項大哥說帶我們一起去做金駿眉。

項大哥把發酵好的金駿眉攤開在篩子上

放進烘乾爐烘乾

「其實茶葉哪有什麼正山,外山,我覺得只要生態好,海拔好,加工得法,好喝就是好茶。」項大哥一邊給我們試泡剛剛做好的小種紅茶,一邊說著他的「理念」。「這個口感怎樣?是不是不錯呢,如果我告訴你是後面江西山上收過來的茶青,你信嗎?」

項大哥給我們品嘗剛烘乾好的金駿眉

「你們不要急著回,昨晚有朋友來三姑(武夷山市區附近),我不到一個小時就飆到了。」項大哥一邊泡茶一邊勸慰我們多坐一會兒再回星村。

項大哥家門口,工人正在劈開松木

用於製作煙熏正山小種的柴火

桐木村講究一定是用這麼粗大的松樹

才能夠做出正宗的「桂圓味」小種紅茶

項大哥去年新建的煙熏房

用於製作傳統的煙熏正山小種

走的時候,山裡生了大霧,項大哥一直留著我們,說現在下去也不好走。看看時間,我們回望,但還是要走向下一站。

。。。。。

歸來後幾天,看到項大哥的朋友圈更新「母親已乘仙鶴歸去」。感嘆世事無常,那天坐著一起吃飯,熱情招呼我們的老奶奶如今已天各一方。我想項大哥的心裡好苦。

不管怎樣,日落天明,桐木村的人們還是照常地起身,出發,耕作,收穫。就像往常。

接下一篇,將記錄廟灣彭老闆的茶故事。

民間找茶人 丨 葉小菜

原IT職業經理人

夢想回歸鄉土

2011年下地種茶

後創辦【一或】

想聊聊,加微信

微信:Joshye-CN

推薦閱讀:

溯溪尋正山之三 丨 桐木村廟灣彭叔的好茶
溯溪尋正山之一 丨 桐木深山裡的手藝達人胡叔

TAG: | 正山小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