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如何真正有效的快速閱讀

閱讀,依舊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深度提升自己的認知,深刻解讀這個社會的現象,看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但是閱讀本身,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並不是每本書、每種知識都適合一字不漏地去讀。有的書適合細細品讀,有的書可以進行快速閱讀。

很多機構都會開設各種「速讀」、「競讀」課程,以提升大家的閱讀速度。但事實上,這些課程並沒有提升我們的閱讀層次,意義真的不大。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閱讀節奏,我們要學會在閱讀某本書時知道該用什麼樣的速度,讀出不同的速度感。如果只是速度越來越快,並沒有收穫到什麼,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如何真正有效的進行快速閱讀並迅速判斷出這本書值不值得接下來細心閱讀,或者一段時間後再拿出來進行品讀,是我們一定要弄清楚的事。

一、為了什麼而讀

現在是信息大爆炸時代、碎片化時代,太多的知識、太多的資訊涌我們湧來,而我們很難拿出來一大塊時間來進行閱讀學習。

此時,閱讀效果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時間真的太貴,要做的事又太多,真不能浪費。

那麼問題來了,你究竟是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還是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我們在閱讀之前一定要想清楚這個問題。

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就是說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時,你對作者所說的觀點都能完全明白,一下子就能領會。這樣的讀物可以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加我們的理解力。

因為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的理解力就已經與他們相當了,這本書或者這本文章只是將你之前所了解的東西傳達出來而已。不然的話,我們一路讀下來,早就應該被困住、被嚇住了,

為增進理解而閱讀,是指會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並非記住更多的資訊。從粗淺的了解到深入的體會,憑著自己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

這是一種腦力活動,是一種更高極的閱讀技巧,這個作者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雙方水準不齊之下的溝通才能學習到更多的東西,理解更多的事情。

弄清楚這兩點間的區別與關鍵,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針對某一本書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快速閱讀了。

二、系統的粗讀或略讀

我們進行快速閱讀,目標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就幫我們達到這一目標。

也許當你瀏覽過後,可能覺得這本書價值不過如此,但至少你知道了作者的重要主張是什麼,你花在略讀上面的時間絕對不會浪費。

略讀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如何去做呢?

1、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特別要注意副標題,或者是其它的相關說明與宗旨,有時候,作者寫作的特殊角度也會呈現出來。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結構做一個概括性理解。

這就像出去旅行先看一下地圖一樣。這些目錄是作者花了很多時間來創作的,當你花一定的時間的去研究,對這本書也就同時建立了結構化思維,進行全局思考。

大腦會自動地梳理邏輯、自動歸類,讓知識點建立鏈接,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3、如果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能夠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

4、如果有書衣,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這些宣傳文案都是作者親自寫的,會儘力將書中的主旨正確地摘要出來,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忽視,我們要好好看看。

5、從目錄中開始挑選幾個看來與主題相關的篇章來讀。如果這些篇章的開關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閱讀這些說明。

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東翻翻西翻翻,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這樣把全書翻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

通過以上6個步驟, 我們就會很系統地略讀過一本書了,對這本書已經有了足夠多的信息,你就可以判斷出這本書是否值得繼續挖掘、是否值得繼續投入時間細讀。並且,你還可以將這本書更好的歸類,以便於將來有需要時作參考。

三、粗淺的閱讀

快速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叫粗淺的閱讀。說到粗淺,大家可能會想到很到的負面,但是在這裡卻並不是。

我們在閱讀時是不是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看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就去上網百度或者查其它相關資料。

畢竟,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就一直被教導要這樣做。但事實上,這樣做的話只會對我們的閱讀產生妨礙,而非幫助。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直接略過,繼續讀下去。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被一些不懂的章節、註解、評論或參考資料阻撓泄氣。如果你被某個地方給綁住了,與它糾纏,你就會很難出來。

我們不能陷入這樣的泥潭。其實,當你把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後,就算只有50%的了解,當你再重讀第一次略過的部分時,也能增進理解。

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較高的書了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了解要好得多。如果我們一碰上困難的地方就停住,最後就可能真的一無所知了。

比如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如果你要了解每一頁的意義後才肯往下讀,那麼你肯定讀不了多少。

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細微的重點時,就會錯過斯密說得那麼清楚的一些大原則:關於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潤與利息種種因素,市場在定價中的角色,壟斷專賣的害處,自由貿易的理由等等。

結語

快速閱讀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層次。以上兩種方式都能真正有效地幫助我們進行快速閱讀,而並非簡單意義的速度快而已。

閱讀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掌握好方法,真正的讀進去,才能真正作用於我們自身。不然,看起來讀得很快、很多,但對我們卻沒有什麼大用處,何必呢?

既浪費了時間,也容易讓我們產生讀書無用論的抱怨,簡直就是浪費青春。

時間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讓我們好好學習、好好閱讀!始終記得快速閱讀的目標:迅速判斷出這本書是否值得我們繼續投入時間細讀挖掘!


推薦閱讀:

我所理解的閱讀
讀書筆記——解決「知識焦慮」的一劑良藥
堅持寫了一年書評,我的文章賣錢了
578.讀書34~《聖誕頌歌》

TAG:閱讀 | 讀書方法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