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乾貨】!Joe 工作四年學到了啥???其三

全文4154字,閱讀時間5分鐘,起始於 2018/04/09 13:00,終止於 2018/04/09 17:00

我做管理者的時候,對於部下的態度格外重視。比如在泉州時候有一個女孩子每次都面帶甜美微笑和我打招呼眉眼彎彎非常可愛,比如在廣州時候有一個男孩子每次看到我都退後一步和我點頭示意還會積極主動給我開門。

雖然這種形式有拍馬屁嫌疑我也不提倡,但是人性的弱點讓我在現場的時候非常受用,每次有好的事情優先想要的是那個傢伙。領導的心思說起來複雜其實也單純,他們也是人,人性的弱點也無法立刻改善。

之前有同事問我會不會看臉招人,對於這個問題作為部下的你心理沒有逼數嗎?以我而言,面試實習生時候,顏值低了面試問題根本問不出口更不好意思四目相對眼神交流了,因此能做我部下的顏值都很高……

另一個角度而言,哪個公司的經理和老闆顏值很低了?傑克馬不算數,他很有才。任何一個經理人隨便打理一下都可撐住場面,不管什麼顏值至少客戶看到你也願意眼神交流而不是轉臉就吐呀,因此我之前的上級顏值也很高……

閑話休提。先前碼了9000字左右《【乾貨】!Joe 工作四年學到了啥???其二》闡述了怎麼做事。這篇文章闡述管理是做事,領導是做人。只是個人總結,歡迎大家討論。

具體可搜索知乎問題:領導


1,最重要的是人心——尊重!

每一次調動和接店,於我而言,最困難的不是搬家找房子,不是和上級溝通和物業洽談,不是設定公司目標製作培訓計劃,而是要想法設法融入這個新的團隊,了解團隊裡面的每一個人。長征時期擁有統一目標和綱領的黨組織內部尚且人心不古,可見人心之複雜,得人心何其艱難。

對於國家而言,人民才是當家作主的主角,對於企業而言,員工亦是如此。但是世界上也沒有這麼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於寂寞甘於平庸,請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很多管理者喜歡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心理學家說,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就像每一個人童年的時候都被父母打壓打擊嚴厲呵斥過,即便是基於愛的立場,但是說出「你學習又差還不聽話,我真後悔生你,你為什麼不去死!」的時候,我是真真切切的傷心,甚至會琢磨要怎麼自殺才能報復父母。

教育和指導,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這世上,溫和的人有另一種更乾淨更知性的成功,只是憑藉才華和善良的成功,這條路會慢很多。真正的偉大是單純, 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慈母多敗兒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三觀不一致,對事物的判斷並不統一,選擇溫和也好嚴厲也罷,我都尊重,求同存異。


2,你行你上&出問題我擔著——即時反饋。

扁平式管理即是要打破僵化的等級觀念,將管理者由原來高高在上的形象,轉變為服務於員工,為員工製造驚喜的角色。皮革馬利翁效應說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下屬會盡量滿足老闆的期待。此前在汕頭時候,對一個小夥伴拍一下肩膀,稱讚一句乾的不錯,指導一下該怎麼提升效率。後續一周我都可以不用監督他的工作,部下會做出200%的努力來回報我的期待,還會指導其他人去滿足我的期待。

對於部下的提案,我們很少說你只管做出問題我擔著,而是經常出於風險出於不信任而否定,用「你行你上」給予打擊好讓他安安分分不搞事情。太過於聽話的員工固然省心,但也說明管理者打壓和管控過度,員工沒有活力和成就感。

但是好的管理是會利用即時反饋,即便是有風險的活動,但是在自己的即時反饋中可以把握進度管控風險,同時通過反饋達到鍛煉部下能力,建立強大信賴感的效果。如果屬下活動失敗了,至少也是自己掌握中的計算好的失敗;如果屬下活動成功了,他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會更強,一半是為了自己而工作一半是為了不辜負你而工作。

如同我此前的文章所說,工作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告訴部下我的工作進度條,大概多長時間我可以完成業務,大概需要多少營業額才能達成生意目標,大概需要多少技能部下才可以直接參与晉陞。反饋機制面前,人人都是巴普洛夫的狗。就像談戀愛的時候,有意無意地透露一下你的好感度/厭惡度,減少別人的無力感,而不是永遠吊著人家。

為什麼大家玩遊戲抽煙吸毒會有癮,因為它們都是一種即時反饋,一種你看見摸得著體驗的到的刺激。遊戲裡面玩通關會有獎勵,抽煙完畢會覺得渾身舒爽,吸毒後更是覺得如登極樂。那都是即時反饋,不像學習讀書,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看見結果,或者完全沒有結果。所以部分人會厭煩讀書學習,因為它們沒有即時反饋體制,你沒有覺得期待也不知道做的好不好。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人之所以越來越優秀,是因為外部的正反饋。父母的即時反饋不斷修正孩子的壞習慣,老師的即時反饋不斷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領導的即時反饋不斷提升部下的綜合能力。


3,你要做&我想做——利益推動,奶頭樂以及其閾值

帶領團隊,基本上就是兩種模式,李廣模式和霍去病模式,兩人都是漢武年間有名的大將

李廣帶兵,同吃同住,平時體恤下情,戰時身先士卒,自己本身勇武過人,和士兵打成一片,有很強的感情紐帶,這樣的團隊的凝聚力最強。

霍去病帶兵,吃隨軍御廚,身邊美婢貼身服務,平時鮮衣怒馬高高在上,擁有絕對權威,然而獎罰分明令行禁止,不管是地位還是餉銀對部下的待遇非常優厚,容納了不少能人異士,依靠律條管束糅合激勵軍隊。這樣的團隊執行力最強。

兩種模式都是好模式,理論上也有融合的的可能。對於團隊來說,感情帶來凝聚力,規則帶來執行力,關鍵問題在於兩者的平衡。而利益就是平衡點。

要麼給部下賺錢的機會,要麼給部下賺錢的能力。為什麼大家下班回家要花大量時間刷抖音看快手玩第五人格,因為快樂刺激開心!所以每個人都想玩兒不想工作……企業提供培訓,包食宿,提供晉陞考試,提供旅遊聚餐,其實就是一種激勵手段。為什麼傳銷讓一些人深陷其中,因為這種奶頭樂讓人難以拒絕,這種誘惑太大,這種故事太真實,讓意志不堅定者成為傳銷信徒,難以抽身。

奶頭樂也有其閾值,就像古時候的宗教讓古人唱聖歌做禮拜,在那個時候是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現代人對宗教免疫了,普通人開始狂熱追求消費和享樂,權貴狂熱追求大腦備份和長生不死;就像你稱讚一個同事衣品很好,她一天的工作都非常開心有效率,但是稱讚多次後她也免疫了;就像高個子男生更喜歡小個子妹子一樣,對於高大威猛他已經免疫了,更喜歡小鳥依人調皮可愛的小女生。


4,批評你&表揚你——管理是藝術,更是哲學矛盾關係

現在的90後00後對於管理套路摸得很清楚,打一巴掌揉三揉對於單純的孩子可能非常適用,但是對於那些機靈鬼不見得好用,還會被這些小朋友八卦領導套路太多離他遠點。馬克思前輩斷定資本主義必然失敗,無產階級一定推翻資產階級。結果不僅僅是無產階級在讀他的著作,資產階級的大資本家也在讀,所以資本家改善工人生活環境,提高福利待遇;所以統治者強調紡錘式社會結構,提升中產階級佔比;所以政府機構介入市場,參與經濟調控。資本主義國家知曉這些套路後,革命直接熄火了。

所以管理式一種藝術,也要及時革新,新套路就像新段子一樣,使用效果遠遠高於老套路老段子。

我一向不會在工作中交朋友,畢業4年身邊還是以往的幾個死黨,沒有新朋友過來也沒有老朋友離開。不管是上級、部下、同事還是客戶其實都涉及到利益糾紛,而朋友之間是不涉及利益的,這就是為什麼摧毀友誼最好的方法是向借大量的錢。友誼只有一面性,他不是利益共同體而是興趣共同體,它也不需要你做菩薩或者做惡魔,友誼只要求你做自己。

但是領導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也是人,對朋友或者說玩的來會來事的人天生有好感;另一方面,領導也背負著很重的壓力和業績指標,他需要有能力的人來幫他分擔。領導狡猾如狐狸,但也善良如鴿子。

管理是一種矛盾,領導要做壞人。正所謂高層不狠,基層不壞;基層不壞,三軍不穩。管理者是世界上最壞的人,他壓榨你的身體,他撕碎你的自尊,他是兇狠貪婪的吸血鬼。他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關心你的情緒體諒你的難處,教你做事方法,指導你處事道理,即使全世界拋棄了你,他還會陪著你,希望你能做到最好。

當然,對於部分不機智的夥伴,也要注意:我對你超級好,是希望你也以同樣態度對我對工作,而不是覺得自己超級牛逼!


5,努力重要&方向重要——定策略,建團隊,要資源,盯執行,拿成果

知乎上面有一個精華熱帖:為什麼現在男生都不追女生了。裡面太多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了,一個個血淋林的慘案現場都在告訴大家——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你小心翼翼不敢與她對視,點贊了她全部的朋友圈,翻遍了她的QQ/微博/抖音,看完了她評論過的幾十部豆瓣推薦電影,聽完了她收藏過的幾百首網易雲歌單。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而是給她說道一聲早安,每天睡覺前最後一件事不是關燈掖被子聽歌謠而是給她發一句晚安,每天不管工作出差還是上廁所都帶上手機第一時間回復她的信息予取予求。周末費盡心思洗個頭換個髮型,對著店員臭臉還仔細挑選最可愛禮物最嬌艷鮮花,跑斷腿去熟悉約會路線的每一個花壇每一個店面甚至每個角落的洗手間,現金用完花唄欠費信用卡刷爆也只為了給她一個完美的約會。你都快感動中國了。

結果:對不起,你是個好人……

卧槽!醒醒吧,你這個傻子!追女生從來都是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你覺得你追得很艱難,多半是你追錯人了。女孩子的喜歡是藏不住的,捂住嘴巴也會從眼睛裡流出來,她之所以猶豫不決遲遲不答應你,原始意識里就是覺得你配不上她呀……真是心疼你的鮮花,心疼你的電影票,心疼你矢志不渝苦苦堅持的努力。

精準的勤奮而不是平庸的忙碌,你是否給自己做好了定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事(目標/理念/信仰),這個故事的形成是由你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學歷專業,還有一直以來的三觀相契合的,這個故事就是你成長的方向。

個人要做自我定位,企業要做商業定位,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與眾不同。所謂定位,就是如何讓你的品牌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此前的文章就有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轉。為何要這樣,就是為了與眾不同和不可替代。什麼公司才是好公司?不會被輕易取代的就是好公司,比如谷歌,誰能取代它?百度嗎?什麼工作才是好工作?不會被當作螺絲替換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比如首席執行官,誰能取代它?經理嗎?


以上,就是四年來對於管理和領導的理解。期待有一天,面對未來,我只身前往,卻自帶百萬雄兵。

推薦閱讀:

尚德,請對的起你的名字。
什麼是職業尊嚴,很走心的深度剖析
去專業機構做職業規劃有必要麼?職業規劃師究竟能否夠給人給出有價值的意見么?如果給你做規劃的職業規劃師之前的職業和你所想從事的職業不一樣,那職業規劃師怎麼規劃?我的意思是說,他們的話能讓人信服么?
三百年後,我買到了第一間廁所
錯的人多了,對的人也就錯了

TAG: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