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複利效應達成理財目標(二)選擇合適的複合收益率

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誌。但是,我的青年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們的不僅僅是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

--艾默生

A股市場上的投資品種,「收益——風險特徵」差異極大,既有漲幅十多倍的股市黑馬,也有年收益2%--3%的貨幣基金。作為一個A股市場的普通投資者,如果過度貪婪,會利令智昏,忘卻風險控制,從而招致較大損失;如果過度謹慎,則會導致收益率過低,甚至跑不贏通脹。那麼,對A股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合適的收益率應該是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手機如需GPS定位,至少需要接收3顆衛星的信號。同理,為了選擇合適的收益率,我們也需要一些資本市場的「基準點」,以準確判斷我們所處的「坐標」。這些基準點包括:無風險收益率(2.5%)、CPI年均增長率(5.4%)、GDP年均增長率(9.6%)、道瓊斯指數年複合增長率(6.27%)、A股年複合增長率(14%)、巴菲特複合收益率(22.03%)、彼得?林奇複合收益率(28.9%)。

(使用坐標和正確的參考點,才能給自己準確定位)

突然湧入這麼多概念,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頭大,但這些概念很重要,是資本市場的重要「錨點」,根據這些客觀情況,再結合個人的理財能力,才能比較準確的定位自己的投資預期。下面我一一解釋這些概念。

無風險收益率:通常指一年期國債利率或一年期存款利率。這是最低的投資期望,基本上不需要冒任何風險就能獲得,但也存在無法跑贏通脹的問題。目前的無風險收益率約2.5%。

CPI年均增長率: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以衡量通脹的程度,該數字越大,通貨膨脹越嚴重。5.4%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平均CPI增長率,如果投資收益率低於該數值,那麼資產的實際價值是減少的。

GDP年均增長率: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反映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可以看做社會投資收益的大背景。9.6%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平均GDP增長率,目前該數值已經下降到6.5%左右。

A股年複合增長率:A股波動巨大,目前大盤指數在3000點附近,同時3000點也是一個被廣泛認可的A股價值中樞。14%即A股在二十多年間從100點上漲到3000點的複合增長率。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該數值是最具參考價值的「錨點」,普通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不可能偏離這個數值太多。

道瓊斯指數年複合增長率:道瓊斯指數是美國股指,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悠久、影響最大、最有權威性的一隻股票價格指數。該指數可以作為成熟市場的代表,它的複合增長率為6.27%,明顯低於A股,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速遠高於美國的緣故,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放緩,A股的增長率也將逐漸放緩,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巴菲特、彼得?林奇複合收益率:22.03%是巴菲特40年投資生涯的複合收益率;28.9%是彼得?林奇擔任基金經理13年期間的複合收益率。兩人代表了成熟市場最優秀的投資者,其中巴菲特高出道指16.03個百分點,而林奇高出道指22.63個百分點。簡單推算的話,A股市場最優秀的投資者也許能做到30%--40%的複合收益率,並維持10年以上。也許有人聽說過「八年一萬倍」的奇蹟,但那是無法證實的傳言。而巴菲特和林奇的投資成績是有詳細數據可查的,而且兩人也是投資界公認的大師,他們的投資成績有現實的參考意義。

下圖從小到大排列了資本市場的重要「錨點」,大家可以參考這些錨點,確定自己的投資期望。

風險是收益的影子,大家在選擇適合個人的複合收益率時,切記不可只考慮收益,忘記風險。前面分析,A股最優秀的投資者能達到30%--40%的複合收益率,這幾乎是上限了,當然有人可以超過這個收益率,達到50%甚至更高,但這需要重倉+高風險品種,可能造成50%--70%的本金損失,甚至爆倉,而且也很難持續。普通投資者須得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擔這樣的高風險。

上限已經確定,對於下限,當然就是無風險收益率2.5%,整體來說,A股市場普通投資者的複合收益預期在2.5%--40%,這個範圍相當大,但A股有足夠的品種覆蓋這一範圍。具體可參考下面的描述:

1、我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只想保住本金。

這類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為2.5%--4.5%,可考慮國債、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等;

2、我想跑贏通脹,並且享受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為此可以承擔一點點風險。

這類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為6%--10%,可主要購買企業債、城投債、債券類基金,配合少量的藍籌股;

3、我想獲得A股市場投資者的平均收益,為此可以承擔10%--20%的本金損失。

這類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為12%--20%,可考慮債權類產品、股權類產品各50%,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處於熊市時,可以把股票的倉位調整到30%以下;

4、我想成為百里挑一的佼佼者,為此可以承擔30%--50%的本金損失。

這類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為30%--40%,品種方面以股票、偏股型基金為主,另外少量配置高風險產品,如分級B;

5、我想短期內資金翻倍,為此可承擔70%以上的本金損失。

這類投資者是天生的冒險家,收益預期在100%以上,可尋找可能出現大趨勢的小市值股票、分級B,然後重倉甚至滿倉持有。

以上五類人,基本上覆蓋了所有投資者,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收益預期。除了風險承受能力,另一個影響收益率的關鍵因素是個人的投資能力,能力越強,就越有可能在較低的風險下獲得較高的收益,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所以說,投資要趁早!

確定了自己的收益預期,接下來就是設計投資組合,在一定的年限內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請關注下一篇《如何利用複利效應達成理財目標(三)正確的組合+長期堅持=成功》。


推薦閱讀:

如果房價崩盤,倒霉的不是富人,而是最底層的人!
暗戰:今天是中美貿易摩擦後,第一個交易日。
這個躺賺的機會,今年還可以繼續賺
鋼鐵板塊的黑馬:論華宏科技
血的教訓 以我為戒吧

TAG:理財 | 投資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