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覺林菩薩偈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人的心好像畫師一樣,依一張白紙和種種彩色,繪出各種各樣的畫。畫本身是假象,畫家畫出各種各樣的圖像,但是有人會覺得,畫中的世界是真實的,是存在的。

那我如果畫一個外星人的樣子,那麼是不是說明外星人的樣子就如同我畫的一樣呢?那這筆也太厲害了,馬良神筆啊。

那有人會問,說畫里的世界是假的,如果畫了一座山,未必在現實中就有這麼一座山。可是有人會說,這些畫都是有現實依據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這話說的不錯,但是這話不能由凡夫能夠說出口。實際上凡夫是畫中的人,他怎麼知道畫外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按佛教的說法,佛為覺悟者,他能夠看見真實境界,佛說畫外的世界不是如同畫一樣。畫外的世界,實際上沒有山河大地,只有心的存在。只有能夠「畫畫」的心,沒有畫面里的內容。

因此,畫里的世界,實際上無差別。因為畫里的世界,無論你畫出什麼,都是不存在。不存在和不存在的東西,是兩兩平等的。

這裡的大種,指的是四大種,即四大元素。即地水火分,這四大元素實際上指的是四種屬性,即堅、濕、暖、動四種屬性。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這一頌,從全文看,是用當時很流行的說法來過度一下。當時人認為世間萬象,都是由極微構成的,世界萬象是假象,只有極微是存在。

所以這裡的意思就是不僅佛教這麼認為,智者都是這麼認為的。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唯識和本體論一個重要區別在於,本體雖然能產生萬物,但是他們認為萬物是真實存在的。

而唯識認為,心妄想分別而成的一切外境都是假象,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妄想的外境也需依靠心的存在。假必依實。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心的運行是無始以來,絕對的運動,剎那變化。他能夠想像無量的世界。心展現出一切的物質樣貌,這些物質樣貌,本質上是各不相知。比如說,你看到一個人,你們在交談。

凡夫就認為,我們是有聯繫的,但實際上畫面的假象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東西,怎麼能發生聯繫。

再舉個例子,一個人閑得無聊,用兩個手指,模擬人對話。那麼請問,手指和手指能夠知道對方嗎?很明顯不能,只有操縱者知道。

比如,你和別人同時玩一個遊戲,遊戲里的人物實際上不知道對方。是玩家知道對方。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不能自見,就如同眼鏡不能看到眼睛。你就算把眼睛切下來,那也不是眼睛了,而是眼的認識對象。一切諸法的本性,本質是什麼?就是畫里的樣貌都不存在,只要能畫畫的心存在。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心就如同畫家,能畫出各種樣子,沒有一個法不是心所造的。什麼五蘊、三界、六道莫不如是。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因此知道,佛的心和眾生的心,本質上是一樣的。為什麼呢?大家都是心,除了心了以後,什麼都不存在。只不過佛的心為清凈心,而眾生的心是染污心。但是眾生卻有可能覺悟為佛。

佛和眾生的心,無盡無量,心本身不能用時空來思維,因此說其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如果人知道,心的存在,心的運作模式。那麼他就暗含著,已經明白了自己目前看到的山河大地都是假象,如此就明白真實。這就達到了佛的境界。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心本事不住在身中,身也不是住在心裡。為什麼呢?首先身本身是不存在,不存在的東西怎麼能存在於心裡。而心本事統攝一切,他也不可能住在身中。

如此,才是真正的大自在,而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能夠實證到這個道理,就是涅槃。而此時的涅槃是無餘涅槃。但涅槃不是死了的意思,而是堪破了假象,一旦堪破假象,你的心就能化身到各地。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諸佛的本質是什麼呢?法界、真如的本質是什麼呢?一切唯心造。


推薦閱讀:

舉棋不定之時最考驗人的定力
每天勞碌奔波是為了什麼
學佛答問〡若放生越多,捕捉也愈多,是否助長其作惡,該怎麼辦?
佛教是戒殺的,為何文殊菩薩會高舉寶劍?
七十空性論

TAG: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