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懂得一定鐵路知識的重要性

鐵路出行是中短途旅行的最佳選擇,發送旅客最多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是有不少人缺乏對鐵路知識的了解,導致乘車時出現一系列多多少少的問題 。

一、不清楚車次的運行路線導致花冤枉錢

下面先敘述一則真實的故事。

坐標蚌埠。

清明節放假有同學去重慶玩,回來問我去重慶的「高鐵」怎麼那麼貴,問我為什麼我當時只要300多而自己買的車票800多。我笑著問他買的是哪班車,他跟我說坐的G1974。

那麼這班G1974是一趟什麼樣的車呢,為什麼這麼貴呢,我們來看一下這班車的運行圖:

對應在路網上是這樣的(黑線所示):

途徑京滬高鐵,徐蘭高鐵、西成客專、成渝客專到達重慶西站,共2053公里,二等座票價如上圖所示,868元。

的確,每天從蚌埠到重慶的動車組列車的確就這一班車。那問題來了,我那張「300多」的車票是怎麼買的呢:

轉換在路網上是這樣的(藍線所示):

蚌埠南→合肥南150公里,二等座票價70元;合肥南→重慶北1204公里,二等座票價353元(事實上我同學只看到了我合肥南→重慶北那張票,總計應為423元)。

所以為什麼貴了近一倍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前者相對於後者繞路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在於前車全程走的都是高速鐵路(西成客專雖然目前設計時速只有250km/h,但每公里的執行票價高於正常250km/h的線路),二等座全程按照0.460元/公里執行;後者全程運行於滬漢蓉快速鐵路,全程除滬寧段和成渝段設計時速350km/h,其餘路段設計時速均不高於250km/h。滬寧段和成渝段為250、300混跑,所以D全程運行時速不超過250km/h,二等座按照每公里0.30元的票價執行。這樣以來,繞路加上高的單價積少成多,最終同樣是去重慶,多花了400多塊錢,來回也就是800多塊錢。最重要的是,後者累計時間還短於前者。比別人多花了1倍的錢,最終耗時還比別人多。所以,並不是說直達就一定是最佳選擇。

事實上,從上海虹橋始發終到重慶北/西的車一共走了三種路線:

1.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徐州東-西安北)+西成客專+成渝客專(G1974),2469公里,二等座票價1078.5元。

2.滬漢蓉線(滬寧+寧合+合武+漢宜+宜萬+萬渝)(D2212),1672公里,二等座票價509.5元。

3.滬昆高鐵(上海虹橋-貴陽東)+渝貴鐵路(G1337),2469公里,二等座票價859.5元

註:由於渝貴鐵路設計時速200km/h,所以此段二等座按照D車0.30元/公里票價並非G車的0.46元/公里執行,也就導致了G1974和G1337運行里程相同但票價不同的結果。

同時也就有了網友下面的P圖,圖片源自網路:

其實G1974這種「奇怪的運行路線」並不是一開始就設計是這樣的,可以說是「歷史遺留問題」:

在西成客專開通之前這班車終到站是西安北站,終到西安北並沒有繞路。在西成客專開通之後,為了照顧沿線客流、以及幫助西成客專接入跨線車,這班車的運行路線向西南延伸接入西成客專,再經成渝高鐵終到重慶西站,也就造就了這種去重慶的奇怪的路線,與此有相同情況的的還有G1886(南京南→成都東),在西成客專開通之前也是終到西安北站:

延伸後:

當然,南京南-成都東不止走這一條線:

路線與上面的一致:

藍色為G1886運行路線,運行里程1872公里;黑色為D2373次運行路線,運行里程1665公里。由於里程差和單價的原因,二者票價還是差了不少,但此區間內至少走藍線線路的耗時比黑線短,車票貴的還可以勉強說得過去。

類似的案例還有從合肥南到-杭州東、南京(南)-上海(虹橋)、南昌西-北京西/南等,G/D也有不同的票價,應評論區。建議,本文在之前只談合肥南-杭州東的基礎上追加後面兩條路線,其他的以此類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自己見到過的「殊途同歸」的車次及線路。

1.合肥南-杭州東

先拋開D不看,比較一下為什麼同樣的區間G7684和G7378為什麼票價差了近100塊錢,下圖中藍色代表G7378運行路線,綠色代表G7684運行路線:

G7684和G7378在合肥南→南京南的運行區間相同 ,均為合寧線,過南京南後,G7684轉入寧杭線到達杭州東站,G7378沿京滬高鐵到達上海虹橋站後轉入滬杭線到達杭州東站。由圖中也可以看出,可以近似把兩車的運行路線看成一個三角形,G7684的運行路線為其中一邊,G7378為另外兩邊,根據「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可以直觀看出G7378的運行里程多於G7684。那實際二者此區間的運行里程是多少呢,G7684是522公里,G7378是627公里。

2.南京(南)-上海(虹橋)

此處比較南京南-上海虹橋的車次

路線一:寧杭+滬昆,運行里程428公里

路線二:滬寧城際,運行里程311公里

路線三:京滬高鐵,運行里程295公里。

4.老京滬線,運行里程301公里

四條線路在路網上的對應關係如下:

黑色為G155運行路線,黃色為G7581運行路線,綠色為G7397運行路線,紫色為D321運行路線。

如果坐全程的話其中算是比較坑的當屬路線一寧波+滬昆和路線二滬寧城際了。前者在於繞路嚴重,多繞了100多公里,後者在於中途停站太多,站站樂現象拉長了運行時間。

3.南昌西-北京西/南

路線一:滬昆(南昌西-杭州東)+寧杭+京滬(南京南-北京南),運行里程1861公里:

路線二:昌九城際(南昌西-廬山)+武九客專(廬山-武漢)+京廣高鐵(武漢-北京西),運行里程1933公里。

路線三:滬昆(南昌西-長沙南)+京廣高鐵(長沙南-北京西),運行里程1933公里

註:路線二、三雖然里程相同,由於昌九城際、武九客專設計時速為250km/h的原因,動車組列車在此段線路運行時執行D車二等座每公里0.30元的票價,所以路線二的票價低於路線三。

三條線對應在路網上的情況如下所示:

從上圖也可以直觀看出路線一相對於二、三相對繞路,綜合考慮來說,路線二耗時短、票價便宜,為三條路線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條路線。

於是網友也給套局P了張圖:

在購買車票時發現需要中轉時,不要過度依賴12306給予的中轉方案,畢竟有些時候其給出的方案並不是最好的甚至會出現一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上面這個算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了,如果真按這上面中轉方案進行中轉,只怕是南轅北轍,費時費錢。

如果真要中轉,去武漢(紅線-藍線)、長沙(綠線-藍線)和廣州(黃線-藍線)可以說是較為合適的選擇(紫線-藍線為上圖12306提供的中轉方案):

三種換乘思路在路網上對應如下(Z201運行在既有線上,老京廣線與京廣高鐵走向大抵相當,故此處將Z201的運行路線標在京廣高鐵上):

所以說,買票前了解好各車次的運行路線,能夠更好地規划行程,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運行路線上的車次,能夠少花不少冤枉錢。

二、不清楚同城站處理的線路導致在看錯車站的情況下跑錯車站

沒錯,我就是想說發生在2018.1.5合肥站的那起扒門事件,事發車次為G1747次,運行區間蚌埠南→廣州南,全程途徑合蚌高鐵、滬漢蓉客運專線、京廣高鐵。當然,看錯了車站情有可原,畢竟每天從合肥去廣州的G車只有這一班是停靠合肥站的:

停靠在合肥站正在進行調向工作的G1747次:

那為什麼只有這班車停靠合肥站呢?

問題出在合肥南站的站場當初設計時的問題。

路過合肥的高鐵線路目前有滬漢蓉線和合福線,北段通過合蚌高鐵引至蚌埠南站接入京滬高鐵全程組成京福線。合肥南站設置合福場和滬漢蓉場,其中滬漢蓉場1~12台,合福場13~21台。兩場在合肥南站未設置聯絡線,使得經停合肥南站的列車不能跨線運行(利用動車運用所的線路充當聯絡線除外,但很不實際),蚌埠南方向過來的列車停靠在合福場,而非滬漢蓉場。所以無法做到從蚌埠南始發經停合肥南站終到廣州南站。合肥站由於普高混場,可以做到跨線運行,所以目前經停合肥站的動車組列車(注意不是始發終到)均為跨線車。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G1747停靠的是合肥站而不是合肥南站的原因。

一個城市設置多個車站是因為每個車站處理的線路不同。例如北京市有北京西、北京、北京南三個大的車站(小車站如昌平北、黃村、北京東等以及市郊鐵路不考慮在內),其中北京西接入的是京廣線(京廣線起點位於丰台站);北京南是京滬高鐵的起點;北京主要處理髮往關外的動車組列車;濟南西設在京滬高鐵沿線,而濟南設在膠濟客專上等。所以目前在北京不會有去西安武漢長沙廣州的車從北京南站始發;也不會有去南京南、上海虹橋的車從北京西站始發。所以說如果當事人有一定的鐵路常識 ,知道這班車是蚌埠南開過來的,合肥南站沒有兩者的聯絡線,所以只會在合肥站停靠的話,或許也就不會走錯車站了。所以,了解每個車站的職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自己去正確的車站乘車。

個人隨筆胡亂寫寫,若有錯誤之處望指出,也請輕噴。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鐵路限界(三)
我國城市通勤鐵路之我見
鐵路的起源
芝加哥鐵路運輸史話(草創時代)
謝謝你,無聲的朋友

TAG:中國鐵路高速CRH | 鐵路 | 中國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