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病,說的是你吧?

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大三的心理學學生,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方向感到十分迷茫。父母想讓我出國讀研究生,期望我選一個性價比高的職業。但我並不知道選哪一個方向比較好。

在原生家庭中,父親對我的要求很嚴苛,從小對我的打壓比較嚴重。所以我現在極度自卑,就像老師您講到的「防禦機制」——出於自我保護,我經常把自己包裝起來,假裝一切很好。儘管很多人都說我漂亮,但我對自己的外貌卻相當不自信,常常看到別的女生就會覺得自己好醜,根本不會有男生喜歡我。我性格也是如此,總找各種問題覺得自己不夠好。

初二時,我第一次接觸心理諮詢,但因為經濟窘迫加之父母強烈反對,只好停止了。當時父母覺得我簡直瘋了,明明沒有問題卻要去做什麼心理諮詢。到了高二,我的心理問題愈發嚴重,總是不停找自己的問題,從來不敢在別人面前展示真實的自我,人際關係也很差,整個人變的極度焦慮。因此,我不得不省吃儉用地攢下生活費,以尋求長期心理治療。漸漸的有了好轉,到現在四年過去了,我自己發生了很大的改觀。但大學期間,由於條件限制,我只能和諮詢師異地視頻交流,過程中我逐漸發覺自己並沒能很好的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對這樣的治療開始麻木。那些根源性的自卑和焦慮其實都還在困擾著我。

很多時候為了避免傷害,我會啟動自我「防禦機制」。我處理這些情緒的方式,就是在不斷循環的發現問題——焦慮——找到辦法——解決問題,但這一切似乎都只是我在強迫自己一點點改變,甚至變的有些面目全非。我做不到完整的接納自己,因此常常羨慕別人多好多優秀。

如老師您所說,一個人的人格很難改變,但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是說我可以暫時放棄當前的心理諮詢,轉而另求幫助?眼前的路又該如何繼續走下去?我很迷茫…

-- 曉曉

親愛的曉曉,你好!

看到你的來信,我很感動。你很早就知道用心理諮詢來幫助自己,並一直不懈的努力,探求人生的意義,這已經非常難得了。我接觸的很多來訪者,常常是在自己忍受了多年的痛苦,發展成了某種嚴重的神經症時才來諮詢。你做的一切,正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自我愛護行為。

在信里你提到很多問題。我試著來一一回答。

關於心理諮詢你說到了諮詢的幫助,但你到今天還非常困惑。這讓我有點擔心。心理諮詢最大的用處是陪伴一個人的成長,但如果你沒有能在這些諮詢里成長為一個更有適應和成長能力的人,反而產生一種類似依賴的感覺,那麼我覺得也許諮詢師沒有能跟你就諮詢目的進行良好的溝通,或者,沒有能幫你找到自己的力量。就好像學習一門手藝或運動,當你真正掌握了技能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種「開竅」的感覺。人生也是如此。不要急,一直努力你就會找到那個時刻。可以試試其他諮詢師,多讀書,多交朋友,都很好。

關於人格你提到了人格問題。我的確說過,人格是一個房子的大梁,想換掉殊為不易。尤其是人格障礙,即,那些有破壞性的人格部分——它們是極端化的防禦機制,用以對抗我們童年時期受到的創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跟原生家庭有關,在還是孩童時,我們在父母為核心的世界裡確定了自己的位置,慢慢形成了人格。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因此我們在童年能做的很有限。

但信里你提到了兩點:一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今天的人格可能成為自我目標的阻礙,該怎麼辦?二是,人格是否可以變化。

第一點,你是對的,我們成年以後,常常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說起來,我們終己一生,都在糾正父母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不過,你有這個認知讓我覺得比較寬慰。這說明你應該沒有嚴重的人格障礙——嚴重的人格障礙患者通常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第二點,答案是「可以」。研究顯示,在最常用的人格框架「大五」(即OCEAN--openness開放性, conscientiousness嚴謹性, extraversion外向性, agreeableness宜人性, neuroticism神經質)中,開放性和宜人性是可以通過訓練培養的,而嚴謹性也是可以會隨社會角色變化而產生變化的。外向性和神經質與我們的遺傳有關,相比之下比較不容易變化。所以,1)時間,2)生活角色,3)自我提升,都可以幫助我們慢慢對人格這個「大梁」進行修整

關於焦慮:你提到了自己有嚴重的焦慮情緒。在我們生命的某些時刻,會遇到焦慮,乃至嚴重的焦慮。為了降低焦慮,我們會產生各種防禦機制。比如把自己藏起來,試圖給世界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希望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的負面評價,從而減輕自己面對負面評價的壞心情。

但實際上這個防禦機制並不好:你變得緊張,行為不自然;而別人因為無法親近你,反而更容易做出對你負面評價。於是你會更害怕,更緊張,更需要掩藏自己…循環往複,這也是self 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實現)的定義。

實際上,大部分生活都不是以你為中心的。我記得自己演話劇「安提戈涅」的時候,有句台詞對我影響很深。安提戈涅的姐姐伊斯密尼對她說,「你以為那些神職人員給亡靈念祈禱詞的時候有那麼認真嗎,他們可能在想著午飯吃什麼」。雖然話糙了一點,但真實世界確實如此,我們其實都更關心自己,而不是對他人的評價。即使是最八卦的人,TA叨叨別人家事的最大訴求,不過是表現自己的「三觀「正直。

所以,不必太計較環境與他人。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你應該來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活出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完美可愛的你。

關於自卑:關於自卑,我推薦著名新精神分析大師阿德勒的書「追求生命的意義「。阿德勒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我們會因此努力提升自己,以消除自卑。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卑感不是壞事,而是人成長的原動力。所以,有一定的」健康的「自卑感,並不用急著去消除它。舉個例子,覺得自己不好看,可以學習更好地打扮自己。當然,雖然自卑感並不是壞事,更好的方案還是建立現實感,即,客觀地看待事實。因為自大和自卑都不能給你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對」真「的追求。

關於職業選擇:每次提到這個事,我總是對年輕人說,一定要選你喜歡的。原因很多:1,不喜歡的專業,根本學不下去。畢竟天天心情不好,讀書讀出個抑鬱症不划算。2,我們無法判斷未來的走向。各種專業都曾經領過風騷,然後隨著時代改變,有些職業消失了或者被取代,於是曾經違背內心的投入都化為烏有。3,你未來的職業,可能跟今天學的沒有關係。教育是給你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框架,和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只有在自己認真學習的過程中才能體悟。4,最重要的,成功最關鍵的要素是激情。只有當我們有激情時,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最好,做到極致,做到世界頂尖。一個藝術天才,再努力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程序員。只有在你充滿激情的領域,你才能縱情發揮自己的天賦,做到最好。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到你喜歡的事去做,人生才不會後悔。

我希望我回答了你的問題。也感謝你對我們的信任,祝你生活快樂,努力做真實的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

--Jenny

如果遇到任何困惑,

請在下方留言

也可以搜索我的VXGZ平台 HealSpace

留下你的故事

或發送郵件到forherhappiness@qq.com

關注我

獲得一流專家的免費解答


推薦閱讀:

給總是太在乎別人的我們
因為長相的原因(厚嘴唇,蒜頭鼻)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如何矯正~大學生,很怕別人評論自己的長相,會不知所措?
自卑和壓力相關嗎?
什麼是自卑?自卑表現在哪些方面?尤其在社交。自卑如何解決和克服?有講解自卑或克服自卑這方面的書籍和自卑的視頻講座(類似TED)都可以。謝謝!
克服自卑和培養自信那個重要?

TAG:自卑 | 職業規劃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