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等於變相自殘!為什麼減肥一定要吃好?

最近減肥江湖上盛傳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減肥方法——辟穀,修鍊者絕食靜息打坐七天,靠深呼吸和吃空氣來減肥,據說這樣就能將人體內的脂肪轉化成熱量消耗殆盡。

然鵝,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

在古代,辟穀是青城派真人修鍊氣功的重要秘籍,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腹內無渾濁才能入道,而腹內無渾濁的方法就是不吃不喝,只吸取天地靈氣。

用於練功的辟穀延續至今成了減肥奇招,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當然,能夠堅持七天不吃不喝的肯定毅力驚人,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何況是減肥這種小事。但是,絕食消耗的是脂肪嗎?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國家公共營養師專家組進行了嚴肅的科學實驗:徵集若干名肥胖(BMI≥24)志願者參加7天模擬辟穀。6天後體檢數據表明,這些志願者體重下降3-7公斤,但身體肌肉流失量大大超過脂肪流失量,且出現尿酸增高症。若辟穀時間超過14天,將進一步加重對各個器官的損害。

而在另一組實驗中,志願者採用平衡減肥法,減去的主要是脂肪,肌肉流失現象較不明顯,身體各項健康指標正常。

評價一個減肥方法的好壞,關鍵指標是看是否最大限度的減少身體肌肉的損失。因為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心臟、腎臟等功能的正常運轉都需要肌肉的參與,如果肌肉流失過度,可能會損壞器官,加速器官老化。

對於減肥人士來說,選擇合適的方法很重要,正如習武之人都有自家獨門秘籍。《葵花寶典》乃前朝太監所著,凡夫若想修鍊此功,必須「引刀自宮」否則會「慾火如焚,走火入魔」。

以消耗肌肉為代價的減肥實在得不償失,要想減脂不減肌,一定得吃好。

健康減脂的根本原則:基礎代謝≤食物攝入總量<能量消耗總量

基礎代謝率是指身體在自然狀態下一天消耗代謝的能量,體內肌肉比例越高的人,基礎代謝率越高。如果不吃或者食物攝入總量少於基礎代謝的話,身體處於挨餓狀態會自動囤積脂肪、優先消耗肌肉來降低代謝。

所以,為了減少肌肉的損失,減肥過程中的食物攝入總量不得低於基礎代謝率。

保證食物攝入總量是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所需,真正的減脂就要通過調整食物類型來進行。

脂肪的形成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質,基因決定每個人對不同食物類型的敏感程度不一樣,以碳水化合物敏感的食物類型舉例。

對於碳水化合物類型敏感的人來說,吃100g碳水化合物食物會轉化產生成10g脂肪,而吃100g脂質類型食物會轉化產生1g脂肪。脂質類型敏感的人則相反。(數據僅作說明,不具測量意義)

影響碳水化合物敏感性的基因位點有:TCF7L2?、TCF7L2?、ADRB2?、PPARG

影響脂質敏感性的基因位點有:PPARG、APOAS、APOE、APOC1、FABP2

(公眾號:mei_gene)


推薦閱讀:

TAG:減肥 | 辟穀 | 基礎代謝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