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體系 | 職能化向項目小組化的變革

企業的協作效率之所以高於其他組織,就在於企業既能保留職能組織,又能形成高效、靠譜的項目小組,有序推進項目的進行。這也是眾多以職能型協作體系為主的企業向項目小組化轉變的原因。

1.

什麼是職能化協作體系?

首先,從權利體系來講,總經理、部門經理、主管、員工;權利自上而下,金字塔結構。

其次,從溝通體系來看,跨級溝通被限,同級溝通多阻礙;故以部門溝通為主;不難發現,決策體系就會在以上基礎上建立;決策需要權利和依據,權利來自組織的賦予,而依據多半來自內部溝通而獲得的信息。

2.職能化協作體系為什麼不能應對今天的發展?

在信息革命之前,這種職能體系還是很管用的;有足夠的多的時間去做決策,大家節奏一致,各企業的效率大都差不多;但為什麼現在有些企業卻顯得落後呢,因為信息傳遞速度加快,溝通的時間成本大大降低,以及新知識獲取的途徑和方式多元化,且成本更低;外加市場發展的階段,處於消費者具有更大的選擇範圍和更好的選擇對象;競爭自然會產生;企業要想持續擁有競爭力,無非三個大方向,即產品方向的重組與研發、制度方向的打破、重建及優化、業務方向的擴張和新聚焦。今天說說制度方向的一個小分支,了解企業的經營策略。

3.項目運作成本分析

從一個項目的運營成本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項目運作成本=人員工資+銷售支出+時間投入+運營管理費+市場推廣費;想要降低成本,最容易的辦法是降低人員工資和延長工作時間完成比之前更多的工作——《和平年代的商業戰爭一文專門有論述》但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辦法,人會被工作拖垮,失去更多自由的時間,沒有精力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方法,長期以來,生產力和競爭力自然下降。

4.那麼如何去解決?

(一)加強人員開發。培養員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此減少在具體的某件事情上所投入的時間;

(二)注重體系建設。建立高效、靈活及可持續的協作體系,達到各環節的工作節奏同步且高效運轉。我把這種協作體系叫「項目小組化協作體系」。

5.了解項目小組化的協作系統

面對一個需要完成的項目,根據項目重要性、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客戶類型從各部門調取所需的職員,由一位負責人帶領整個小組完成任務的協作體系,即為項目小組化協作體系。

我們將其分解為三個子體系來做分析與理解,並進行比較;如下圖

以上可以看出,這種協作體系的建設絕非易事;

其一:需要員工的業務能力優秀;

其二:員工對項目運作的各環節之間的相互影響,具有深刻的認識;

其三:對同一種性質、類型的工作,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其四:企業還選擇合適的信息傳遞媒介,使其信息共享、同步及隨時調用的目的。

在這基礎上,由各職能部門隨時調取項目所需要的人才;組成的項目小組才會有一致的目標、豐富的技能及良好的溝通。

6.兩種協作體系的關係

小組化協作體系的出現,彌補了職能化溝通不暢、決策不專業、審批耗時費力等不足,增強了項目推進的效率,也提高了應變能力;項目結束後,成員回到各自部門,並不會影響各職能部門的穩定,可以說是相互依存、緊密相連的關係。

說了這麼多的好的一面,有木有不好的一面?

答案肯定是有的,我想到的是一個詞「信息不對稱」;那麼反過來就是「信息對稱」,信息不對稱導致信息流通不暢,互聯網使得信息對稱,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再闡述過多,自己思考吧。

7.PS+

項目小組化、職能化的概念或者叫法都是我自己定義的,僅僅為了寫作方便,不能憑字面意思去理解,本文立意無非是如何從協作體系層面,降低企業的運營管理成本,提高競爭力,而這種小組化協作體系只是很多辦法當中的其中一種。

本文所致的項目可以是任何部門、任何類型的項目,如:一個新產品的前期調研、薪酬體系的改革、新產品設計、新市場的拓展都是一個具體的項目。

寫於Thursday, 3 August 2017

回家的途中

推薦閱讀

和平年代的商業戰爭

信息傳遞的媒介,對團隊協作的效率非常重要

乾貨|6大認知心態類人際溝通障礙

90%的人成功人士都在用:swot分析工具

為什麼是30而立?年齡又意味著什麼呢


推薦閱讀:

《架構即未來》(叄)
U型理論的幾個困境
團隊管理與成就慾望(二)、團隊管理和成就慾望
Ray Dalio 《Principles》讀書筆記

TAG:組織管理 | 高效工作 | 團隊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