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all about language

在行業里呆久了,能越來越清楚的感覺到家長們的意識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並且出國的年齡越來越小,隱隱有形成風潮的趨勢。於是很多家長問我,出國的意義到底在哪?出國的性價比,並期待我能用自己的經歷說服他們在已經下定的決心上面添加最後一根稻草。但其實,我覺得吧,就像我之前說過的,你可以把出國的生活過成任何你想像的樣子, Its all about choices。。

就個人而言,年輕出國的孩子們不是很清楚「留學」的意義(我自己也不敢說懂),不如就用出國讀書這樣中性一點的詞好了。很多人認為,在現在這個國門開放,機會眾多的時代,出國讀書早已經不是什麼奇聞異事。似乎只要有足夠金錢支持,只要你願意,你就能出去。但是出國的目的有很多種,今天我想說的是說給那些出國念書,願意真正學到東西,或者是希望在國外發展的朋友們的。

出國前的準備包括但不限於

A. 語言考試

B. 學術條件和背景(成績,大學等級)

C. 對待生活和心理準備

D. 資金及後續財力支持。

其中,在出國前這個時間段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似乎只有語言考試這一項。很多學生把通過雅思托福考試當做留學前唯一的任務。似乎通過語言考試,成功得到對方學校的青睞,到達大洋的彼岸,就上岸了,就一勞永逸了。事實是這樣嗎?那麼接下來的故事是怎麼回事呢?就我個人的經歷和大家聊聊上岸之後的事情吧。

首先,咱要找個地方落腳住下。然後你也許會發現,無論是住宿舍還是找房子,跟房東商討,買任何東西,都像是雅思聽力Section1甚至課本上的情景對話練習。好了,接下來咱們開學了。這時候,你會發現何時何地,無論是上課,討論,課下同學交流,路上偶遇同學老師,都像是在進行托福雅思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考試。唯一不同,你的雅思托福考試只不過是三四個小時而已,不過這時候你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而且雅思托福考試基本上是只有英語和美語兩種口音,但是事實上,你每天聽到的可能是法國口音,義大利口音,日本口音,印度口音(這個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全部都是只播放一次的實戰考試,沒有模擬題,每一道題目沒有五秒鐘的反應時間,全部都要求你在半秒之內給出回應。答錯一次沒關係,還有一到兩次的回答機會。不過如果每次你都要求三次回答機會,或者更糟糕的是怎麼也答不對,那麼你很快就連題目都沒得做了(人家就不跟你這個moron說話了)。說到寫作。我經歷過,在提前與洗過的前提下,課堂限時間40分鐘要求寫一篇教案,500字左右。寫不出來就算是曠課;寫的錯漏百出,影響成績不說,同時在老師印象中形象大大降低(這個丟面子的事情大家明白)。在接受這些折磨的過程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並且仍然堅持不懈努力,是個課題。經歷過這段,才會發現24小時不間斷的雅思托福考試還真的是爽。。。

說說我自己剛出國的時候。雅思6.5分低空飛過。來了英國,自知語言不足。我想參加學生會選舉,語言不足;參加案例比賽,語言不足;參加志願者,給孩子們念念書教教課,語言不足;公共演講,語言不足;學生會志願者,語言不足;課堂辯論,語言不足;小組數學會計統計金融經濟討論,語言不足;上bar跟男生女生熱烈瞎侃,語言不足。所謂語言不足,不是聽不懂,說不出,而是達不到自己希望的隨心所欲的狀態,達不到跟自己母語一樣,可以忽略語言本身,著重內容的狀態;達不到無論是學術環境還是社交環境,隨意交往,說出自己的任何看法的狀態。

我討厭這樣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和外籍同學聊天需要連蒙帶猜才能知道別人想表達什麼的感覺,是作準備好教案說課之前,需要寫稿子然後熟讀,而本地同學只需要寫出一個大綱就可以出去踢球了的感覺;是寫作業需要多花一倍時間的感覺;是當地同學熱熱鬧鬧打成一片上某某家喝啤酒看電影彈吉他,而自己完全搞不清楚他們熱烈討論對象的感覺(比如說某場球賽,某本小說,某部電影,某某明星,某某政客,某某食物,某某餐廳);是看個教案需要來回看兩次才能寫出大綱,而本地同學已經開始討論進入正題的感覺。

個人感覺什麼文化衝擊,什麼人際交往,說穿了,都是語言問題。咱們都知道美國跟加拿大不是一個國家,自然文化不同。可是咱們聽說過美國人在加拿大受到文化衝擊無法適應的問題嗎?美國人可能在加拿大抱怨幾句,然後暗地裡嘲笑楓葉國落後遲鈍,但是對他們來說,去加拿大就跟我們出省沒什麼兩樣。咱們北京人去天津是不是會有文化差異?可是是不是沒有幾天就適應了?頂多抱怨兩句罷了。一個道理。語言沒有問題嘛。

我一點也沒有誇張。Its all about language.

所以,在國內把語言練好再出來,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否則你會非常被動。留學時候我的同班中國同學之中有完全聽不懂課的;有聽不太懂總是向本地的同桌同學請教,結果我在背後聽到老外的抱怨的;有基本不能參加任何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有在小組作業中基本處於被忽略地位的。我不知道他們的痛苦。我稍好一點,但也僅限於聽課是正常行為,某些很無聊的課我甚至會神遊天外;我覺得課堂討論很容易,不存在插不上話,極少需要pardon他人repeat;也從不會和老外朋友或者同學們對話只有」hi,thank you, good-bye」的。我的苦惱是我覺得我不能向本地同學那樣自在,自在交往,自在學習,自在娛樂。

甚至我很難量化什麼樣的英語才能完全適應國外的交流和生活,但是明確的是,在這裡,沒有所謂的四六級辭彙,沒有雅思托福辭彙。生活中,托福雅思甚至GRE辭彙都是常用詞。地名。人名。書名。電影名。學術專業辭彙;流派。軍事,體育,娛樂,俚語,挖苦諷刺。什麼都有。任何軟體都是英文,並且你的小組同學和導師期待你馬上上手。

如果你對這些一無所知,很多時候會非常明顯的體會到非常被動,感覺被忽略了,被邊緣化了,感覺自己的價值能力實現不了,感覺自己不能被他人理解和幫助,感覺生活很無聊,無目的,無意義。而這一切都是語言賜予你的。。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同學們,出國念書,還是工作(根據我的經驗看來,這會更加有挑戰性),請準備好自己,武裝好自己。不是那麼舒服的,不是那麼輕鬆的,不是那麼容易的。準備好了踏上大洋彼岸,你一定不會遺憾。

Charles

2018-05-10


推薦閱讀:

How Hillary Clinton Views Chinese Leadership ( an excerpt from her autobiography 《Hard Choices》)
老師推薦通過《老友記第一季》學習英語,真的有幫助嗎?
Smooth Speech方法簡介(上)
科學單詞里的希臘神話—生物篇
珍惜時間的名言有哪些?

TAG:英語 | 教育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