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荊棘的交互之路-2016年自我小結

打著總結的幌子,其實更重要的是能反思自己,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也希望從這篇文章中得出一些問題去思考。本文出現的問題都會在接下來文章中一一思考

其實2017年早就過去了十幾天,嘀嘀咕咕好久的寫文也總算開始了。對於2016年來說,是充滿變化的一年,我想,告別,變動,堅持,彷徨,這四個字便是今年的關鍵詞

變動

這可能是今年印象最深的一個詞語,第一份工作沒多久便遇上公司的人員變動,中低級的交互設計師幾乎都被迫轉崗產品。龐大的UED部門下,交互設計師的低門檻,核心價值缺失的等問題彷彿一下子就暴露在我眼前。

而憤怒,無能為力之後的便是思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其實,除去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們能去改變的還是只有我們自身,既然不能改變環境,我們只能去適應環境。

為什麼老闆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因為交互設計師的產出所需時長太多,另一方面是覺得交互設計師只是畫線框圖的話,那產品也能畫,而且還少去了中間的溝通成本

這就是暴露出來的兩個問題:

1.交互設計師,尤其是剛入行沒多久的交互設計師如何為團隊創造價值?

2.為什麼會讓別人覺得交互設計的產物工作量少?

(先拋出問題,後續文章會填坑)

堅持

變動之後便是選擇,是退是留,是維持自己的初衷還是換崗位嘗試,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產品和交互工作性質上其實是有很大重疊性的

是的,作為交互,我們也需要思考需求的優先順序,需求的商業目標,商業限制等產品經理需要考慮好的因素,作為產品,也需要思考用戶的需求,用戶的利益等等交互需要思考的事情,而對於我來說,交互和產品最核心的區別其實就是思維方式,雖然很俗套,但是作為一個交互設計師,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平衡商業目標,統籌UI,開發的資源去「妥協」的設計出東西

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離開,換了一家公司,堅持自己的交互之路。期間也有人對我說,產品其實是更能夠開拓自己的視野,對於我來說,我並沒有排斥產品,相反的我更是覺得未來的人才趨勢都是趨於全棧設計師,我們不應該局限於某個領域。但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規劃,我更希望先成為在交互設計領域有所作為的人,再去嘗試別的,這便是自己的堅持

1.交互設計師,如何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彷徨

抉擇之後也選擇了新的道路,在一家乙方設計諮詢公司工作。這幾個月來,相較之下,我能接觸到大量的用研結果,也能接觸到多種類型的項目,但同時,我們也要面臨不同需求的客戶,也面臨著更多的限制,例如拿不到後期數據,拿不到產品的一些業務規劃等等

人,總是在穩定的環境中就逐漸變懶。特別是面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項目,作為乙方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直到今天的反思,我會發現其實有些地方我還是選擇了逃避,由於溝通成本太大而選擇了逃避跟客戶爭辯的過程,只是遵循了客戶的想法;由於時間周期不夠逃避了對產品本身價值的研究探索,只是按照合理已有的需求去做分內工作

而這其中,其實積攢了不少問題,我想,今天開始,是時候去一個個思考和總結了。迷茫和彷徨都是一時的,如果你也剛好在這個階段,抵制懶惰一個個問題去思考總結和擊破吧

1.乙方公司,如何輸出讓客戶滿意的方案?

2.相比大型的互聯網公司,乙方公司有什麼優缺點?

告別

告別本來應該是最先講的,但其實我更希望的是向前看,所以這裡便是一些不重要的碎碎念

告別,真的就告別了自己的讀書生涯,回顧一下,雖然不算轟轟烈烈的日子,但也嘗試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再加上自己也算比較早的就出來實習,所以這一年來的過渡也比較自然,如果你還是在校生的話,找准自己的目標,好好把握大三之前的機會吧,然後在大三順利找到好的實習,對你接下來的道路會很有幫助的

對於我來說,眼前最重要的事,還是好好在自己堅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吧!


推薦閱讀:

用戶體驗認證有哪些?哪些比較權威的?
怎樣做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作品集(自己經驗+他人經驗總結)
facecar報告丨汽車智能儀錶盤設計指南
《微交互》-讀後感
消費電子人機交互淺談

TAG:交互設計 | 用戶體驗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