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據說比起會說話有這個」溝通技能「的才能是優秀護理員!

老年患者的非語言護理溝通技巧



前言: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由於老年人的感覺、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智力等方面均發生變化,其心理狀態也發生了巨變。非語言溝通因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語言不通的障礙,在與老人的交流和溝通中,往往顯得比語言溝通更富有感染力。因此,護理人員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語言溝通的知識與技巧,以增加與老人間的有效溝通,提高整體護理水平。



1 非語言溝通的特點

非語言溝通是以人體語言(非語言行為)作為載體,即通過人的目光、表情、動作和空間距離等來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往。日常生活中,人們所採用的溝通方式大約有60%~70%是非語言溝通,它有多渠道(通過身體、聲音和環境進行傳送和接收)、多功能(加強語義、管理相互作用的時間等)、情緒表現、無意識、真實性等特點,有著輔助語義,強化感情的作用。

2 非語言溝通的技巧

2.1 端莊的儀錶和穩重的舉止

有研究表明,84%的人對另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來自於他的外表。老人住院後,大都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希望由資歷深、技術高的護理員提供服務。此時,護理員端莊的儀錶、沉著穩重的舉止可消除老人的疑慮,護理員能夠在急、危、重症老人面前採用嫻熟的技術,表現出鎮定、當機立斷等非語言行為,無疑能取得老人的信賴、默契與配合。

2.2 關注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 

面部表情是溝通中最豐富的源泉,老人會時常仔細觀察護理員的面部表情,特別是他們想尋求幫助時,此時護理員應給以親切的微笑,使老人從中獲得慰籍。目光的接觸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息,老人住院後自尊、自卑心理比較明顯,他們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視,受到尊重,因此,對老人的尊重是護理人員獲得有效溝通的橋樑。護理員可以坐(蹲)在老人的床邊,投以關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表示出對老人的尊重,這樣既可減輕老人入院後的種種不安,又可增加信賴感

2.3 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老人有濃重的戀舊情緒,住院後陌生的環境及疾病等應激源的影響,常常會產生孤獨、失落的心理,因此,盡量將同一層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同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樣,使老人有住在家裡的感覺,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溝通環境又指溝通雙方相距的距離,人際交往中有三種主要距離:親密距離(≤18英寸)、個人距離(18英寸~4英尺)和社會距離(4~12英尺)。其中,個人距離是護患間交談的最理想距離,在個人距離下,護患雙方都會感到適宜與舒服。

2.4 適時適地的觸摸 

觸摸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以交流關心、理解等情感。在專業範圍內,審慎地、有選擇地使用觸摸對溝通是有促進作用的。老年人由於長期患病,常出現焦慮、沮喪等心理,特別是臨終老人,他們大多經歷了否認、憤怒、協議、抑鬱、接受等複雜心理,精神極度脆弱,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往往比生理上的治療更重要,此時,實施非語言行為往往比語言更有效,護理員可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傾聽對方訴說,適當地給老人拉拉被子,理好蓬鬆的頭髮,通過皮膚的接觸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用無語的交流表現出對老人的理解和愛,使他們有安全感、親切感。

2.5 適時的沉默與投入地傾聽 

老年慢性病患者由於長期被疾病困擾,一些老人對治療失去信心,變得狂躁,蠻不講理,甚至責罵護理員,拒絕治療。這時,護理員不應對老人產生厭煩情緒,最正確的做法是適時地沉默,讓老人將內心的痛苦宣洩出來,當老人平靜後,再安慰和鼓勵老人,同時耐心投入地傾聽,使其壓抑的情感得到釋放。

3 非語言溝通的注意點

在非語言溝通中應注意:①對老人應投入肢體語言情感,用老人能夠明白的方式進行交流。②交流時,應目光接觸,面對著老人講話。③注意自己的體語,如何做事、走動,不要給老人帶去消極的情感。④觀察老人的神態、姿勢和體語以發現線索,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解決。

結束語:因老人的心理問題有其特殊性,因此,非語言溝通在老人的心理護理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完成與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護理員必須加強自身修養與職業素質的培養,不斷豐富實踐經驗,掌握非語言溝通的精髓,靈活運用,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

推薦閱讀:

護理員不是人人都能當!想做一名合格的護理員居然需要達到這些要求!
養老機構如何留住新人想破頭?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標準的養老院中應有那些基礎設施?答案都在文章里啦!
乾貨來咯!護理員都應該知道的護理小技巧get!
71 志願者活動3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