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波函數塌縮的再次闡述

因為前面發的《波函數塌縮的物理本質》讓有些人感到疑惑,這裡需要對下面兩個問題再次闡述:1,什麼是時間段,什麼是時間刻;2:為什麼原子周圍的電子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位置?

1:什麼是時間段,什麼是時間刻?這個問題必須分辨清楚,也許你說我瞟一眼就是時間刻,但我要說的是這不是時間刻,因為你瞟一眼用了時間,那麼凡是關於用了時間的均定義在時間段範圍內。也許你又會說,那麼只有瞟一眼的億分之一呢?我們仍然把這億分之一的瞟一眼定義到時間段內,因為你用了時間。而時間刻,是在時間無限細化後達到不需要時間的一個刻度,這個刻度時間用量為零,它只是一個概念。但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過程都使用了時間,都屬於時間段的概念,量子的很多奇怪現象我猜測都出現在這個定義問題上!

2:為什麼原子周圍的電子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位置?

我這裡就不圖示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我們能接受的可見光波範圍是390~760納米,換算到米是(390~760)×10∧-9米,我們取個中間值:500×10∧-9米(5×10∧-7米)這只是一個波的長度,但顯然一個光子是一系列波組成的,暫且不管!以氫原子基態半徑

r=0.528×10∧-10米來計算電子繞一周的周長

L=2×3.14×0.528×10∧-10米

=4.8984×10∧-10米 (取個整數)

=5×10∧-10米

現在就可以對比了!

首先,我們假設電子在直線 上的速度接近光速。一個光波的長度是氫原子電子繞行圓周長的1000倍,就是說如果電子按整周運轉在每個光子的每個波上面有1000次的機會作用這個波。而很顯然,電子不是按圓形軌道運行的,是隨機的顫動的;同時光子是一個系列波,究竟有幾個完整波我們可以不管,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氫原子外電子在每一個完整的光波經過後會有1000次機會作用於一個光子,那麼你說被電子作用過1000次的光子你怎麼區分出來?沒辦法,誰也沒辦法!這個被電子作用過1000次的光子進入我們的眼睛,如果我們的眼睛在時間上分辨足夠快,是不是可以同一時間看到1000次這個電子,這就是電子云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也是為什麼說量子學是概率學,而微觀世界為什麼要用概率學的實質原因!

再計算一下萬分之一秒(估計是現代觀察儀器的敏都極限)我們能看到多少電子的位置,萬分之一秒光經過的距離是300000000m/10000=30000m,假設一個光子只有一個完整波(顯然 是一系列波),則30000m內包含的的光子數是30000m/(5×10∧-7m)=3×10∧11個完整波,而每個波被電子作用1000次,則共為:3×10∧14次 ,也就是 說萬分之一秒內電子作用一系列波的次數是3×10∧14次 ,你看到的肯定是雲,而不是某一個影像,這完全超越了人類的分辨敏都!

當然,我是民科,我解釋的肯定不好,裡面難免用詞不準及計算失誤!

2018年1月2日 新疆 西農

推薦閱讀: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呢?
如果我們站在相距一光年的兩個星球上,我拿著長度為一光年的木棍捅你一下,你是否會立刻就感受到?
引力波是什麼?發現後有什麼價值?
我認為光是更高維度的東西?

TAG:量子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