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聊酒|談談威士忌

獨自聊酒這兩天聊的避不開威士忌這個門檻了。

現在你要說做酒吧的人已經非常多了,但是在我2008年接觸這一行的時候,是很少有人真正懂酒的。

2010年左右全國酒業依然一片荒蕪的時候能坐上餐飲部總監這把交椅的人們有著相當不凡的見識,香港和澳門已經積累了一大批餐飲行業的人才。

我持工作簽證去澳門謀職,這也算是一份傳奇的經歷,現在想想只能用初生牛犢不怕虎形容此舉了,雖然不成功,但這一因緣讓我了解了威士忌並不是傳統意識上的只能作為雞尾酒的基酒,而是單獨飲用的。

我喜歡的威士忌說不清,因為喝過的不算多,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之餘能喝三得利的角瓶已經不錯了。

但是在沒有聽說過WSET之前,我經常自己買書研究,最開始工作的時候工資不多,但是硬是攢了小小一個行李箱的書,有一次被我的導師看到,他建議我去買那種大部頭的厚書看,當時實在是買不起,一本世界威士忌地圖需要450塊,我就使出了讓我自己都鄙視的招數,用手機拍然後在看。

威士忌不同於葡萄酒,要是單看酒標,背後沒有任何關於酒的任何介紹,介紹通常在頸部的小標籤合集中,酒的包裝盒上也有一些關於酒廠的介紹,沒人知道這酒到底是個什麼味道,一眼難辨真偽。

看到世界威士忌地圖中描寫的艾雷島的威士忌,感覺泥煤味是個難以琢磨的詞,看著書裡邊角放的插圖中那潮濕的環境和氣候,大約猜出了這是個什麼場景。

直到2017年從巴黎戴高樂機場背回來一瓶Ardberg,邊抿著邊看書,不知不覺喝掉了一些,順手把杯子放在枕頭附近,就睡去了,周圍充斥的香氣是讓人詞窮了,乾脆沒洗連放幾天還是香氣撲鼻。

泥煤味的威士忌不適合牛飲,但日本三得利公司出的HIBIKI21就相當贊了,一不小心喝掉了大半瓶,NIkka的威士忌我也有一瓶,個人感覺實在是不如響牌。

我很不喜歡人工干預過重的香草味,相當的劣質,傑克丹尼就買來一些老廠的桶,把威士忌放裡面短時間存放就開始賣,兌可樂更是讓我覺得暴殄天物了。

喝威士忌,試過一些小菜不合適,還是什麼也不吃就單著喝比較好,其實要說是真要吃點什麼,一塊70%-90%的黑巧克力是很不錯的,但也需要看品牌,有條件的買一盒上好的手工巧克力找找當賭神的感覺。

喝威士忌,方法很多例如鑿冰,dash water,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

威士忌的桶陳也得看交情,不是每一個釀造威士忌的廠都能買到好的桶,這一點我就不說了,畢竟桶陳在威士忌的老饕中還是很有分量的。

推薦閱讀:

日威!日威!給初學者看的日本威士忌指南(咦我也是初哥)| 非要喝的話
泥煤威士忌的風土玄學,嚇跑了一群小年輕
LLA的橫向比較
山崎停產是真的嗎?
加拿大威士忌「比你想像的好」

TAG:威士忌 | 單一麥芽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