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空白 | 為什麼我總是被忽略

因為別人,你才有存在感?

蔡依林的一首歌《我》裡面有這麼一句歌詞,十分觸動我:

「我用別人的愛定義存在,怕生命空白」

當別人給了你一個擁抱,你才不會覺得孤單。當得到別人的肯定,你才能體驗到自身的價值。當交流時別人感到舒服,你才會覺得自己溝通無障礙。

事實就是如此,往往只有當感受到別人對你付出的愛時,你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似乎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之上。別人說你好,你就覺得自身很好。別人說你有毛病,你就開始自我懷疑。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如此的搖擺不定?我想,這或許是始於你開始意識到有「第二個人」的存在。

打開微信朋友圈,我們會看到至少有那麼一個人天天發朋友圈,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存在感很強,覺得怎麼人家的小日子天天過的這麼充實?

其實當我們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狀態,從而來自獲得親朋好友的點贊、評論,這會讓我們體驗到自身的存在。然而,當我們興緻勃勃地分享動態,卻沒有人回應,這時候又會覺得很失落。

這麼一看,我們的存在感似乎是落到了別人的手裡。為了刷存在感,你可能在賣力的表演,在儘力地討別人歡心,絞盡腦汁想博取他人的關注。

存在,是自己的選擇

記得在網上看過這樣的一句話:「可笑你在人群中努力尋找存在感,只是時過境遷,結果未必能如你所願」。

為什麼不能如願,因為你尋找存在感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存在感就是人對自身的經驗,存在是自己選擇的。人在世界中並非被動地承受一切,而是通過自己的自由選擇,並勇於承擔由此帶來的責任,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可能性。

存在感其實由你而發。生而為人,不可缺少的是人際,因此我們難逃他人的影響。這樣容易造成的結果是,我們因為別人的需要而發展自己,忘記了我們發展自己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當你反思到這一點的時候,就需要為自己重新做出選擇,為自己的存在感更名。你,就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

沒有存在感的我該怎麼辦?

1、認同自己

認同自己是獲得存在感的前提。

就像阿倫老師所說的「幸福感源於自我認同,存在感也是一樣的。正確的自我認知建立在自我認同的基礎之上,接受你的「好」與「不好」。

在人際交往中,向別人展示你的「好」,對自身的缺陷也不必要否定或刻意地隱藏。這樣的話,即使不是鋒芒畢露,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存在感。

2、肯定自我

對於「存在」的感受,取決於你怎麼看待自我。然而大部分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對自我的評價都是一些具有負能量的辭彙。

社恐人一方面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當焦點聚到自己身上又不知道如何作出讓別人滿意的答案。結果沒有刷到存在感,反而讓自己焦灼不安。

因此,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刷自己的存在感,不如重新審視自己。社恐人常用自身缺點給自己貼標籤,而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

現在請你拿出一張空白紙,羅列出你所有的優點,思考你的優點在各種場合中所能發揮的作用。那麼剩下的,你所需要的就是實踐的勇氣。當優點最大化的時候,你想要做一個「隱形人」怕是很難。

3、他人反饋

以上一直在強調「自我」的作用,那是不是意味著他人對於自身的存在感是不必要的呢?

並不是。他人的反饋是我們存在感最好的證明。

下雪的時候很多小孩子喜歡在雪地上踩出自己的足跡。「踩」這個動作就是孩子在展示自身的存在感,而「痕迹」是外界對他們存在感的一種反饋。當孩子看見自己的足跡時,確認了自己的動作,也就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存在感不是別人給的,但是別人會給你的存在提供證明。因此當你疑惑自己到底有沒有存在感時,別人的反映就是你最好的參考依據。

或許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有效途徑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感,但是歸根到底,存在感來自於自己對自我存在的肯定,所有外界的關注都可以內化為對自我的肯定,這樣的存在感才是牢固的。


推薦閱讀:

有人說,二胎正在毀掉我們的上一代,很多老人都因此患上抑鬱症,二娃該誰養?
女生宿舍里平時都很親密的樣子,為什麼通常舉手之勞的小事反而都不肯主動幫忙呢?
吃醋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越是無能之人,越喜歡遷怒於他人
那個企圖靠整容逆襲的女生,後來怎麼樣了?

TAG:心理 | 存在感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