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認可有過度需求嗎

被一個很年輕的朋友問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要怎麼辦,我心裡想笑,我以前一直是這樣啊,可能現在也是,只是沒以前那麼嚴重。

所以這個問題算是向和尚借梳子嗎?

但也不完全是,正因為自己為同樣的問題掙扎過,也自認為稍微掙脫出來一些,所以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會有更深的感受。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l 過於在乎別人的目光和想法;

l 很容易討好人;

l 不敢做任何可能引起他人負面評判的事情,即使這些事情與他人完全無關;

l 過於「體貼」,不由自主地做他人期望自己做的事、說他人期望自己說的話;

l 被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不認可就猶如世界末日;

l 想像可能收到他人的負面評價就會坐立不安;

l 犯了錯會覺得天要塌了;

l 做重要的決定前必須要詢問每一個能詢問的人的意見才能安心;

……

所有這些煩惱和掙扎,有一個概念——對認可的過度需求(excessive need for approval)可能是有用的。

對認可的過度需求是說一個人對來自他人的認可(approval)有一種超過正常的需求,因此會用不合理的代價——比如放棄自己的邊界——來換取他人的認可,包括贊同、許可、欣賞、肯定還有喜歡。

過度需求認可會讓人:

做內心並不想做的事。對認可的過度需求讓人不加分辨而且沒有底線地滿足他人的期望,比如幫不想幫的忙、抬高他人貶低自己、按照他人的喜好改變自己、接受不公平的評價和指責。

縮手縮腳不敢做自己,比如該說no的時候不說no、不表達憤怒、對自己生氣的對象仍彬彬有禮、無法表達不同的想法、不敢穿可能會引人「側目」的衣服、不敢做會引起「非議」的事、不敢跟「非主流」的人做朋友……

對認可有過度需求的人,就像和這個世界簽訂了一條隱秘的不平等條約,他們在內心相信,只有放棄一部分自我邊界,才能換來他人的尊重與和平相處。

怎樣擺脫對認可的過度需求

要擺脫對認可的過度需求,有五件事情很重要:

1.察覺自己的模式。察覺通常是改變的第一步。察覺到自己從「需要認可→放棄邊界」的模式,察覺到它在什麼情境下會被啟動,察覺到自己是如何被它推動而自動地做出放棄邊界的反應,這種察覺本身就會讓我們不再那麼容易地陷進這種模式里去。

2.建立自我感。自我感即意識到自己有一個自我存在,這個自我需要我們去信任它、保護它、表達它、給予它空間。自我感會讓我們時刻意識到我對自己的判斷是什麼,而不再會覺得需要用他人的認可來確認自己是誰。

3.明確自己的邊界。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才能知道什麼事情是自己沒有必要做的、什麼事情是自己有權利做的,無論他人認可或者不認可。

4.接受不被認可時不舒服的感覺。抵擋被認可的誘惑,忍受不被認可時的不安全感,都很難,但是是值得的。

5.看到其他選擇的存在。有時候人不得不陷入「害怕不被認可然後放棄邊界」的自動反應,是因為面對不被認可的情境時他只知道這一種方式。所以留意生活中的榜樣,觀察那些不會被他人的認可或不認可綁架的人,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看看他們如何在他人的不認可下仍保持自我感的穩定,你會發現「原來可以這樣啊」。


推薦閱讀:

什麼是單純?什麼是單純得像個孩子?
《看不見的客人》、《羅輯思維》、頂級段子手都在用的法術
音樂| 冥想音樂推薦
《世上只有媽媽好》該不該禁播?
在政府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人際交往 | 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