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奇葩大會,關於樊登,關於讀書,心理諮詢師的

一、關於樊登,關於讀書,關於方法論

二、關於一個心裡諮詢師,關於一種生活中常見的錯位

這兩個故事、人物放到一起就顯得特別有意思。

為了圖文並茂,截圖累的睡著了,但真覺得值。

(一)

他說:讀書是必需品,後面還說讀書是一個要命的事

強調知識的重要性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覺得痛苦,那麼一定是因為方法錯了。強調方法的重要性。

面對嘉賓質疑的書也不一定對,他說書未必都對,但是比你瞎想強。總之,要讀書,認為在書中可以找到方法。

好書太多了,翻譯過來就是書里的方法太多了,要去學。

有點像快餐文化

成功學,讓你一秒改變人生。微信里加了陳安之老師,所以對這個比較敏感。

有點營銷的意味,讀完書,畢竟還是商人。

看完第一個故事,看第二個。

(二)

他講了一下這個時代的很容易見的問題,遇到問題的時候,總希望一步到位,讓權威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去想這是什麼問題,自己可以通過什麼途徑解決。

更有甚者,連權威都分不清,病急亂投醫,明明是違背科學、常識的東西,仍然深信不疑。

有多少投機者相信天上掉餡餅,有多少旁氏騙局一起又一起。權威的背後,隱藏了什麼都不去看。真應了那句話,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

書不一定都對,權威不一定權威,書中的方法,權威的論斷也不一定比你瞎想強。人要有自我意識,自我判斷的能力。

像得到,混沌大學,優米,喜馬拉雅···

崇尚知識型的社會,這在一定意義上是進步。但如果僅限於十分鐘帶你讀完一本書類似的快餐知識,吃多了能消化嗎?

當讀書淪為打包的快餐,總覺得少了份雅緻,少了種味道。功利心太強,目的性太明確,容易唯方法論。抽絲剝繭的看結果,難免骨肉分離,看不出真正完整的模樣。

不是什麼書都對,不是什麼話都聽。要有自己的判斷,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讀書是為了增長見識,方法是為了解決問題。增長見識的途徑不僅限於讀書,問題的解決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過分強調讀書,強調方法,最終忘了為什麼讀書、忘了問題是什麼。那一旦書錯了,方法錯了,權威錯了,就傻的不成樣子了。

讀書要帶著思辨去讀,讀100本不好的書,還不如把一本好書讀100遍。不在於這本書有多少種方法,而是有了思考。

因為傳圖片比較麻煩,選取了部分。

詳細的請看鏈接:mp.weixin.qq.com/s/shyG

也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wopoint7

謝謝關注


推薦閱讀:

電影《解憂雜貨鋪》:我的困擾是無解的嗎?並不是!|影心理在線解惑
心理諮詢的匹配,是人格的匹配
自由人的不自由 | 諮詢師手記 03
請別用理論刺傷
心理諮詢師的良心不會痛。

TAG:奇葩說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