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條、暴力催收、詐騙充斥校園,多平台退出校園貸!如今的校園到底發生了什麼?

裸條、暴力催收、詐騙充斥校園,多平台退出校園貸!

導語:「沒錢也可任性」,「無需抵押和擔保,當日放款」,「分期,只為更好的自己」,等標題語鋪滿校園,校園貸從2014年始迅速攻佔各校園市場。如今的高校生消費觀念開放,購買慾望強,再加上這些充滿誘惑的廣告語,對於消費更是欲罷不能。而在這些誘惑的背後是高額的貸款利息,大部分校園貸年化利率在10%以上,有些甚至超過30%,遠遠高於普通貸款的利率。看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市場,如今卻幾乎走向了死路。

熱門事件

裸條事件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

隨著媒體曝光,「裸持」借貸及其背後隱藏的問題進入公眾視野。「裸持」即女孩裸體手持身份證拍照作為借貸抵押,這些裸照也被稱為「裸條」,自抵押給別人後便成為了借款女孩的噩夢。

此前,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借款群中,女大學生「裸持」借款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通過「裸持」可以借款的金額基本在5000元以上,這是普通借款額度的2至5倍,但逾期未還將面臨裸照被公布的威脅,甚至有借款人威脅「裸持」借款的女生提供性服務。

正在遭遇出借人威脅「要公布裸照」的「裸持」大學生林曉(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2月,因為想要創業開網店,她開始接觸網路借貸,但她能借到的都是30%周利率的高利貸。林曉還不起,只能再借錢還前債。為了能借到更多錢,林曉同意了「裸持」借貸,她手持身份證拍攝了幾張裸照和一段視頻。對方核實信息後,借給了她5000元,於是林曉的噩夢開始了。

30%周息的高利貸是一種滾雪球式的增長。林曉總共向15人先後借款12萬餘元,但只短短4個月時間,債務就已經滾到了25萬餘元。同時林曉的裸照捏在3個債主手裡,只要林曉不能按期還錢,他們就威脅將她的裸照公布到網上,並發給她的家人和朋友。

林曉現在擔心即便自己還清了高利貸,裸照也被出借人拷貝,成為隨時要挾她的「定時炸彈」。她的擔心並不是毫無根據,已經有一些賣家在論壇、貼吧上公開出售「裸持資源」。

兼職詐騙事件

據央視《新聞直播間》曝光:

今年3月,大學生小李通過同學介紹做起了幫助網路貸款平台刷單的兼職工作。刷單業務老闆申某表示,小李只需要用學生身份在網貸平台購分期購買手機,幫平台刷業務量即可獲得單筆100元的報酬。隨後,小李便在兩個網貸平台上進行貸款,並分期購買手機,產生了總共6.9萬元的借貸錢款,小李將借貸的錢款全部交給了申某。

如此,小李每月需向網貸平台還款5500元。而業務老闆申某隻為小李轉賬了3個月的貸款,承諾的報酬也一直未兌現。在小李的催促下,申某露出了真面目。申某表示,小李必須帶其他同學一起做刷單,湊夠5人才會支付傭金。否則不僅傭金不會兌現,小李向信用平台借貸借款產生的費用需自己還清。小李拒絕申某要求後,申某果然中斷了為他還貸,人也一併消失了。

這種現象在大學生中較為普遍,與受害學生小李有著相似經歷的同學人數已接近80人,涉及多所大學,被騙總金額高達200餘萬。隨著業務老闆的消失、借貸平台的施壓,許多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承擔起還款責任。

欠款自殺事件

據剝洋蔥people報道:

大學生鄭德幸以一種清醒而決絕的方式,結束了21歲的生命。

他從賓館的8樓跳下;跳樓前,給父親鄭先橋發了一條56字的簡訊:「我跳了,別給我收屍」,「來世做牛做馬報答你們」。

親屬們試圖阻止他,無數次撥打電話,他只接了一次,嘟囔了幾句重複的話「不行了,不行了」,掛斷電話。時間是3月9日晚7點40分。

種種跡象表明,巨額欠款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鄭德幸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14級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大二學生,自去年2月賭球,冒用或借用同學身份信息網貸,欠下60多萬巨款。

他的父親——河南鄧州一位農民,一生的積蓄只有7萬元。

在人生的最後4天,他遠赴山東青島,試圖通過打工還款,完成自我救贖,但欠款像一座無底洞,吞沒了他。

暴力催收

鄭德幸事件之後,校園貸的暴力催收也逐漸浮出水面。

南都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台催收十步曲,分別為:1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2單獨發簡訊;3單獨打電話;4聯繫貸款學生室友;5聯繫學生父母;6再次聯繫警告學生本人;7發送律師函;8去學校找學生;9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10群發簡訊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稱,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範。

事件之後

在這些校園貸惡劣事件之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監督和控制校園貸風險。

政策方面

2016年4月15日,教育部、銀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6年9月29日,教育部下發《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開展針對新生校園貸風險防範專項教育工作。

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而其中另有一子方案是由銀監會等十五部委聯合發布《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對校園網貸等業務的網貸機構進行重點排查。

除了中央各部委聯合整治校園貸以外,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努力嚴控風險。

2016年8月16日,重慶市印發《關於重慶市校園網貸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的通知》,整頓校園網貸領域的違規行為,清理校園網貸亂象。

2016年8月30日,深圳市發布《關於規範深圳市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對校園貸的申請流程、宣傳方式、催收行為都做了嚴格規定,並要求企業在三個月內完成整改。

2016年9月7日,廣州發布的《關於規範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不得向未成年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提供借貸撮合服務,未經學校批准不得在校園開展任何形式的營銷宣傳活動等。

企業方面

政府如此強力監管下,各企業也開始尋求避險,紛紛退出校園貸市場。

8月10日,和創金服集團(原優分期)戰略將從校園市場向非校園市場的延伸和拓展。

9月5日,趣店集團(原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園分期市場;

9月27日,名校貸戰略轉移,從學生用戶群體,轉到白領用戶群體;

10月12日,我來貸正式關閉學生申請貸款的通道,並於10月16日正式關閉已授信用戶的提款服務。

給未來創業者的建議

校園貸本身存在著一些天生的缺陷,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學生的身上。我們首先來看一條舊聞。

2009年5月,央行發布了《關於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銀行謹慎發展無穩定工作、收入的客戶群體,做到從嚴授信,而大學生算是「從嚴授信」的重點客戶群。

上海銀監會對於通知的解釋為:大學生屬於無工作、無固定收入群體,對大學生髮卡而不考慮其還款能力,會造成自制力較弱的學生超能力消費,或滋生攀比消費心理,給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進而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也給銀行聲譽帶來較大風險。

從2009年央行抓緊了學生信用卡風險把控後,大學生信用卡的透支行為及違約行為下降明顯。隨著2013年校園貸的開始,校園內再次颳起了借貸風,大學生們又開始提前消費。而此時大學生相較於09年的大學生並無區別,無論是還款能力、消費行為還是消費心理。所以,現在的校園貸平台也會面對09年銀監會對於大學生群體所歸納的問題:無固定收入,還款能力難以評定,攀比心理重,自制能力差,會給貧困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並且會對放貸企業甚至是社會帶來不良影響。09年銀監會提出的這些問題,如今又再次發生了,裸條、兼職詐騙、欠款自殺、暴力催收等正是反映了此類問題。

校園金融絕對是一塊兒很大的蛋糕,但是是塊兒有毒的蛋糕,未來應當如何解毒?如何排毒?是未來創業者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創過

原創文章,如轉載請註明來源:創過。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began-out.com

如需溝通請發送郵件至:began_out@sina.cn

微信公眾號:began-out

別人告訴你創業是怎麼來的,我來告訴你創業是怎麼沒的!


推薦閱讀:

達人貸:年化收益13%,發展較慢,穩嗎?
企額貸 | 一家精品小店
招招理財怎麼樣?安全嗎?可以投資嗎?
銀行用你的錢掙錢,P2P把屬於你的還給你

TAG:大學校園 | P2P | 裸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