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云何洋開講丨?體驗新iPad pro,發現蘋果移動辦公布局的玄機

蘋果公司在剛結束的WWDC 2017(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全新的10.5 寸iPad pro,它除了造型吸引我之外,主打的移動辦公能力也讓我很好奇。

以我過往的經驗,iPad pro論生產力,比不過筆記本電腦;論便攜性,比不過智能手機。這次所謂的「移動辦公」,到底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

我果斷下單買了一台,經過幾天試用,我弄清楚了蘋果真正的用意和布局。今天的《何洋開講》,我們就從新iPad pro說起,剖析一下蘋果為我們規劃的移動辦公方向,以及大家在移動辦公上要注意的一些安全要點。

兼具生產力和移動性的辦公神器

通常來說,移動辦公分為兩大類——「被動移動辦公」和「主動移動辦公」。

「被動移動辦公」指的是由企業建設或購買相關軟硬體方案,而後應用到業務中。這種方式從管理角度出發,目的是讓員工不在辦公室里也能按照公司規則處理工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員工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的。

而「主動移動辦公」則來源於我們自發想要完成工作的意願。所謂3A辦公,即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thing(與業務相關的任何事情),就源於這種意願。它由我們主觀驅動,即使不在辦公桌前,也仍然可以持續工作狀態。iPad pro作為消費級電子設備,用它來完成日常工作就是一種典型的主動移動辦公。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攜帶筆記本電腦就是滿足「主動移動辦公」需求最簡單的方式,雖然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完全兼具了生產力和便攜性,但筆記本電腦終究是一台電腦,它再輕薄,使用體驗和電池續航也無法與手機這樣的主流移動終端相比。

因此,現在更流行的移動辦公方式,就是基於手機的移動辦公。它更便攜,續航時間更長,處理能力也絲毫不落於下風。但手機移動辦公目前最大的缺陷,是它更適合輕度的數據錄入和管理查看,手機屏幕的小尺寸註定了它不可能成為一個主要的生產力工具。

Pad則是一個中間產物,它介於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間。一方面它的大屏幕可以讓我們更方便的處理工作,另一方面,它又比筆記本電腦更便於攜帶,續航時間也更長。

其實早在第一代iPad pro上市時,蘋果就主推過移動辦公概念,當時我覺得它只是初期試驗品而已,隨後它低迷的市場表現也印證了我的觀點。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當時iOS系統還不夠完善,還沒能從「以單任務為核心」的系統體驗中進化出來。例如,沒有真正的多任務支持、缺乏本地文件系統等,這些都是「移動辦公」的攔路虎。

而第二代iPad pro搭載了iOS 11系統,真正開啟了iPad的移動辦公時代。基於新的硬體提升,第二代iPad pro加入了真正的多任務切換、本地文件系統、文件掃描等諸多辦公能力,現在的iPad似乎可以滿足我的一些重要辦公場景需求了。

但這些都只是蘋果公司布局的一部分。

單以現在iPad pro這樣一個設備來說,它不是個All-in-One的方案,也並不能做到取代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力。但問題是,iPad pro的設計初衷,蘋果壓根就沒想著把它變為一個全面的移動辦公設備。

更洞察場景需求的辦公生態

蘋果所做的一切,其實只圍繞著一件事——構建一個閉環移動辦公生態。

這個閉環移動辦公生態由:3個設備、1個雲服務、和1個應用商店這三部分組成。其中,3個設備指的是iPhone、iPad、Macbook,1個雲服務指的是iCloud雲服務,1個應用商店指的是蘋果應用商店。

蘋果的邏輯是這樣的:首先用3個設備將移動辦公場景進行切割,使用iPhone是一種便攜的外出場景,Macbook代表生產力,而iPad pro則定位在了垂直細分的、需要結合現場的辦公場景上;其次,這些設備上的文件數據通過iCloud雲服務來做到同步和無縫切換;最後,所有設備中的辦公應用都來自於蘋果商店,形成閉環。

與微軟的極客風不同,蘋果一直非常擅長於洞悉客戶需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和微軟surface產品面向移動辦公的All-in-One策略不同,蘋果將移動辦公場景進行切割的做法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以下三個移動辦公細分場景,可以證明蘋果做法的聰明之處:

場景一,坐高鐵出差的時候,使用iPad pro來批註合同,這比我使用筆記本彎腰打字要舒服多了;

場景二,建築工程行業,紙質圖紙打成1.5m寬還是看不清,使用iPad pro現場查看圖紙方便又環保;

場景三,媒體及藝術創作,靈感來的時候使用iPad pro記錄下來,像一本用不完的記事本,環保又省錢。

移動辦公小貼士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移動辦公」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移動設備存儲了我們太多的機密數據。針對日益成熟的「移動辦公」,信息安全絕對得放在第一位考慮。

對此,我有三點小貼士給到大家:

第一,開始移動辦公前,先想清楚待解決的問題,再去尋找或購買相應的軟硬體解決方案

許多人對移動辦公的理解很片面,認為它就是將什麼工作都移動化的概念。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每個產品都有設計初衷,例如iCloud,它解決的就是文件數據的跨平台同步這一個問題而已。明確需求,再「移動」起來。

第二,妥善保管和備份你的文件數據

在使用蘋果iCloud服務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條款,因為哪怕你是付費用戶,如果你在180天內沒有將你的數據備份至iCloud,蘋果公司是有權將你在iCloud中的備份數據刪除清空的。

哪怕我本身就是一個果粉,我也要對蘋果這種霸王條款表示強烈抗議和不滿。對於廣大企業用戶來說,我還是建議大家使用一個輕量私有雲來保管和備份文件數據。

第三,做好安全防範,保護好商業秘密

我強烈建議在移動辦公過程中,使用一個帶有「動態密令」功能的私有雲來傳輸機密文件。「動態密令」其實是一種額外的密碼驗證技術,它隨時間而改變,除了賬戶本身的密碼外,用戶還須獲取一串動態的密碼數字才能解鎖文件,從而徹底杜絕任何形式的機密文件竊取和偷窺行為。

推薦閱讀: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辦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