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交互設計師的幾點感悟

一年又過去了,步入職場成為一名交互設計師快滿三年,今年成長的關鍵詞是「實戰」、「轉型」。

實戰

今年一整年我都在學習人工智慧和設計的相關知識,在公司做的兩個項目都是與人工智慧相關,涵蓋了AR、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第一個項目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做的表情製作工具;第二個項目是與語音交互相關的智能硬體,這是一款智能音箱+投影儀+吸頂燈三合一的硬體,曾在CES2018亮相併獲得了日本Kickstarter歷史眾籌排名第四的成績。今年在項目上實踐的經驗對我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

轉型

今年在公司里逐漸轉型為產品設計師,從0到1負責整款智能硬體的產品和交互設計,責任更重了,工作時間也越來越長了。但很開心的是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因為自己的產品、商業和開發知識終於能用於實踐。在很多問題上我能考慮更多的因素,包括產品戰略、地域文化、用戶群體、商業變現、以及自己對用戶體驗、人工智慧的理解。

以上是我這一年的成長和所做的事情,接下來聊一下這一年來我領悟的幾點心得。

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設計

這應該是我最深的體會:好的產品設計應該包含好的用戶體驗,但好的用戶體驗不代表好的產品設計。我認為,產品設計是幫助產品建立自己的壁壘並逐漸擴展自己的商業模式,建立的壁壘包含了技術、用戶和商業壁壘,用戶體驗設計只是建立用戶壁壘的手段之一。

設計先行

產品糟糕的框架設計會導致產品反覆修改,不僅傷害用戶體驗也會直接影響到用戶壁壘的建立,所以好的產品框架設計需要跨學科的參與。在智能硬體這個項目里,我很榮幸能將自己在用戶體驗和AI設計上的經驗和思考融入到前期的產品定義中。這時候設計師做的事情不意味著用戶體驗設計先行,我認為應該是:設計有利於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設計方案,並在這基礎上滿足用戶體驗。優秀的設計師不只是為用戶體驗設計,他應該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優秀的設計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所以需要設計師熟悉商業、產品、技術、用戶體驗等領域的知識。這也是為什麼國外開始將設計思維和MBA相提並論,因為設計師也能影響商業,也有可能成為商界的精英。

沒有永恆優秀的設計

曾經的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產品架構應該具備魯棒性和拓展性,同時滿足產品的商業和用戶需求,能長時間使用的,這需要設計師擁有優秀的全局觀、前瞻性以及懂得平衡商業需求和用戶行為。但有人說,好的設計應該滿足現狀,為未來一兩年準備的設計都是瞎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一兩年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非常反對這個觀點,但又不得不認為它有點道理。在智能硬體這個項目中,不是所有具備魯棒性、拓展性、符合這款產品特性的產品框架都是好的設計,當資源、技術還沒準備好,你認為很棒的產品框架都可能只是紙上談兵,其實沒什麼卵用。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最近,我發現成功這個詞並不代表著終點,它不是永恆的勝利,它只是暫時性的。設計也一樣,沒有一鎚子定下來的設計,只要它在一個階段內給產品和用戶創造價值,它就是好的設計;當它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少甚至是負值時,說明這個設計需要做出變化。有了這番領悟後,我認為一個好的框架設計應該能滿足現狀並且儘可能適應未來發生的變化。這個設計即是一個平衡點,它因項目而異,但你必須要找到它,因為這是成為優秀設計師的必備能力。

做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東西

我認為做好一件事,天賦和努力真的很重要。之前已經寫過相關文章,裡面包含我對「做這件事你是否有優勢?」「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要怎麼做好這事?」三個問題的理解,文章底部附有相關鏈接。人工智慧設計是全新的領域,它更多代表著技術和設計的融合,這需要跨領域的人員來研究這事。我就是一名跨領域的設計師,而且我認為人工智慧設計這項研究是有意義的,最後我屬於INTJ專家型人格,所以我堅信自己有興趣並且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在智能硬體產品設計上同理。

不要局限自己的定位

不要總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交互設計師而只做好交互設計的活,我認為這是對自己其他能力的否定。每個人在職業道路上都要往前走,比別人越靠前意味著自己有能力解決更多問題。如何展示更多能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重要,首先是要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局限自己的定位。

做好一件事,應具備Owner意識

對於不怎麼加班的我來說,這個項目的加班次數遠超於曾經的項目組,但我不怎麼討厭這種加班的感覺,因為在這個項目上我知道我在不斷成長,而且我真心想把這個項目做好,主要有四個原因:1.最主要是因為我喜歡嘗試做新的東西,而且我認為這款產品是有價值的,我認可這款產品;2.這個項目有一個很好的Leader,我認為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東西;3.我希望能把各種能力發揮出來,這款產品能證明我的實力;4.這個項目是AI相關的產品,這是一次寶貴的實戰經驗。簡單點說,我把這款產品當做我的第三個親兒子來看待。

前兩個親兒子都是我獨立設計開發的產品。

保持學習的熱情

最近心情也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找了一下原因,原來是自己太久沒沉下心來學習新知識,總覺得有種危機感,自己越來越容易被別人淘汰。最近重新利用休息時間看點書,浮躁的心情逐漸好轉。每個人的時間都只有24小時,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想比別人跑得更快,就要比別人更努力,更要學會平衡生活、學習和工作,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知道<理解<<領悟

我很喜歡看書所以知道很多領域的知識,但部分知識我沒有思考過和運用過,所以它們只能停留在表面。雖然這些知識我都知道,它們都是我的,但我承認還是理解不了。例如上面說的大道理,幾年前我就從書上看到了,一看就知道是對的,然後呢?沒有然後了。但部分我沒有執行,因為還沒到那個時間點以及深入思考。我認為有些道理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領悟背後的原因,知道後面的路要怎麼走。

結語

前一陣子在看《偶像練習生》,很喜歡節目里張藝興說的Slogan:越努力,越幸運。看著每一位十幾歲的少年每天都在為出道拼盡全力,遭到淘汰都會哭得很慘很慘,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離夢想又遙遠了一步。看回自己,自己真的還不夠努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其次,就像張藝興說的:越努力,越幸運。

相關閱讀

二年級交互設計師的幾點感悟

一年級交互設計師的幾點感悟

交互設計師入行心得

人工智慧對用戶體驗的影響

後續的原創文章會首發『薛志榮』這個公眾號,請掃碼關注閱讀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交互設計基本功,精簡參考大全
一個好 App 應有的氣質—交互設計的細節設計
只關注交互的產品經理不是好產品經理
設計師能理解的需求
【中天智領】互動式大屏幕、互動式LED屏幕、系統級交互、符號觸控

TAG:交互設計 | 交互設計師 | 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