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媽媽

你的成長過程媽媽參與了多少?談談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媽媽吧!

「每一個牛逼的人都要有個篤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

——《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01

看你們都這麼焦慮

我也不好意思淡定了

現在的家長們,焦慮是常態,淡定的媽媽反而變得非常稀少。如今還有多少媽媽,不焦慮地給孩子盤算著學區房,不為孩子的補習班糾結猶豫?幾乎找不到。

淡定的媽媽,反而成為這個時代的稀缺者,那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媽媽們是淡定還是焦慮呢?

02

焦慮的大多數

放眼四周,大多數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焦慮的共識似乎就是:這是我的孩子僅有的一次人生,我絕對不允許他走彎路、受傷害,畢竟孩子的成長不可能隨時推倒重來。

因為我們總是在擔憂和困惑:

● 完全的素質教育會不會導致應試的失敗,應試道路會不會讓孩子變成毫無情趣的考試機器?

● 凶孩子會不會讓孩子落下什麼心理陰影,哄著孩子會不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過於自我的人?

● 不買學區房孩子會不會跟一幫窮鬼的孩子同班,買學區房貴不說,關鍵是名校出來的孩子就一定優秀?

● 不去上幼小銜接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上了會不會磨損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

● 學奧數是為了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還是為了升學考試加分?

● 興趣班到底學多少為宜,學少了孩子的綜合能力是不是會比別的孩子差些,學多了孩子是不是會很疲倦?

● 教孩子注重儀錶,會不會導致他過分關注容貌,不教孩子長大後形象的管理和塑造會不會成問題?

● 孩子早戀會不會耽誤學習,會不會傷害到自己,如果不讓他早戀,孩子如何學習與異性親密相處,未來的婚姻情感怎麼有能力經營好?

● 老人帶孩子會溺愛,自己帶會不會又過分嚴厲?

● ……

整體大環境所帶來的焦慮,以及對孩子深深的愛,都不斷滋生著父母們的焦慮。

03

育兒,就是育己

我認識一位成都某小學的校長,她在教育兒子方面所體現的「不焦慮」,是讓我頗為欣賞的。

無論外界如何焦慮和浮躁,她都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好家庭教育,注重誘發和保持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和責任感。

書法和籃球是她的孩子一直堅持的,他兒子也曾半途而廢了很多興趣班,所有孩子不感興趣的,她都不再做勉強。至於應試教育的課外輔導班,她一個都沒有給孩子報。

「凡是那些沒有讓兒童每天都發現周圍世界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地方,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會熄滅。」她要保護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她既沒有給兒子買學區房,也沒送去上幼小銜接班的,她總是說:「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形式上應該是遊戲的、無拘無束的、變化豐富的、與生活相關聯的。」

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愛、陪伴、指引,都是老師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才有人說「育兒其實就是育己」,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04

來看看不焦慮的媽媽

是怎樣育兒的

前不久出行時,遇到先生領導的女兒,得知她正在讀成都七中(我們這邊很好的一所學校)。

讓我頓生好奇,才女是如何煉成的?但從她女兒那得到的答案,卻打破了我一些既往的認知:

1)不必迷信學區房和名校

「我從小都是讀的公立學校,媽媽也沒有為我買過學區房,七中也是我自己考上的。」

2)家庭教育很重要

「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注意培養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挫敗的時候,陪著我慢慢地尋找。

有時候學得很累想放棄,媽媽也用各種方法鼓勵我,有時偷懶也會被媽媽懲罰,甚至不準吃飯。

但她教會了我堅持,堅持做一件事,做成了之後獲得的成就感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3)奧數可以訓練邏輯思維

「小學就開始學奧數,不是為了數學考好成績,也不是為了升學考試加分,而是奧數會訓練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對高中段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幫助。」

看完你或許會說,沒買學區房,或許她家本來就是學區,或許她家比較有錢,有更多的資源,或許她父母不僅有錢還有閑,才能給她那麼多的陪伴。

然而,她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她媽媽一個人撫養她,雖然上班很忙,但她還是盡量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帶娃和工作讓她分身不暇,但她始終沒有放棄自我的成長,給了孩子一個努力奔跑勤奮向上的好榜樣。

我想著,如果這位媽媽因為沒法給孩子雙份的陪伴,沒法給孩子更高品質的條件而焦慮,不斷地被焦慮吞噬,那她的孩子也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

或許會被媽媽的焦慮吞噬,也或許,根本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05

看你們都父母做好榜樣

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的另一個朋友也是不焦慮的典型,她的女兒特別優秀,我問她:「你的孩子上過文化類培訓班嗎?上了幾個?」

她悄悄回答:「只學過畫畫,文化課輔導班一個也沒上過。」

她認為,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遠遠勝過學校教育,而媽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領軍人物,至少目前的中國是這樣。

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對他人的包容和愛,對知識的探索慾望,意志力,執行力,自我約束力等等。

這些我們看起來形而上,與分數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東西,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所獲得的成就來說卻至關重要。

培訓班和學校教育更偏重知識的教授,不是說不能上,但那絕對是家庭教育之外的補充。

作為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重喚醒孩子內在的學習力量,這件事不容忽視。

之前在朋友圈流傳甚廣的一篇文章《前騰訊副總裁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中提到:

「很多中國的家長都在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他們會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儘可能地搶位子。

但其實,成功的道路並不像想像地那麼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

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

然而,有多少人進入大學就停止學習,踏入社會就不再翻書,在被迫學習的日子裡,早早就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

焦慮的家庭教育,早早地就磨去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以及不斷學習的動力。

對於很多盲目而焦慮的父母來說,亟待修鍊的,並非孩子的才藝和成績,而是自己的個人成長。不斷奔跑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勤奮的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閃亮的娃,請先耐心地修鍊自己,然後給孩子一個,不焦慮的成長環境!作為寶寶來說,你是第一次當娃,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有什麼心裡話不好當面溝通的,可以下載個手機APP hope給父母埋一顆時間膠囊,說說心裡話,跟父母做最知心的朋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哦!

?

推薦閱讀:

如果遇上婆婆向老公撒嬌,還想掌控我們的生活怎麼辦?
我有一對強勢的公公和婆婆?
我想問問婆婆不給孩子買準備東西正常嗎?整個孕期也沒給孕婦買什麼東西方,說太忙了。是忙?還是不喜歡我?
有這樣的婆婆,我到底該不該嫁?
男朋友家人強勢逼分手怎麼辦?

TAG:母親 | 妹妹 | 婆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