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和貨幣超發

錢多不一定是通脹,政府會引導這個錢有利的地方引導,至於達到的結果就另說。通脹的一個好處是提高產能利用率,當產能利用率發揮到極限的時候,貨幣還在超發,這個時候不能提供更多的產品,這個時候惡性的通脹就起來了。比如說我現在能生產十件,現在生產5件。這個時候貨幣多了,人們就把貨幣轉換為物品,我就生產6,7,8,件,至少我生產的數量可以滿足人們購買的需求。但我生產十件到了極限的時候,貨幣還在超發。這時候錢在不斷的多,而提供的商品缺沒法再多,物價就會直線上升。這個時候就是惡性通脹。之前的良性通脹可以提高產業的業績,產能的利用率在往上升,意味著成本就在往下降,利潤也在提高。黨茶能利用率的缺口完全閉合了,貨幣還在超發,那後面就是完全惡性的通脹。

如果本來生產7件,沒有通脹,是通縮,反而產能利用率下降,產品的庫存在積壓,這時候把生產往下降,去庫存,這時候的成本就是往上升,利潤下降。這時候兌企業的危害反而更大,經濟開始下行,本來企業可以生產8件變7件,7件變5件,本來僱傭工人100,現在裁員變成90個人。

通脹分為良性通脹和惡性通脹,良性的通脹對經濟是好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把通脹定在2%。而且美國的利率比我們低,我們的通脹連2都不到。央行的負債表每年2位數的增長,我們CPI也就2點幾,我們1年期的理財現在4.5。真實的利率是4.5-2.=2.5,我們並沒有通脹。所謂通脹是負利率,我們銀行存錢利率1年5%,CPI指數6%.這時候錢是貶值的。你把錢放在銀行做一年期的理財就能跑贏CPI。

那為什麼這些年說物價上漲?這時候要看CPI 的權重,不能總是盯著一個部分。再比如豬肉這兩年一直在跌。

日本也把通脹定在2%。但是經濟起不來,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需求,沒有購買力,那日本為什麼沒有購買力,沒有需求呢?因為當年的經濟危機欠了很多債務,大家所有的收入都要去還債。比如說你當年買了個房子1000萬,現在變成500萬,但是你還要去還錢,這樣,你每月的工資就是拿去還債,沒有去消費了,政府就想辦法讓人們賺錢,這種就是日本的通縮,不斷的量化寬鬆,但由於債務太大,經濟始終起不來。這樣對企業就是噩夢,不斷的效益下降,產能利用率下降。什麼時候還完債務,什麼時候才結束。如果採取俄羅斯的葉利欽時代的休克療法,全部推倒重來,那對經濟的殺傷力更大。

研究一個問題,為什麼央行的負債表在兩位數的擴展,為什麼M2前些年都是十多點,我們GDP6.7,6.8,社融也是10多點。為啥CPI卻是2左右,還很低,為什麼我們貨幣供應量之前都是2位數的上漲,而CPI數值卻一直趴在地下。這就是資金去向問題,很大程度上資金是在空轉。

中美利差是人民幣走勢的重要因素,要持續關注是不是利差縮小,人民幣開始貶值。

推薦閱讀:

TAG:通貨緊縮 | 貨幣 | 通貨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