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至 盛夏始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是干支歷巳月的結束以及午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忙種」,辛勤的庄稼人即將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候鵙始鳴:鵙(jú)即伯勞,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民俗

芒種是和農事緊密相關的節氣,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所以,各地風俗習慣並不多。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民間多在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有對此民俗熱鬧場面的詳盡描述。也正是在這一天,黛玉吟出了「葬花詞」,萬艷同悲,千紅一哭。

安苗祭祀

安苗是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氣溫升高,天氣炎熱。我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起居宜早起,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飲食需清淡,以質軟、易消化食物為主;精神要放鬆,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芒種氣溫漸升高,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丟失多,心腦血液供給不足,人們常常感到身體睏乏,沒有食慾,被稱為「苦夏」,還有些人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貪涼喜冷,克傷脾胃,也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周身酸痛等「苦夏」癥狀。如何在飲食起居方面進行調理呢?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在過了芒種之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的,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飲酸」,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因其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也可以榨汁飲用,但不可以用飲料代替水,汽水、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反而會影響消化和食慾。

三是「食粥」,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

四是「清補」,「清補」並不意味著單吃素菜、水果之類,也不是追求飲食的絕對清與素。事實上,「清補」重在強調補養,只不過在補養的同時兼具解熱消暑的功用,比如鴨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再者泥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特性,被稱為「水中人蔘」,可以起到補中益氣、解毒養顏作用。

五是「靜心」,芒種季節適合調暢情志,可以適當的晚睡早起,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勤洗澡、勤換衣,以疏泄「陽熱」。保持心境平和,寧靜暢達,也可取得「心靜自然涼」的效果。

芒種季節要順應季節的變化,學會養生,對自己的作息時間要合理的安排,及時的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已經作息時間,及時調整飲食起居,放鬆精神,以養護陽氣,為健康度過夏天做準備。

芒種八寶

夏季一到,炎熱的天氣讓很多人都沒了胃口。夏天的飲食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到底如何清補?專家指出,夏季飲食養生必備八寶。

第一菜:黃瓜

上榜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黃瓜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黃瓜,做法簡單,用料也很少,還有殺菌、增進食慾的功效。

最佳烹調方式:涼拌黃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虛寒的人可以清炒黃瓜,或者做黃瓜餡兒水餃。

第一鮮:鯉魚

上榜理由:夏初的鯉魚正值產卵季。魚在臨近產卵期時,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最佳搭配:濕熱天氣里,吃鯉魚可以適當加一些祛濕的食材一起煲湯,比如陳皮、冬瓜、蔥白等。咳嗽時則可以用鯉魚與少許川貝一起煮湯食用,可止咳平喘。而赤豆鯉魚湯是一道緩解腎炎水腫的經典食療方,兩者配在一起食用,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

最佳烹調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熱,可以選擇清蒸、燉湯等。

第一菌:木耳

上榜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最佳搭配:銀耳有潤肺生津、補養氣血、滋腎益精等功效。將雙耳用溫水泡發後,與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籠中蒸熟,製成雙耳湯,具有滋陰潤肺、補腎健腦的功效。

最佳烹調方式:清炒、涼拌、做湯均可。

第一肉:鴨肉

上榜理由: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最佳搭配: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燉食。

最佳烹調方式:「雞肉湯,鴨肉味」,夏季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補。

第一谷:薏米

上榜理由: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維生素B1和多種氨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炊飯食,治冷氣。煎飲,利小便熱淋。」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的食物。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補劑。

最佳搭配:薏米紅豆粥。既除濕,又補心,還能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

最佳烹調方式:粥類食品易於消化,既能幫助補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還能快速補充血糖和能量。

第一粥:綠豆粥

上榜理由: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之食谷」之美稱。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類做成雜豆粥,能補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

第一飲:酸梅湯

上榜理由: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本草綱目》記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家常做法:材料:干烏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兩)、甘草(一兩)、冰片糖或者紅糖。

方法:

1、從乾貨市場買回家的干烏梅和山楂必須先加水泡開。

2、連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將泡開的烏梅和山楂用紗布包起來。

3、在大鍋里注滿水,放入紗布包,大火燒開。

4、煮沸後,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紅糖。

5、小火熬煮6-7小時,在水大約被熬去一半的時候,酸梅湯也就做成了。

第一瓜:西瓜

上榜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經常飲酒的人體內偏熱,若能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熱,還能加強肝臟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鮮的西瓜汁和鮮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膚彈性,減少皺紋,增添光澤。夏天出汗多,隨著汗水的排出,丟失的營養也多,適當吃些西瓜,不僅能補足丟失的水分,更能增加營養。

最佳烹調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拿來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來煮水、炒菜。

推薦閱讀:

冬至大如年,你今天和誰吃餃子呢?
印尼華裔總會黃德新、黃印華拜會印尼中華總商會
故鄉的年味,兒時的夢
香艷——古詩詞中的元宵節
內行看門道:天心村鬥茶賽究竟怎麼玩?

TAG:節氣 | 文化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