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與巨嬰的戰爭,卻迎來了一群以患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為榮的中國人

寫在前面:

沒想到大家戾氣如此之大,而且如此擅長偏題扭曲,如此擅長絕對化,把過激暴力當成唯一教育方式。

我想說的是:罵幾句,打幾下,都是正常,我從沒有否認「需要反擊」這件事,但是「反應過激」,「過肩摔,猛踩男孩頭部三下」就是一種不當行為。

另外很多評論和本文章主題無關。

請後面的讀者注意:

我不是在評判這場鬧劇的對錯,更沒有絲毫講到是否要容忍熊孩子,以及如何教育熊孩子,而是想要讓大家關注到一種「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並敬而遠之。

情緒轟炸前請找准目標。

更不要被別人的無腦轟炸帶偏了。

另外:知乎是我見過戾氣最重的平台,沒有之一。

以下是正文:

一、

這幾天一個「男子過肩摔7歲男童,並猛踩其頭部三下」的視頻火了。

根據警方提供的視頻以及當事人闡述,可以將事件具體還原如下:

小男孩在公交車上吵鬧,男子便問其是否要坐下,並讓他安分點

而男孩的回應是:用腳踢了他三下

監控視頻

男孩的舉動激怒了男子,此時男子突然站起,一個過肩摔將小男孩重摔在地,並緊接著用腳在小孩的頭部狂踩三下。

監控視頻

目前受傷的男孩正在住院治療,男子家人為男孩墊付了部分費用。

經醫院診斷,男孩顱內未見異常,雙側上下頜骨、顴骨及副鼻竇骨質未見明顯異常;左側面部軟組織腫脹。

小男孩

而男子則被公安機關拘留15日,並被處以罰款。

在拘留所時,男子發視頻回應稱自己十分後悔,當時自己心情也很糟,工作一直不順,便對男孩施加了暴力。同時他向男孩、家長以及社會做出道歉。

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其實這是一場結局圓滿且和諧的事件。

男孩傷的不重,但這次事件必定對他的人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說不準就是一個熊孩子轉變為好孩子的契機。

男子受到了公安機關的懲罰,並且其已經知曉其錯誤,倍感愧疚,做出了道歉,說不準這次衝突就避免了未來的一起殺人案件。

說白了,就是一場熊孩子與巨嬰的戰爭,只是結局罕見的不是兩敗俱傷。

如果這個熊孩子無人遏制,或許這就是他的未來:

來自知友@永遠都要溫和的笑

而如果巨嬰男子沒有受到這次懲戒,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就會迎來這樣一起引發社會熱議的報道:

二、

很顯然,視頻中的男子患有輕微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患者通常會有這樣的特點:社會適應不良、易受情感衝動支配、對傷亡無感、擁有高度攻擊性、行為無計劃性。

面對熊孩子的「熊行為」正常人的做法大致是「憤怒地罵幾句」,或者惱怒地「打幾下」,而不是「過肩摔,猛踩頭部三下」

很明顯,男子「容易情緒失控且易受情感衝動支配」,並且「對傷亡無感」,此前提到男子「一直工作不順」,也恰恰暗合了「社會適應不良」的特點。但因為最終男子並未有重大過失,且做出了一定道歉,所以此處用詞為「輕微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但「輕微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如若沒有受到適當干預,極易發展成「嚴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嚴重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精神疾病。在監獄和勞教機構的犯罪分子中,這類人佔比高達40%-78%,而且不少是累犯或慣犯。

還記得高承勇嗎?

他就是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案的主角。

在 1988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期間,高承勇連續姦殺 11 人。

但經警察調查發現,高承勇的作案對象是完全隨機的,想殺就殺了。

當高承勇被抓捕之後,審問高承勇的警察說:「我們見的人多了,你想像不到他那種冷靜,人過分冷靜,其實已經是一種機械性的麻木,純粹屬於殺人取樂。」

特別是他在供述犯罪事實時,他面色平靜,幾乎記得 11 起命案的全部細節,時間、地點,甚至幾點幾分都清清楚楚,表現的十分淡定冷漠。

這顯然就是重度「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典型表現:

還記得震驚全國的上海「冰櫃藏妻」案嗎?

兇手朱東因為瑣事殺害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將她的屍體藏在家中的冰櫃中長達三個月之久:

而在事件發生後,朱東照常生活玩樂,時常出去旅遊,在家的時候就去樓下遛狗,鄰居都表示他看上去沒有什麼不正常,神情自若,還和別人有說有笑。

這樣的案件在社會中數不勝數,再比如我們幾乎過一段時間就能看到一起「男子持刀闖入校園砍殺學生」的案件:

05年11月,6名大學生在外宵夜時,被歹徒追到出租屋內砍傷,原因竟然只是「看不慣」。

12年14日上午,河南省光山縣一名男子持刀從一樓砍起,一直砍到三樓,砍傷了22名學生,原因竟然只是自己「心情不好」

而患有這類精神疾病的人,在社會中佔到4%之多,也就是說,每25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病症的「犯罪潛在分子」。

但讓我驚懼的是,通過這次「男子狂踩男孩」的事件,卻讓我看到了一大批可能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潛在分子。

三、

根據重慶晚報新聞哥對「男子狂踩男孩」事件的報道,在評論數超過2000條的轉發該視頻的3條微博里,被點贊最多的三個評論分別是:

「為什麼我覺得打得好」(6815贊)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個孩子該打么,雖然太重了」(4237贊)

「當一個缺乏教養的熊孩子遇到一個不知輕重的巨嬰」(1479贊)

而類似的評論更是數不勝數,基本都是高贊系列:

「這叫踢到?這叫挑釁,被打活該,打人認罰。(1579贊)」

「……父母沒教育好,自己又不學好,這樣的人無論大小丟進社會裡便是欺軟怕惡恃強凌弱的渣滓。……(1285贊)」

就連宣稱三觀正的「高逼格」知乎,也是如此:

讓我最吃驚的是,站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竟然佔了大部分。

他們把毆打等同教育,把正義等同「毫無顧忌」地打殺反抗,還大義凌然地以此為榮。

但我看到的是一群滿身戾氣,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危險分子。

四、

中央電視台的一期《心理訪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木棉與前夫離婚十幾年了,但一提起前夫,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

他打她,打得死去活來。

他不允許她出門,甚至不允許她穿褲子,經常對她進行性虐待。但是心中卻沒有絲毫負罪感,甚至以此為樂。

他與另一個女人同居後,才放過她。他提出離婚,她求之不得,從他的魔掌下逃出來。

他與她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他與另一個女人又生了一個孩子。為了給孩子報戶口,他回來找她,讓她證明兩個兒子不是他的孩子。

「那寫誰的孩子?」木棉問。

「寫是你父親的孩子。」男人逼她,她不敢不依。

十幾年後提到這事,木棉扇自己的耳光,恨自己竟真的那樣寫了證明。

十幾年來,木棉自己開理髮店養活兩個兒子。看著兒子長得越來越像前夫,她動輒對兒子非打即罵。她知道孩子無錯,但無法控制自己的歇斯底里。

木棉很不幸,她遇到了一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更不幸的是,這個反社會者也把她轉化成了充滿戾氣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而最不幸的是,木棉的兩個兒子也逐漸轉化成了充滿戾氣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這個故事也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精神疾病。一種可以通過家庭迭代幾代人的病痛。

它不僅會毀滅自己的人生,還會把別人的人生踐踏的一塌糊塗。

而這種可怕的精神疾病,正在通過社會媒體飛速傳播,一點一點吞食著剩餘的正常人。

或許你,就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下一個感染目標。

最後,我只有一點建議:

請警惕你身邊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並時刻警醒自己,

不要讓自己,成為下一個充滿戾氣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如若贊同,請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

感謝。


或許你還會對我的這些文章感興趣:

抱歉,窮人「配不上」素質教育

因為說了事實,快手官方向我發出警告

快手12歲幼女強姦案:我看不到這個社會的未來

在被抖音轟炸死之前,你還差多少空虛?

廣電:「我們有權決定你的價值觀」(高贊回收,已掛,不同話題下的有四五篇都陣亡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知乎「想法」欄目查看閱讀途徑)

林奕含逝世一年,中國家長依舊在「謀殺」自己的孩子

被殺之後,他卻被萬人唾罵,最悲哀也不過如此

你們以為的奧運精神,不過是煽情大劇罷了

拜託了,請不要如此惡毒

「請賠我們中國人一人一美元,一共13億」

「我們代表四川人民,不要你們的這點破錢」

我們要一起走的路還很長

餘生請多指教


推薦閱讀:

鴿子蛋的營養有多高
如何才能在喜歡的姑娘面前變得有自信
給人感覺很逗逼的美女真的存在嗎?
我只是突然「想起你」,不是「想你了」
安慰劑效應的概述是什麼?

TAG:心理學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