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就是校園暴力,是一個舶來詞,英語「Bullying」的音譯。在中國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而在美國卻要接受懲罰。校園霸凌對孩子們身心影響巨大,是犯罪的萌芽,必須引起家長、學校、社會,尤其是相關職權部門的高度重視。

讀初中時,我們班有個女同學臉上長滿了青春痘,就被男同學們起了綽號「癩蛤蟆」。他們時不時取笑她,尤其是那些平時缺乏存在感和經常飽受欺凌的男生。那個女同學比較溫和,反抗不激烈,結果就是被嘲笑得更厲害了。很難想像那段日子她是怎麼熬過來的。我雖然沒有跟著其他人一起這樣欺侮她,但也沒有在事件中站出來主持公道和正義,無形中成了傷害她的幫凶。

我自己也曾被霸凌過。忘記具體什麼原因了,放學路上被幾個同學堵在了校門口。領頭的是學校里一個老師的孩子,小時候患過病,但長得挺高大,對我進行語言攻擊和推搡身體。我沒有跑,也沒有激烈對抗,只是回家後告訴了爸爸。平時溫和的爸爸像發怒的公牛一樣找到學校,主持公道。那是我見過老爸為數不多並且最嚴重的一次發火。從此以後我在學校安然無憂,因為我有一個強大的爸爸保護我。孩子,等你遇到了霸凌,告訴家長是最首要的。家長,當孩子告訴你他被人欺負了,你要無條件地支持他,別辜負他/她對你的信任。霸凌的苗頭必須扼殺在萌芽之中,否則只會讓施暴者有恃無恐,使霸凌愈演愈烈。

當然我也曾有過疑似霸凌的經歷。跟同桌的三八線,似乎每個小學生都有的經歷。我還有自己獨特的發明與創造。為了防止前桌女同學靠自己的桌子,我把廢舊電池拆了,把膠水塗在桌沿,然後用黑色的電池芯上色。還有一次不太光彩的經歷。跟女同學鬧了矛盾,動了手,小女孩哭著回家了,揚言要找他爸揍我。接下來的課我都提心弔膽的,下課了灰溜溜從小道跑回了家。後來聽女同學笑著說她壓根沒回家,並且看到我下課後的狼狽樣了,聲音和神情中充滿了得意,這也成了我一生的「污點」。初中的時候,在前桌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悄悄挪動她的凳子,還時不時踢那凳子,以致後來她那老舊凳子壞了賴我頭上了,時不時揭我老底。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應該是為了引起女同學對自己的關注吧,只是表達方式欠妥當,與霸凌無關。青春如風啊!

由霸凌不禁想到了碎窗效應。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和暗示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拒絕霸凌,從加固孩子防護窗戶開始,發現碎窗,馬上修補。

推薦閱讀:

停止欺凌(1)——欺凌簡介
對校園欺凌說NO,被欺凌者終於不再沉默
我曾因為長相霸凌過別人
扇耳光辱罵逼成抑鬱, 被欺凌長達10年, 她親手將帶頭者送去監獄
《Who are you 學校2015》的亮點

TAG:校園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