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最愛乾的幾件事,看你們公司有沒有中招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滲透,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和剛走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進入互聯網行業。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似乎有著某種默契,它們的文化、規定、行為方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共性特徵,今天就來簡單梳理總結一下,看你所在的互聯網公司有沒有中招。

一、號稱要上市:不管公司剛成立幾天或者有幾個人,也不管這公司業務是刷鍋洗碗還是上門做飯,幾乎無一例外都信誓旦旦要奔著上市而去,國內主板市場都看不上,納斯達克才有逼格。最慣用的上市期限通常是三年以後,一個不遠不近的大餅先掛著。

二、合伙人/聯合創始人/CXO滿天飛:《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火了以後,「合伙人」這個詞被互聯網公司用的最多最濫,後來又冒出「聯合創始人」和各種CXO。從法律層面上講,合伙人對應的是合夥企業,合夥企業里的合伙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的是無限連帶責任,所以奉勸各位「合伙人」,出門裝逼的時候悠著點,別被無限連帶了。

三、不談工資談期權:給不起工資不直接說,很多公司一上來先畫熱騰騰的大餅,然後談一堆三年五載後不著四六的事,試圖用情懷和理想折個三五千塊錢,套用一個很流行的段子回應:上班掙錢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也能賺錢。

四、牛仔體恤標準著裝:喬布斯大概是這套互聯網公司最流行行頭的開山鼻祖,後被多個互聯網大佬效仿然後風靡,什麼西裝革履襯衣領帶,這麼打扮要麼是房產中介保險公司要麼就是傳統軟體系統集成,總之,互聯網公司著裝就是隨意、休閑,顛覆傳統和正式,尤其干技術開發的在公司不大褲衩子趿拉板兒招呼著好意思腆著臉跟人說話么?

五、宣稱扁平直接沒有公司政治:老闆下面最多有個總監主管什麼的,然後就全部是一線員工。我們有事說事兒、工作上一律對事不對人、不唯上鼓勵挑戰權威和領導等等。對於很多公司宣揚的這些所謂文化和價值觀,呵呵一聲以後提醒大伙兒一句:認真你就輸了。無論在哪混飯吃,干好份內工作的同時記著站好隊拍好領導馬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講公司政治是為了哄小孩兒下的套。

六、奇怪的稱謂方式:例如稱呼公司副總裁張鐵蛋為「鐵蛋總」,對這種稱呼方式不太恰當的比喻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想通過直呼姓名表達親切拉攏關係又怕對方不爽所以在後面掛個「總」,直接稱呼「張總」不完了么?累不累啊。

七、曬加班:這不是互聯網公司的獨有現象,但是在互聯網行業表現的尤其突出,因為互聯網公司普遍流行加班,尤其是後端部門,有很多公司甚至規定或鼓勵996(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6天上班),於是曬加班成為一種很有技巧行的互聯網公司文化。不管你在磨蹭到晚上10點、12點之前是在公司看美劇還是上淘寶,最後一定會在朋友圈發一張寂寥的街景再假裝淡淡的擼一發:早已習慣了這個點兒下班,為了明天,和夢想。

八、張嘴閉嘴粉絲社群:現在說「用戶」已經顯得很low了,得講粉絲和社群,小米是互聯網粉絲文化的「始作俑者」,被無數互聯網公司跟風效仿,買了我一個充電寶,你就是我的「XX粉」或「XX迷」,邏輯思維把「社群」概念喊得震天響,其精髓大概是:罵我的不喜歡我的滾一邊去,被我洗腦的原意給我打賞花錢的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精英。

九、進各種創業營研習社聽各種顛覆課。互聯網圈子裡有幾家風生水起的「培訓班」,以向越來越多苦逼的創業者兜售創業秘笈為盈利手段,所謂知名的「叫獸」們拿著哪些被炒爛了的成功典範掰開了揉碎了講的唾沫星子飛濺,一眾被忽悠的顛三倒四的互聯網公司創業者們則頂禮膜拜。這些培訓班或者講師的共性特徵就是「事後諸葛亮」,只講已經發生和被證實的事實。道理很簡單,有那本事丫自己早就干去了。

好吧,講了這麼說,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我拿著一些期權在一家很有可能三年以後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擔任彙報給CEO下面帶了五個人的產品總監,正在上某「XX營」的培訓課,經常加班和曬加班。

哥們,你呢?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粉絲營銷 | 加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