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泛娛樂化時代帶給文化的只有春天嗎?

所謂"泛娛樂化"現象,指電視媒體製作、播出的格調不高的選秀類、娛樂類節目過多,人為製造笑料,連新聞、社科類節目也摻進"娛樂"元素,甚至打情罵俏,單純的取悅觀眾,令收視率增高。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17中國泛娛樂產業高峰論壇上,圍繞「IP價值開發」、「泛娛樂產業」等核心主題展開深度權威對話,一致認為中國二次元產業的泛娛樂化和多元IP開發,更有市場前景。因而有媒體認為相比傳統的教學形式,泛娛樂化更具有創新性,完全給文化產業帶來了新的春天。文藝愛好者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舉例,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自己,也為衍生觀眾打下基礎。

毋庸置疑,泛娛樂化是資本信息化的必然產物。一方面使得媒體最大限度地佔有受眾,滿足受眾群體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信息的利益相關性降低,打破了傳統的高利益相關性信息的制約。對受眾合理要求的一種積極回應是最能與大眾建立一定利益相關性的好方式。

然而筆者並不贊成它對文化的發展帶來的都是正面影響。首先,新聞媒體迫於市場化競爭帶來的壓力,千方百計的迎合受眾的各種需求,甚至是低俗的需求。近年來各地掀起了"選秀"的熱潮。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肯定和鼓勵;對"追星族"狂熱的追捧行為予以積極的評價與讚賞,就是這些"選秀"節目的對公眾帶來的消極引導。

其次,媒體對收視率、發行量的過分追求使得新聞策劃逐漸走入了"誤區"。在利益的驅使下,用娛樂的方式把本身極其嚴肅的東西進行加工再向外傳播。而這種慣用的泛娛樂化做法會使整個社會缺少必要的責任感。廣大媒體運用新聞策劃藉以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避免新聞活動盲目性的合法行為,成為個別媒體進行商業行為的擋箭牌。殊不知,如果受眾長時間陷入刺激、獵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就會減弱人們對社會的關心和熱情,使受眾喪失對諸多問題的基本判斷,造成是非曲直的混淆。很可能使得人們所自認為的責任感、使命感乃至背後的價值觀,異化為一種非傳統意義上的、帶有娛樂性質的錯誤觀點。如果連責任都變成了一種娛樂,將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悲哀。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李小璐出軌事件?
怎樣儘可能快的分辨出值得追和果斷棄的美劇?
唐嫣羅晉合作有什麼好作品?
國內演員中誰的演技爆炸讓你嘆服?
為什麼有人願意看《暴走大事件》這種綜藝節目來消磨時間,有人卻能選擇用這些時間來看一本書?

TAG: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