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沒靈感沒素材,不知如何下筆?模塊式寫作來幫你

(本文作者涅槃,這是個關於寫作的號,歡迎關注我們)

01

在沒有參加寫作班之前,我認為寫文章是需要靈感的,而靈感這東西跟流星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就算來了也是一閃而過,所以之前很少提筆寫作,靠文章賺稿費更覺得是天方夜譚。

有次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自己一年能發表1400篇文章,我算了一下,平均一天近4篇,如果算上沒能發表的,就不止這個數了,並且全年無休。完全被驚掉下巴,這已經不能算正常人了吧,太牛了!

後來這個牛人成了我老師,她叫湯小小,我報了她的寫作班,到現在畢業也有好幾個月了,寫文章賺稿費這種以前不敢想的事也已實現,學費也掙回來了。

通過寫作給自己開了另一扇窗,給人生多了另一種可能,十分感謝這位老師。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這段時間通過寫作班學到的東西結合自己實踐總結出的方法,也許會給到大家一些啟示。

02

創作需要靈感,所謂靈感,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對同一主題不同的觀察角度。自媒體時代,寫作者已經失去紙媒時期的「特權」,從媒體決定讀者看什麼,變成讀者選擇從哪獲取自己想看的訊息。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迎合大眾變得理所當然,作文章要有產品思維也成為行業共識。

文章從立意、構思、標題開始,都得考慮讀者是否喜歡,這決定了閱讀量和文章是否被錄用。針對同一個熱點,你能想到與別人不同的觀點,提供新奇的視角,就是靈感要乾的事,與別人太過雷同,那出來的文章也只能爛大街。

內容同質化嚴重一直是自媒體的通病,如何跳出這個「泥坑」呢?創新是一條出路,讀者對新觀點、對日常瑣事不同角度的見解永遠葆有新鮮感,因為好奇「原來還可以這樣!」,這是靈感要乾的事。

怎麼擁有這樣牛逼閃閃的能力呢?蒙被子里想鐵定不行,我這裡提供三個方法:

1、看別人的觀點是什麼,再想想對立面,任何事都存在兩面甚至多面性。

2、一個事件所傳達出來的東西與讀者有什麼關係?人們更關心與自己有關的事情。

3、試著把格局擴大或縮小,不同的高度,眼界自然不一樣。

方法提供給你們了,關鍵還是多練,提醒自己刻意往這些方面做思維擴展。

03

有了靈感,接下來再談談具體將文章寫出來的方法。許多時候,我們有了令自己都感到尖叫的新奇想法,但時常找不到合適的素材進行支撐,全篇講大道理是沒人看的,臨時用百度查資料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有結果,怎麼辦?

動筆之前列個大綱還是有必要的,圍繞你的論點確定論述如何鋪展,確定行文邏輯。把這個過程形象化,就好比九宮格的拼圖,大綱就是「方格線」,把你的素材整理成一塊塊大小一致的「拼圖」,將這些「拼圖」放入合適的位置,它的之間用一兩句話進行銜接,使之流暢自然。最後,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模塊式寫作」。

因為「拼圖」大小差不多,所以在文中添加小標題或者進行分段會容易許多,從而使文章布局顯得和諧平穩。

文章的素材不要依賴於臨時抱佛腳式地搜索,對於一個立志寫作的人來說,對日常生活的留心觀察與記錄便是必修課。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現某個人盯著你看並若有所思,要麼對方看上你了,要麼他是個作家。

瑣碎的生活便是無盡的創作源泉,某個場景或某句話會突然觸動到你,別猶豫,記下來,這就是素材。

04

有次和朋友開玩笑:現在可以和老婆分開幾天不見面,但要是上個廁所發現沒帶手機,那也會忍著找到了再去。雖然有些誇張,但事實的確如此,手機已經成為一個割捨不掉的「器官」,而微信便是它的「主動脈」。

我們在微信里訂閱了無數個公眾號,每天閱讀成了獲取資訊的不二選擇,這已經內化成一種任務,好像不點完那些小紅點,生活就不完整一樣。對於寫作者來說,就得利用這樣的閱讀時機。

許多作者習慣使用名人故事或名言來表達或佐證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樣更有說服力,讓人有「引經據典」的感覺。你看到這些就別客氣了,無論故事是什麼,先摘錄下來分好類。比如是講婚姻的、談教育的等等。

還有一些你覺得好的句子也留著,把平時閱讀的過程變為素材收集的功課,這樣你的素材庫就會慢慢豐富起來。直接用手機記錄更方便快捷,下個APP就行,比如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當然這個方法可以延伸到許多其他活動上,只要你用心。

通過這樣的方法收集起來的素材看似挺好,拿來就能用,但有個問題要考慮到,別涉嫌洗稿。前段時間六神磊磊與周沖關於洗稿的爭論,鬧得人盡皆知。自媒體洗稿的人很多,但我們最好不要踩這條紅線,那隻能是自毀前程。

05

所謂洗稿,就是從文章立意、構思、行文邏輯甚至標題直接照搬別人的,改了幾個字就說自己是原創,這做法確實夠噁心的,對真正的原創者毫無尊重。

我們首先確保文章的立意是自己揣摩出來的,從出發點上避免了與別人相同,基於此,再確定整篇文章的布局。

素材的使用也要注意,許多作者在使用名人故事的時候會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或者提煉,從而有了一些自己的印記,你不假思索地複製粘貼是不可取的。找到故事原型,然後自己總結出來再放入文章,這樣更保險,同一個名人故事,大家都是可以用的。

還有一些是作者列舉的那些自己身邊朋友的故事,這比名人故事多了一些原創性,借用這些素材的時候更要注意了,你可以借鑒這個故事的展開結構,但要有自己的內容,如果要照搬,最好寫上「某某曾說過」這樣的字樣,以表明這不是自己的原創。

至於名人名言,這個就依據自己文章的內容進行安放了,一篇文章不要用太多,否則就成了名言合集。

上面整個流程就是模塊化寫作,當你熟練之後,加之素材庫的豐富,迅速寫出一篇有理有據的文章就成為可能。

素材的收集可以讓我們涉獵不同的文章內容,情感、教育、婚姻、職場等這些讀者群體較多的領域,我們都可以嘗試,這樣你的寫作面就寬了,上稿機會也大了許多。大家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方法,不過前提是不要洗稿,因為洗一時之痛快,辱一生之英名啊……

模塊式寫作對於新手是不錯的方法,它能讓寫作這件事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渡過新手期之後,用這種方法也能玩出不同的花樣,這個我們日後再討論。

  • 文學
  • 自媒體
  • 有道雲筆記
  • 大眾汽車
  • 婚姻

推薦閱讀:

第100期 | 堅持100天,會發生什麼?
學習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種活動
提升自己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我知道你不完美,我也是。

TAG:成長 |